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良
蜂蜜,是节足昆虫——蜜蜂在蜂窝中酿成的糖类物质的精制品。蜂蜜的质量和它的色香味等,都与酿蜜时蜜蜂所采集的花粉种类有关。一般来说,蜂蜜中所含转化糖(葡萄糖及果糖的混合物)约占70%~80%,水分占14%~20%,还有少量蔗糖、挥发油、有机酸、花粉粒,此外尚含有微量泛酸、烟酸、乙酰胆碱及维生素A、D、E等。蜂蜜营养丰富,是滋补、调味之佳品,亦可入药作治疗用。一般蜂蜜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当蜜源植物有毒时,蜜蜂采集了其花粉后,所酿之蜜,人食用了则可引起中毒。
自然界的有毒植物很多,但是蜜蜂对有毒物质天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那些带有异味或分布稀少的有毒植物,蜜蜂常常不以它作为蜜源。容易让蜜蜂上当受骗,误采误用而酿制出有毒蜂蜜的,是那些大片生长而又无特殊异味或臭味的有毒植物,如荞麦、烟草、毛地黄、莨菪、曼陀罗、雷公藤及杜鹃花科的闹羊花等,它们对蜜蜂诱惑力较大。例如,初夏一般植物开花较少,而雷公藤植物正值花期,蜜蜂在此时采花后酿成的蜂蜜,就可能含有有毒的雷公藤生物碱。
有毒蜂蜜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我国福建、湖南、四川、云南等省都有过报道。有一年某市郊区一供销社,从外地购进了一批蜂蜜,部分消费者购买食用后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变慢、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以及全身疲乏无力。于是有关部门进行了蜂蜜抽检,发现它们外观呈黄色,尝之有苦涩味。经封存这批蜂蜜并与进货地区联系察验,证实蜜源为含毒的闹羊花。
食用有毒蜂蜜后,多数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病。中毒症状随蜜源植物的毒性和摄入量的多少而异。一般中毒者会有口干口苦、唇舌发麻、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蛋白尿、脓血或柏油样大便、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等,病情恶化时可出现中枢麻痹而死。中毒者应赶快就医,救治的关键是要了解酿制有毒蜂蜜的蜜源植物及其毒性,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若摄食不久,可用催吐、洗胃、导泻的方法促进排毒,并应用大剂量的葡萄糖液、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保护肝脏,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预防有毒蜂蜜中毒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可供养蜂工作者及食用蜂蜜者参考:
第一,经常教育养蜂者,增加他们有关植物、花期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分布情况,切勿在有毒植物开花期内放蜂采蜜,特别是在蜜源植物较少的季节要做好统筹安排,以免蜜蜂采蜜不当。
第二,一经发现采集过有毒植物花粉的蜂场,除追缴有毒蜂蜜,严禁其流入市场外,应在收冬蜂蜜前更换新的蜂巢;并彻底清洗摇蜜机和有关容器及工具,防止新蜜污染。
第三,对可疑有毒的蜂蜜,不经鉴定均不应再做食用蜜处理,可改做工业用或作为喂养蜜蜂的饲料糖,并且积极定期对蜂蜜做抽检。
第四,食用者不要购买“三无”蜂蜜产品;对于个体养蜂户提供的蜂蜜,要注意包装上的检疫合格标志,如为散装蜂蜜也要根据性状鉴别质量,勿吃颜色较深,呈棕色,有苦味或涩味等性状不正常的蜂蜜。为了确保食用安全,初次食用某种蜂蜜尽可能少吃,逐渐增量,较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