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的“孙子兵法”

2001-04-07 08:36钱凤军
知识窗 2001年4期
关键词:海湾战争孙子兵法伊拉克

钱凤军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布什的办公桌上时常摆放着一本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孙子兵法》,以备不时翻阅。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的葛瑞将军,更是为《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而折服,并亲自下令将该书列为陆战队官兵的必读书目,要求大家“再三研究,融会贯通,牢记脑中”。

1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大战海湾,三个回合重创中东强国伊拉克。回眸海湾之战,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此战的胜利,固然得益于多国部队占有绝对优势的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但更得益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高出伊拉克一筹的军事谋略。纵观海湾战争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多国部队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无不处处闪现着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隐真示假,先胜而后求战的“缓兵之计”——“沙漠盾牌”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文:打胜仗的军队是先创造胜利的条件而后同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希望取得胜利。

1990年8月2日凌晨,以共和国卫队为主力的10万伊拉克大军,在350辆先进的T-72坦克的开道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了伊科边境,长驱直入,兵锋直指近邻小国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

只有2万军队的科威特虽然奋勇抵抗,但因实力悬殊太大,终于无力回天,10小时后,科威科宣告陷落。

由于海湾地区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伊拉克的侵略行径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军政要员们经过紧急磋商和外交斡旋,于8月8日迅速宣布:“制裁伊拉克,出兵波斯湾。”

美国为了掩盖进攻伊拉克的真实意图,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向海湾增兵。美国政府和媒体大肆渲染纯粹以保卫沙特为目的的“沙漠盾牌”计划,似乎美军的海湾之行是纯防御性的。美国人这种极具欺骗性的渲染,极大地迷惑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使得伊拉克军队对美军在海湾逐次增兵时竟然坐视不管,丧失了集中优势兵力痛击半渡之敌的战略主动权。与此同时,美国动用它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运输能力,在短短7天之内(8月15日),就将5万多地面部队、100多架作战飞机(不包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和30多艘军舰,紧急部署在沙特和海湾地区。并迅速在科沙边境建立了坚固的前沿防御阵地,挡住了可能南下人侵沙特的伊军,也为大批后续部队的到达提供了安全保障。

所谓战机稍纵即逝。萨达姆坐视美国人源源增兵,实际上等于坐视获胜的机会从手中无情地溜走。

美国在海湾战争初期抛出的以防御为目的的“沙漠盾牌”计划,借保卫沙特之名,行调集重兵之实。使伊拉克政府对整个战争的战略方针产生了根本上的错误和偏差,也使美国赢得了长达半年的“缓冲期”。在这期间,美国的7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迅速云集海湾,地面部队也猛增到了76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力量对比的天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沙漠盾牌”计划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创造了胜利的条件,从而使战区多国部队的海陆空兵力处于绝对的优势,随着伊军战略主动权的丧失,海湾战争的导火索便咝咝拉响了。

竭泽而渔,以待敌之可胜的“外科手术”——“沙漠风暴”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译文: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后通过削弱敌人而使之可以被战胜。

虽然,完成了力量集结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剑拔弩张、枕戈以待。但是,面对伊军数月间精心构筑的坚固防线,美国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冒险强攻,难免要付出巨大的伤亡,对峙下去,则失去了出兵的意义。思之再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提出了一个“竭泽而渔”的方案:“先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和精确的远程火力,对伊拉克的一切重要目标和军队集结地实施暴风雨般的猛烈打击,通过持续的超强度的轰炸,从根本上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然后再出动地面部队发动进攻。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先放干了水,再来捉鱼”。

鲍威尔将军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他的一番高论,掀起了一场让整个中东大漠都为之色变的“沙漠风暴”。

1月17日,随着联合国规定的伊拉克撤军时限的到来,鲍威尔将军的方案得到了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批准,空中打击的行动代号叫“沙漠风暴”。

1991年1月17日凌晨,随着美军的F—117隐身轰炸机投在伊拉克电报大楼(通讯指挥部)的精确制导炸弹的炸响,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开始了!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达到“竭泽而渔”的战略目的,对伊拉克实施了持续38昼夜的火力打击,共出动飞机94000架次,日均2500多次,发射巡航导弹300多枚,总投弹量在20万吨以上,其爆炸威力约相当于2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通过38天的日夜轰炸,伊军70%的地面指挥机构和地面通信系统被破坏,运输交通线大部分被切断,两座核反应堆、11个化学武器库和3个化学武器制造厂被摧毁。伊拉克的一线部队伤亡超过50%,二线部队伤亡超过15%;尤其是其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在多国部队的重点打击下伤亡更为惨重。

无休止的大轰炸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大量的伊拉克士兵惊恐万分,士气低落。许多成建制的部队都丧失了战斗意志,变得不堪一击。

多国部队的猛烈空袭,基本上达到了对伊拉克军队“削弱了再打,隔绝了再围歼”即“竭泽而渔”的战略目的,为后面的地面进攻创造了“敌之可胜”的条件。

声东击西,远而示之近的“左勾拳”——“沙漠军刀”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兵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要从近处打而装作从远处打。要从远处打而装作从近处打,这是军事家用兵的奥妙,是不能事先说定的。

经过持续38天的狂轰滥炸,多国部队见时机成熟,果断地发起了地面进攻——“沙漠军刀”,铁甲洪流兵分三路向伊拉克杀去。

地面进攻之前,面对伊军精心构筑的“萨达姆”防线,多国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思谋良久,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派20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科伊东部海面集结待命,示形于敌,同时命令战列舰“威斯康星”号上的406毫米巨炮猛轰伊军阵地,摆出了一付登陆作战的架式。伊军见此情景,急调大批精锐部队驰援沿海阵地,准备和登陆美军在滩头决一死战。

1991年2月24日凌晨4点,就在伊军注意力集中在科威特东部海岸,整个中东大漠沉浸在一片黑暗和宁静之际,突然间,蜿蜒数百里的沙伊、沙科边境万炮齐发,数路多国部队的地面突击力量同时向伊拉克军队发起了进攻。

原来,在地面开战前一天,下辖3个装甲师的精锐的美国第7军和英国第1装甲师奉命秘密西调,避开了伊拉克精心构筑的“巨大的死亡弹坑”。于24日下午沿科伊边境长驱直入,一个漂亮的“左勾拳”,出其不意地直插伊拉克的腹地——幼发拉底河谷。一路势如破竹,锋芒直指伊拉克的“军中之军”——共和国卫队。

同时,美军第18空降军所辖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也在伊拉克纵深空降成功,一举切断了侵科伊军的退路,与左路包抄兜击的第7军形成了对共和国卫队的钳击之势。

战至26日,战区内的多数伊军都陷入了多国部队的重兵包围之中,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萨达姆好汉不吃眼前亏,急令全军撤出科威特。多国部队一击得手,顺势来了个风卷残云,对溃退中的伊军实施了更加猛烈的空地一体的火力打击,本已成惊弓之鸟的伊军雪上加霜,伤亡惨重,多数部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一路溃退逃回了伊拉克。

海湾战争的地面战斗,多国部队利用海军陆战队示形于东,主要突击力量暗调于西,采用声东击西、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对伊军进行了全方位、大纵深、高立体的合成进攻战斗。尤其是第7军漂亮的“左勾拳”,一下子击中了伊拉克防御体系的“软腹部”,使多国部队在短短的100个小时之内,就歼灭或重创伊军43个师,俘虏伊军17.5万人。而多国部队的损失则微乎其微。在整个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了全胜。

猜你喜欢
海湾战争孙子兵法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海湾战争以来约旦伊拉克关系研究
现代美国战争电影研究
孙子兵法与商业战争
激战正酣
上世纪海湾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及启示
“海湾战争”商标大战终审判决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孙子兵法》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