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消费市场真可谓是“春意盎然”、满目皆绿:吃绿色食品,喝绿色饮料,穿绿色服装,戴绿色眼镜,看绿色电视,用绿色电脑,住绿色社区......要问起来,绿色好不好,消费者大多说好,但细追究,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绿色,绿色究竟好在哪里,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再加上许多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混迹其中,弄得众多消费者真不知道那些标榜为绿色的产品能不能相信。
绿色消费:让我欢喜让我忧
新闻回顾中国消费者协会决定围绕绿色消费开展“揭谎月”活动,揭谎的重点是与“绿色消费”有关的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建筑装修材料等方面出现的虚假广告宣传和其他违法商业宣传。“揭谎”期限从2001年1月1日至8月31日......
摘自《中国青年报》
绿色概念知者甚少比之发达国家,绿色的概念进入中国百姓生活中是晚一步,但在商家和消费者对绿色的认识都还一知半解的时候,绿色产品就以其铺天盖地之势和鱼龙混杂之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让人应接不暇,也给人以混乱之感。不然,中消协怎么要轰轰烈烈地搞个“揭谎月”活动呢。那么,严格意义上的绿色消费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呢?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这是一种宏观的解释,具体而言,绿色消费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消费时应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污染环境;第三,人们的消费观念应转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绿色产品谁说了算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打出绿色招牌的产品有绿色食品、绿色家电和绿色建材。这些绿色产品中以绿色食品出现得最早,也是目前我国绿色消费领域中标准较为完善、管理和监督比较严格、标识比较规范的。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绿色食品标志的发放管理机构,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相应的绿色食品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家电,建材、服装、洗涤用品等的绿色认证是由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来完成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最早获得认证的是冰箱类的产品。迄今为止,共有200多个厂家的800多种型号的产品获得了认证。在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产品也冠以绿色,如绿色手机、绿色眼镜,甚至还有绿色住宅等等,这些产品大多没有国家统一的绿色标准,有的是由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下了个简单定义,有的只是商家和厂家自封的。
绿色消费问题多多目前绿色消费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标准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统一。一方面,许多产品国家尚未制定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另一方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业、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多行业又都涉足绿色,这种“齐抓共管”现状使得一些机构和企业借绿色之名,大捞经济利益。有的行业协会连最起码的标准都没有制定就进行“绿色”认证,厂家只要拿钱来就能得到合格证。其次,各种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使百姓良莠难辨,也损坏了真正绿色产品的声誉。第三,绿色产品普遍价格较高,种类较少,可选择余地不大,所以并不吸引大多数消费者。
绿色食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闻回顾在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购物时,笔者发现许多水果包装箱上带有绿色食品标记或绿色食品图标。标有“绿色食品”字样的水果比普通水果价格高出20%,销量也多出20%。但是带有绿色食品标记的是否就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呢?来自陕西的商贩谢某从事红枣批发已有两年,据他讲,他所销售的红枣全部来自陕西,而箱子却是从山西一个私人印刷厂购买的,至于“绿色食品”标志,那是印刷厂自行印制的......
摘自《生活时报》
绿色食品鱼龙混杂即使多花出20%的钱,也有不少人选择“绿色”水果。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个真相以后,还会买吗?据北京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的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假冒绿色食品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食品并不一定是伪劣食品,但却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因为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条例,所以,虽然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工商部门联合进行过打假行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假冒绿色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在正规的超市,上述假冒问题倒是不多见,常见的是绿色食品的“超期服役”。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认证并不是“终身制”,许可证的有限期为3年,3年之后必须重新申报。一些厂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到期没有继续申报,却在延用着过去的标志。另一类问题是有的厂家只有一种或几种产品获得绿色称号,却将那些没有得到认证的“兄弟姐妹产品”都冠以绿色帽子,这种假绿色,是普通百姓难以辨别的。
正宗绿色不被了解白领陈女士是个活得挺仔细的人,她一向在正规的超市买食品,吃的蔬菜也是超市里那些摆放在冷藏货架上贴着绿颜色标签写着无公害字样的。她一直认为她吃的是绿色蔬菜,直到一次绿色食品宣传活动上,她才看清真正的绿色食品的标签。同时,她也知道了,那些写着纯天然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的产品有的是自封的,有的虽然是通过了某一类检测,但检测的标准要低于真正的绿色食品。知道了真相的她,突然有一种被绿色欺骗了的感觉。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8.5%的市民对绿色食品这一名词“听说过”,但落实到行动上,只有42.5%的人说曾经购买过。那些不买绿色食品的人中有62.4%的人是因为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了解”。当然还有很多人像陈女士一样,自认为购买了绿色食品,但实际上他们买到的只是准绿色食品或假绿色食品。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呢?绿色食品是按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特征:第一,绿色食品是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的食品;第二,绿色食品是有严格质量控制的;第三,绿色食品都有严格的标志。
巧识绿色食品消费者想要鉴别绿色食品其实并不难,只要看准食品外包装上的“四位一体”标志即可确认:上方太阳、下方叶片和中心蓓蕾的绿色食品标志;旁边是绿色食品的中英文字样;文字下面是一组编码;另外还有激光防伪标志。这里详细说明一下编码,也就是绿色食品的批准号。如LB-40-9801011231,LB代表绿标,40代表产品类别,98代表年份,01代表中国,01代表北京,123代表当年批准的第123个产品,1代表A级绿色食品,如果是2则代表AA级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允许有控制地使用部分农药,但对人体是安全的;AA级食品严格限定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一致。目前,全国有2000多种食品通过了绿色认证,其中有30多种AA级食品。
绿色家电: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新闻回顾北京某大商场,家电部产品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商家们正争着把各种介绍书塞给顾客。但当你询问“环保家电是如何环保的”时,他们往往答不上来。记者在这里看到,无论是商场方面还是生产厂家,对彩电、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介绍最多的仍然是它们的功能和售后服务如何的好。“环保”、“健康”还仅仅是贴在这些东西上面的“招牌”......
摘自《健康报》
厂家打出的是概念牌在一场以宣传绿色消费为主题的展览会上,一家著名的电脑公司打出了绿色、健康、低辐射的宣传牌。离电脑展台不远处,是设在展会上的计算机质量监督服务台,当本刊记者询问正在服务台工作的一位小姐,什么样的电脑才能被称做是绿色电脑时,小姐露出一脸茫然。同一展会上,还有几家空调厂也打出了绿色、环保和健康的招牌,当记者拿着宣传材料咨询什么是多元光触媒和纳米抗菌技术时,参展的厂家代表用了10分钟时间,说了很多专业数语,但最终也没能让记者搞清其作用原理和它们能达到的最终目的。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家电厂商推出新款时都不约而同地打出健康、环保、绿色的旗号,厂家的绿色意识值得称道,但不知何故,厂家的热心似乎仅限于一些时髦的名词上,对新技术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怎么起到应有的作用则说得比较含糊,其中也不乏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所以,消费者,甚至相关的技术、监督和管理部门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些绿色、环保一类的说词只是厂家的幌子或广告词而已。
消费者并不“感冒”在北京一家大型电器专卖店,记者随意询问了5位来选空调的顾客,其中3位坚决地说,健康、绿色只是厂家的一种炒作,他们买空调并不看重这些;另两位说如果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太大差异,他们可以选择绿色空调。看来,厂家极力打造绿色家电的苦心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绿色家电、健康家电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一项统计显示,只有9.25%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健康家电是真的,有87.95%的人认为有真有假。在真假难辨的时候,人们选择家电还是以质量和服务为主。
绿色家电应是发展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电才算是绿色的,绿色家电对消费者有什么好处呢?据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家电应做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没有危害,同时也要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危害。具体到每一类产品,如冰箱应该无氟、节能、低噪声(低于44分贝);彩电的辐射要低于0.07毫伦/小时;空调应是节能和低噪声的;洗衣机也应为低噪声并具备环保外包装。绿色家电的环保功能和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提高,无氟冰箱、低辐射彩电和节能空调等绿色家电将会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目标。
绿色建材:借我一双慧眼吧
新闻回顾记者在对北京市的居然之家、丽泽等几个大型建材市场进行暗访时,询问了几十个品牌的木地板、油漆和大芯板是否环保,所有的商家都肯定地告诉记者是绿色环保产品。不过销售人员让记者看的绿色产品认证书却大多是外文的,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法弄清那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还有一些产品持有地方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明,只有凤毛麟角的几种品牌持有国家级认证单位颁发的认证书……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
百姓渴望安全建材自从装修热兴起以来,媒体上关于建材污染会引发各种疾病的报道就没断过。居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释放的气体,不仅施工过程中释放,而且在长期居住使用过程中还会缓慢持续地释放。人造板、木地板中含有甲醛;大理石、瓷砖有放射性;油漆、涂料会释放苯……这些有害物质哪个单独进入人体都够受的,更别说联合在一起了。一般来说,想把家装修好些的人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人,他们也是注重健康、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他们特别渴望能够用上放心的建材。在一幢刚刚竣工、各家各户正忙于装修的楼中,记者了解到,8成的居民购买了和准备购买质量好污染轻的建材。许多人说,哪怕多花钱也要买到安全的建材,住上踏实的房子,可是,多花钱就能买到安全吗?
建材市场“李鬼”多因为听到了许多装修带来毒害的消息,刘先生在自家装修选择建材时就格外小心。他去大的建材家居市场,挑价格较高的产品,买有绿色和环保标签的原料。房间装好了,本以为可以安安心心住进新居,可让刘先生想不到的是,乔迁不到1个月,伴随他一家几年的两株绿色植物便悄然枯萎了。据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许多家装建材厂商利用消费者对安全家居材料的渴望,纷纷将自己的产品打上绿色、环保的标签,但其自称的标准却根本没有得到合法的认证,有的连基本的质量都难以保证,也有的厂商直言不讳,说他们的产品没有进行过任何相关检测,他们之所以打上绿色标签是因为现在的老百姓认这个。据介绍,目前,在北京许多建材家居市场中,有一半以上的产品打出绿色招牌,有的市场,甚至90%以上的产品都自称环保。但实际上,据绿色产品认证的法定机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介绍,目前只有30多家企业的100多个产品得到认证,占市场很小的份额。
标准管理亟待完善在所有的绿色产品中,消费者对绿色建材的需求最为迫切,但与此相关的国家标准却很不完善。目前,国家只制订了涂料、粘合剂、无石棉板材、磷石膏板材、建筑用塑料管材和人造木地板这6种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家居产品(主要是家具)和陶瓷产品的环保标准正在制订中,而整个建材市场共有2000多种产品,大量的产品都没有相应的环保标准。此外,我国至今尚无一套完整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的检测只能参考大气质量标准。
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广大消费者都在不断呼吁,尽快制订和健全与建材家装有关的标准和法规,大力扶持健康、环保、安全的建材,打击假冒伪劣和污染有害的产品。
绿色产品:明天会更好
百姓——绿色意识正在提高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加拿大,80%的人愿意多花10%的钱来购买绿色产品;在英国,也有66%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来购买绿色产品。目前,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收入及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中,已经有不少人在衣食住行中有意识地选择购买质量高、无污染的产品。他们的观念和做法,正在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和尝试安全环保的产品。据北京一家大型汽车交易市场的负责人介绍,早些年,人们来买车只看重车的性能;后来,购车人要问装没装三元催化器;去年,人们问的是尾气是不是合乎欧I标准;今年,大家询问的是尾气能不能达到欧II标准。这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增强。
国家——宣传打假力度加大自从1990年我国第一批绿色食品问世、1995年第一批环保产品得到认证以来,国家各相关部门都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在绿色消费领域中的打假活动也从未间断过。中国消费者协会还将今年确定为“绿色消费年”,宣传绿色消费知识,推介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基地,揭露虚假、违法的假绿色产品和污染、有毒有害产品。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百姓不知何为绿色消费、不知到何处购买绿色产品、不知街头“绿色”是真是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绿色消费,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