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被西方人称为“万书之书”,它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是,《圣经》到底是怎么来的,书里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是否真实可信?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东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不断印证着《圣经》里记载的人物、事迹、城池及至历史沿革。
一块刻石证实了大卫王
1993年,一支考古队正在以色列北部山区城镇加利利以北的达恩进行挖掘工作,午后的阳光和煦地照射着初显城郭轮廓的发掘现场。队员库克突然发现,由玄武岩砌成的一隅残墙上嵌着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于是他把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联合大学的领队叫到跟前,领队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上帝呀,”他叫着,“这是一块刻石。”
这块刻石后来被鉴定为公元前9世纪某个纪念堂或是石碑上残存下来的一片,上面的文字记载解读后令人吃惊。残片上记载着大马士革国王两次重要的胜利:一次的对手是以色列王,另一次的对手则是著名的大卫王。
刻石上提到大卫王,这个发现无异于在考古学界扔下一枚重磅炸弹。从前,除《圣经·旧约》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文献记载以色列历史上那些功高至伟的国王的名字。那些对《圣经》持怀疑论的学者便坚持认为,有关大卫等以色列诸王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些传说,历史上并无其人,也就更谈不上《圣经·旧约》里记载的赫赫功勋。这块刻石的发现,使大卫王的名字不但首次出现在《圣经》之外的古代文献上,而且还出自于以色列敌人之口,历史上大卫王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便无需再受怀疑。
刻石的出土帮助学者解决了他们中间长期存在的争论。对于整个《圣经》故事的真伪性而言,考古发现只是证明的一种方法,当然这往往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明方法。不过除此之外学者们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来印证《圣经》的真伪。
有些细节符合当时历史
在《圣经·创世记》里,上帝向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许诺说,将让他成为众多国家的创始人之父,允许其子孙多如天上星辰,并生活在名叫“迦南地”的乐土。后来,亚伯拉罕的子裔们因饥馑流浪到埃及,直到400年后再由摩西带领回到以色列。但是,现代学者们在《圣经·旧约》之外找不到记载有关这一切的文字来证明《旧约全书》的真实。他们只好推测说,在这一段历史中,以色列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一般说来,在游牧部落里祖先的故事多通过口口相传的方法保存,很少见诸于文字。
不过即使如此,一些细心的学者还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到一些可以证明《旧约全书》的东西。比如说,有位来自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古埃及学者就能从《旧约全书》里一些细节读出可以拿来作证的蛛丝马迹。他指出:在《创世记》第37章第28节里雅各的儿子约瑟夫被几个哥哥以20舍克勒银子的价格卖给了以实玛利人,根据人们在今天伊拉克和叙利亚发现的古代文献,这个价格正是当时(公元前7世纪)一个奴隶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流逝,奴隶的价格发生变化并一路逐渐攀升,如果《旧约全书》如某些学者所言是公元6世纪某些僧侣编造,他们绝不可能把当时的奴隶价格也编得一丝不差。
《旧约全书》里最富于传奇性的故事莫过于《出埃及记》,这段历史讲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跨红海,直到上帝与祖先立约的迦南之地。但是,学者同样一直找不到除《旧约全书》以外有关这段传奇的任何文字。而红海在摩西面前干涸的故事听起来显得格外不可思议。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某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对《出埃及记》进行过一番认真研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旧约全书》是讲述祖先历史的文献性著作而不是神话。如果是神话,没有哪个民族会把祖先想象成其他民族的奴隶,并受到其他民族的蹂躏。从这点来看,《出埃及记》应该是真的。”
真伪争论不休
耶稣的传教与受难故事也有许多事关真伪的争论焦点。古罗马帝国把强盗、殉教者钉上十字架处死,当时留下的习俗是事毕后把尸体拖到乱葬岗或是直接扔到路边喂狗,因此有学者怀疑耶稣受难后其尸体是否可以保存下来并在其后复活。1968年秋天在一处建筑工地上,推土机挖到一个古墓群。这个古墓群属于公元前37年到公元7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大致与耶稣同时代。古墓群里有一具尸体颇为重要,这具尸体的胫骨被打断,因此已经与破碎的骨架脱离。尸身双脚重叠,被一根生锈的铁钉穿透钉在一起,木板的残片还连在上面。钉子穿透双脚以后末端呈弯曲状,显然是由于钉进更坚硬的材料而造成的,前臂也有被钉子穿透的痕迹。显然这是一具生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尸骨。
这具尸骨的发现可以证明两点:首先,如果有人肯出钱,他可以把钉上十字架处死的罪犯的尸体赎回来并安葬;其次,《新约全书·约翰福音》19章32到33节记载说:“于是战士们把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指与耶稣一同被钉上十字架的两个罪犯)的小腿打折。”医学家证明,当受刑人被钉上十字架时,血液会因人悬空而集中流向腿部,大约十多分钟后受刑人会因心力衰竭休克,继而死亡。但十字架底部有个小小的木支撑点,受刑人可以把脚踩在上面借力,这样虽然不至于过早出现心力衰竭,但受刑人就得在十字架上熬上更多时间才会一命呜呼。所以有时受刑人的家属会事先向刽子手行贿,让他打断受刑人的双腿,以使受刑人早点儿脱离苦海。
1990年耶路撒冷需要修建一个公园,施工队在工地发现了一个公元一世纪的骨灰冢,里面有12个骨灰瓮,其中一个上面有这么几行字:“该亚法之子约瑟”,根据骨灰瓮上的文字,此人活了大约60岁。据《圣经》记载该亚法是耶路撒冷主审耶稣的大祭师,这个骨灰瓮里装的极有可能是其后代的骨灰。人们更联想到大约10年前,耶路撒冷还出土过一块石碑,碑文称:“朱迪亚之行政长官彼拉多命令他的市民为罗马皇帝提比略修造一个颂扬武功的神庙。”彼拉多是耶稣殉难时罗马的犹太巡抚,是他下令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个石碑的发现使彼拉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圣经》之外。
《圣经》里讲述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事实?这些故事中又有多少虚构的成分在内?随着考古学家在巴勒斯坦地区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证据陆续问世。
G(天颖编译自美《读者文摘》)
海外星云 200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