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峰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果冻,花生米、笔帽、玩具等,都可能成为堵塞呼吸道的异物,使不懂事的小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这样的悲剧已屡见不鲜:
几年前,南京市一名10岁的小学生做作业时不慎将塑料铅笔帽“吃”进口中,笔帽滑入气管,孩子顿时憋得喘不过气来,家长急忙“打的”送孩子上医院。在车上,孩子还对第二天的运动会念念不忘,断断续续地问妈妈:“妈妈,我还能参加明天的运动会吗?”妈妈含着泪点头说:“能,肯定能。”听了妈妈的回答,孩子淡淡地一笑。谁想到,这竟是孩子最后的微笑。由于抢救不及时,这孩子带着对生命的渴望离开了人世。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别人家一片欢声笑语,期待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超市收银员王玉华家却乱作一团:刚才还“嘎嘎”笑的宝宝被气球卡住了气管,憋得小脸通红。原来,1岁多的宝宝抱着一个已吹起来的大气球,小嘴对着气球的口嘬着玩,不知怎么气球突然跑了气,一下子吸进了宝宝的气管里。家里人赶快把宝宝送到了医院,可医生还是没能保住宝宝的性命。面对躺在医院一动不动的宝宝的尸体,妈妈王玉华哭得死去活来……
这些孩子都死于呼吸道异物。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需要紧急抢救、危险性很高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幼儿多见。小孩子顽皮和充满好奇的天性,使他们常常会把钮扣、豆粒、花生米及小铁钉之类的东西放入口中,当孩子欢笑、哭闹或跌倒时,很容易将口中的东西呛入气管、支气管内,造成呼吸道异物的发生。同时,3岁以内的幼儿牙齿发育还不够完善,磨牙尚未长好,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粒等食物细细嚼碎,而且幼儿咳嗽反射不健全,咽喉部又较成人狭窄,所以容易将未研碎的食物或嘴中的异物吸入呼吸道。
呼吸道异物以植物性异物最为多见,如花生米、豆粒、葵瓜子、西瓜子等,这些食物卡在支气管内刺激局部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浸泡异物使其体积增大,造成不完全堵塞或完全堵塞呼吸道,开始患儿可发生剧烈呛咳,面红耳赤,继而出现呼吸不畅、发憋等症状,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由于异物停留的部位不同,阻塞呼吸的危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气管和支气管的解剖结构:气管是由弹性透明软骨平滑肌黏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管腔,向下分叉为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后,形成许多分支。由于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相交角度小,几乎位于气管的延长线上,且右主支气管比左主支气管短、粗,因此呼吸道异物以右侧支气管多见,左侧次之,停在声门(气管的入口)处的异物较少见。但就危险性来说,声门处的异物最为凶险。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危险性次之,但无论是哪种呼吸道异物,都需要及时抢救。
抢救的原则是立即将患儿送医院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越早越好。但如果异物卡进喉咙后,患儿出现剧烈咳嗽、发憋,可试着把患儿头朝下脚朝上倒提,猛拍其后背看能否将异物咳出来。如果此法不见效,患儿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此时即使急送医院恐怕也来不及了,所以家长应就地为患儿做气管切开。切开前可先取酒精或白酒在颈部正中和剪刀处消毒(情况十分危急时也可不消毒),让患儿平躺在床上,肩下垫高,头向后仰,但后仰不宜过度,以免加重呼吸困难(若患儿因呼吸困难而不能平躺,
也可取半坐位)。采用直切口,在胸骨上窝上方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并切开气管,取出异物。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智利的一名6岁男孩迪戈在家兴致勃勃地玩着他的圣诞节礼物——玩具小人。他不时将玩具放入口中,咬上几口,算是对“小人”的惩罚。后来一不小心,一个玩具小人从他口里滑进了气管,他的呼吸立刻变得困难起来。父亲戴维见状,一方面打电话给医院叫救护车,一方面根据他过去当义务消防员时学的急救知识,对小迪戈进行抢救。可尽管他使尽了各种方法,也无法将卡在儿子气管中的玩具小人取出来。此时,孩子因缺氧,渐渐失去了知觉,生命垂危。情急之中,戴维从厨房中取来一把菜刀,果断地切开气管,取出了玩具小人,小迪戈开始有了呼吸。这时,救护车赶到,把小迪戈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小迪戈终于脱险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能像小迪戈这么幸运。江苏省的一名7岁的小男孩误吞了气泡管,他父亲为了救儿子,拿起剪刀剖开了孩子的喉咙,但在送孩子去医院的途中,孩子已气绝身亡。估计孩子的父亲切开的部位并非卡异物的部位,所以不能改善孩子呼吸困难的症状,或因操作时伤到了孩子的颈部大血管,造成孩子的死亡。异物究竟卡在什么部位只有作气管镜检查才能确定,所以一般来讲,就地做气管切开是比较盲目的,同时还冒着引起并发症及给患儿造成极大痛苦的风险,这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呼吸道异物,防更重于治。家长平时应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玩具、笔帽、橡皮、瓶盖、玻璃球等含在嘴里,孩子吃花生米、豆类、西瓜、果冻食物时,家长要在身旁看着,并提醒孩子把食物嚼碎。幼儿吃鱼时,家长应把鱼刺挑出,以免鱼刺卡住幼儿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