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重回有声世界

2001-04-29 00:44赵天卫
大众健康 2001年6期
关键词:耳声毛细胞外耳道

赵天卫

目前我国有语言听力障碍的残疾人1770万,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为减少耳聋的发生,加强耳病防治,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法在新生儿出生1~3天内对他们进行听力筛查,至今已筛查2万余例。查出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的占9.04‰,其中极重度听力损伤为0.91‰,中重度听力损伤为2.61‰。在高危儿听力筛查中,发现听力损伤者,占54.79‰,说明高危儿的听力损伤比普通新生儿严重得多。

婴儿出生后,多数的畸形经过医生的检查都能发现,而听力则很难通过查体发现,往往当婴儿长到2~3岁时,父母才发现小儿对声音无反应。但这时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形成终身聋哑。听力损伤严重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语音技能的发展,对儿童在社交、情感、认知能力和学业发展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并对他们日后的职业技能和未来的经济状况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人的语言语音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在出生后的头3年,早期的听力丧失将会直接影响到听神经系统的发育。对有听力损伤的婴儿,经使用佩戴助听器、语言训练等早期干预治疗可使之康复;对完全听力丧失的婴儿选择耳蜗移植手术,再进行语言训练,也可使许多婴儿重回有声世界。

耳朵除了人们一般公认的具有感受声音的能力外,还具有主动发射声波的能力,这就是耳声发射。它的存在与否是听觉系统是否完好无损的客观指标。耳声发射源于内耳耳蜗上的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在耳蜗基底膜震动的激发下产生的神经冲动被送往神经中枢,而外毛细胞的主要作用不是向中枢发放,它的长度在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收缩,这一收缩产生的机械振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基底膜的振动、提高听觉感受的灵敏度,对听觉功能起重要的反馈作用,另一方面又向外耳道发出声波,形成耳声发射。

以往我们对新生儿的听力测试采用拍手、摇铃铛等,看新生儿是否有反应。由于这种方法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包括震动、微风、噪声、惊吓等,假阳性率高达10%以上,显然是不可靠的。

应用耳声发射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国外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我院使用该项技术近4年,发现的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似。因此为提倡优生优育,减少我国聋哑残疾的发生,应推广使用听力诱发耳声发射方法筛查新生儿听力。

高危妊娠的胎儿本身在生长发育中,容易发生宫内缺氧及血供不足,如母亲患妊高症、糖尿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使婴儿在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影响听觉神经和听觉器官的发育,造成新生儿听力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高危新生儿更有必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便及时治疗。

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有以下优点:

快速而无创:耳声发射的测试是将探头紧密地置于外耳道1/3处,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任何损伤,操作熟练者只需5~10分钟即可完成。

客观:由于耳声发射原理起源耳蜗外毛细胞,经淋巴、听骨链、骨膜、外耳道传导至微音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即蜗性感音神经性听损伤和传导性听损伤都能检查出来。

假阳性率低:新生儿随年龄增长睡眠时间缩短,活动时间增多,安静状态减少,那时再测试会因噪声过大出现较多的假阳性。新生儿1~3天经常处于睡眠状态,此时做听力检查可减少听损伤假阳性率。

猜你喜欢
耳声毛细胞外耳道
27 453例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及误诊分析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耳声发射的基础研究和展望
让永久性耳聋患者有望恢复听力的蛋白质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耳朵进水了,三个方法巧解决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