松下真的“松下”了?

2001-05-22 19:26
海外星云 2001年30期
关键词:知名度松下索尼

“松下”和“索尼”是日本电器业的双雄,也是一对竞争多年的冤家。多年来,“松下”在“战争”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可是最近几年,“松下”这列快速列车突然间减了速,被紧追其后的“索尼”超越,而且差距越拉越大。难道松下真的“松下”了?

失利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多年来,“松下”虽然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但是,它在策略上的失误终于导致了今天的失败。给“松下”带来致命伤的,是它的品牌策略和败走好莱坞。

品牌策略失误:公司名称不是品牌名称

美国松下公司的宣传人员曾经抱怨说:“在美国,很多人都不知道Panasonic就是‘松下的品牌。”公司名称与品牌不同,让“松下”在和“索尼”竞争时吃了很大的亏。

日本的公司如“索尼”、“日立”和“夏普”,公司的名字就是产品的品牌名,消费者一看就知道这个商品是哪家公司生产的。而公司也随着产品的热销,逐渐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松下”却不采用这种策略,在电冰箱等家电产品上,它用National这个牌子,而在音响和影像产品上,则用Panasonic。美国的消费者常常误会这两个品牌分别属于两家公司。在日本国内,也有同样的情况。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日本人,对近年才在音响、影像市场崛起的Panasonic没有特别的印象,到松下电器专卖店买东西时,还常常说:“我要National的电视。”

为此,“松下”实施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战略。今年2月,在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的特设会场,田径巨星刘易斯应“松下”之邀,前来为其最新上市的随身听做宣传。在刘易斯名气的带动下,这款新的松下随身听收入增长了20%。策划这次活动的美国松下公司的人员认为,要在美国市场打响知名度,必须花费一番心思,而目前“松下”最需要的就是这样有创意的策划。

为了进一步实施提高知名度策略,“松下”终于下决心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大阪。它将把影音事业部、Panasonic本部和宣传本部迁往东京。因为东京毕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比大阪多,利于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松下”的社长中村邦夫说:“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争,‘松下今后将不惜任何代价,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似乎意味着“松下”即使改变公司名称也在所不惜。

市场策略失误:不懂游戏规则

“松下”在不了解好莱坞文化的情况下,便冒失地进军好莱坞,结果,惨重失败。

1990年,趁着日元对美元升值的大好时机,“松下”和“索尼”分别买下了美国的电影公司,准备进军好莱坞电影市场。“松下”当时买下MCA,是希望把好莱坞最强的电影软件,吸纳到自己的影像事业中。另一方面,MCA则看上“松下”的资金。按美国人的理解,收购就是“我只希望你出资,但不需要你出点子”。结果,“松下”和MCA在经营主导权上发生了摩擦,造成双方关系恶化。最后,“松下”不得不将持有的80%股份,以5亿美元的价格转卖给一家加拿大公司。它买下MCA时花了61亿美元。“松下”不仅为这次买卖支付了高昂的学费,而且直到现在“松下”也还只是家电生产商。

“索尼”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从好莱坞铩羽而归,反而借机进入了新的市场。1989年,它买下了濒临破产的哥伦比亚公司。如今,哥伦比亚公司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还帮助“索尼”成功进入电影和音乐制作领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美国经济下滑的牵连下,“松下”主打产品手机、数码电视的销量也连连下挫。到2001年9月,“松下”的营业赤字高达740亿日元。“松下”刚刚出台的以信息科技产业为中心的改革计划,在这波冲击下,步伐已被打乱。为了渡过难关,“松下”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结构调整。除了紧急削减4000亿日元的设备投资外,还大幅裁减人员,凡在公司内已工作10年以上,年龄58岁以上者均被列为裁减对象,裁员人数不设上限。不知道“松下”是否还经得住新的打击?也不知道“松下”何时能重新跑到“索尼”的前面?G(陈普日)

《海外星云》(2001年30期)

猜你喜欢
知名度松下索尼
松下电视走下神坛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桐梓方竹笋人文因素浅析
索尼推新型存储卡
4K概念松下旗舰无反相机GH4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本期热点
街头数码美女特搜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