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创新学习的广阔空间

2001-04-27 11:28李如密李允
人民教育 2001年10期
关键词:闲暇创造性活动

李如密 李允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每天的课业满满当当,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哪有闲工夫进行创新学习!”看来,一提及学生的学习,人们考虑较多的往往是在教室里听课、读书、做作业。不错,课堂安排的是学习,并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所必需的。但是,学生在闲暇中的学习是更加主动、自如、丰富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条富有成效的重要途径就是给学生足够的闲暇,只是现在真正属于学生的闲暇实在太少了。还给学生必要的闲暇,无疑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开拓出广阔的空间。

一、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创新学习不能强迫,只能在自覺主动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才能畅通。被迫参加的学习活动,是很难有创新行为发生的。也就是说主体性的发挥是创新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并不排斥学生的主体性,但往往由于受教学计划、内容、时空的限制,对于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何处学,学生的自主权毕竟有限,这对接受性学习也许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对创新学习显然是不利的。闲暇则不然,学生的闲暇指的是除参加规定的学习之外的完全属于个人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学生相对成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中之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陶行知语);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选择权,自由地思考、探索自己关心的各种问题;可以独特地表现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在这自由的时空中,学生不必压抑、胆怯和拘谨,可让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尽情驰骋。

二、闲暇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时身心愉悦状态的形成。

创新学习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习者有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研究表明,个体在无精打采、忧心忡忡、萎靡不振、烦躁苦闷等不愉快状态下,思路阻塞,最不利于创造性活动的进行,而“闲情逸致”时却往往迸发出创造的火花。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根据自己的切实体会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只有心情愉快才能创造,倘若感情被阴云笼罩,就连缪斯也感到苦恼。”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是较为繁重的,实践早已证实,把学生整日关在教室里,束缚在书山题海中,搞“持久战”、“疲劳战”,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非但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闲暇则是消除疲劳、调节情绪的最佳手段。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或嬉戏玩耍、参加体育锻炼,或阅读课外书、看电视、电影、听音乐、外出旅游,或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等,不仅可以恢复体力、精力、陶冶性情、增强美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拓展能力,而且“玩”多是出于个人爱好,兴之所至,即使历尽艰难,也会执着追求,乐此不疲,进而磨炼意志,而这些都是创新学习所不可或缺的。

三、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时知识经验的激活。

心理学认为,创新学习是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新问题,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用独特的知识来重组和创新的一种有选择性转换的整合的心理活动。可见创新学习要依托一定的知识经验,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心理学家又指出:“一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越多,他越有可能对新问题有创见性:一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越少,他的创见性便越大……从某一方面的意义来理解,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也就是说,知识经验既可能成为创新学习的条件,又可能成为创新学习的羁绊。毫无疑问,那些死记硬背的、只为“贮存”不能“周转”的知识,对创新学习无益,只有灵活掌握和应用的知识才是创新学习的原材料。闲暇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从知识的获得来看,尽管闲暇不是获得知识尤其是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闲暇活动中,学生必定会有所“感受”或“体验”,不管这些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系统的还是零散的,由于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直接感知的,较之那些陌生的、抽象的、需要机械记忆的文字符号,理解、掌握和迁移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且这些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创造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智力背景:从知识的运用来看,在闲暇活动中,问题的呈现不像课堂中那么有规律、明显、单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更随机、更模糊、更隐蔽、更复杂,解决它既不能囿于某一学科,也没有预先设计好的快捷方式,而是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及时、灵活、综合性地提取出来,进行必要的尝试、探究、发现,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在学生的大胆摸索过程中,知识便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完善与更新。

四、闲暇可以丰富学生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

闲暇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紧张的知识性学习之余,学生往往较多地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些看似休闲娱乐的“玩耍”中,却往往孕育着创新。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賽中,山东省有17件作品获奖,其中只有3件来自城市,其余都是来自科技并不发达的农村:“齐鲁晚报杯”山东省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获奖作品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专家们分析认为,这与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多少有关。农村与城市相比,师资设备、学习条件都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知识的广度、深度,还是系统性方面,农村学生都要略逊一筹,兴趣、特长也显得“低级”,但他们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相比,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都有所不及,但小学生好“玩”,敢“玩”,也有时间“玩”,于是,他们不仅能从“玩”中取乐,而且还常常“玩”出花样,“玩”出水平。上述现象进一步验证了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

综上可见,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适宜于在这种充满智慧、主动开放的求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要想充分发挥闲暇在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学校、教师还必须做到:

首先,转变观念,还给学生应该享用的闲暇权,开阔其创新学习的空间。我国传统上将好玩、好闲视为与好学生不兼容的劣迹,“闲则生非”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闲暇的缺失是导致创造力匮乏、个性不健全的重要原因,而且闲暇还是青少年享有美好青春的天赋权利。198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第31条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这对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能还是闻所未闻,相反地,倒是常常将把大量的课外作业填满学生的空闲时间看做是对学生负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充分认识到闲暇在创新学习中的价值,把闲暇和“玩”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其次,加强指导和管理,让学生在积极的闲暇活动中自由地进行创新学习。给学生足够的闲暇时间,并不是说要撒手不管,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学校和教师要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渗透、个别指导等方式,教给学生有关闲暇活动的知识、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闲暇情趣: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闲暇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有去处、有玩处、有事干:明智地、个性化地安排学生的闲暇活动,不断提高他们对闲暇生活的自我规划、自我决断、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真能使学生在宽松、文明、健康、有益的环境中,有时间玩,会玩,他们就一定能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玩中有创,获得更为生动活泼、自由充分的发展。有张有弛,张弛有度,才能真正进入创新学习的艺术之境。

猜你喜欢
闲暇创造性活动
“活动随手拍”
人在何时最清醒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闲暇时间干点啥?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