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等
清朝九旬老翁中进士
王新民
清代文人谢启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老寿星。他生于雍正年间,逝于嘉庆年间。寿命近120岁。如此高寿古今极为罕见。
俗话说人生70古来稀,而谢启祚在80多岁时仍然身体健壮,精力充沛。曾多次以诸生身份应乡试,只是屡试不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丙午年乡试时,此老竟一举考中举人。其时,谢启祚已达90岁高龄。
按照清朝的惯例,谢启祚完全可以因年龄方面的原因,不必参试。而由考官保举,获得朝廷特赐科名。但是,每当考官征询此老意见时,他总是说:“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
榜发之后,此老喜不自胜,戏作《老女出嫁诗》一首,以纪其事:“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诗中幽默风趣地道出了中举后的喜悦心情。说来有趣,在同榜中年龄最小的举人只有12岁。
放榜次日。地方官设“鹿鸣宴”大宴众位举人以及考官们。席间有人作《鹿鸣宴纪盛诗》,其中有“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中来”两句,盛赞这一老一少,一时传为佳话。
第二年,谢启祚北上入京,参加会试,一举登第,被朝廷特授国子监司业官衔。入京后的第三年,时逢乾隆皇帝80大寿,朝廷又将其官职晋至鸿舻寺卿。
百岁后谢启祚告老还乡,离京之前,乾隆特赐以御书诗额。在历代文人之中,谢启祚年岁之高当为第一。98岁尚能作诗,也为历史上所罕见。自从有了科举制度,在我国历代登科的老人中,谢启祚年岁之高也当为第一。
麻雀放火
李国峰
唐朝薛礼东征至岩州城(今辽宁辽阳)时,岩州城守军依仗城内粮草充足,顽强抵抗,固守待援。薛礼率兵一连攻打多次,也未能攻下。当时正值冬季,若拖下去,对唐军十分不利。为求速决,薛礼采纳了—谋士提出的“雀撒火种”之计。下令让士兵捕捉了大量的麻雀,然后关在笼子里饿着,并同时命令士兵把岩州城外的草垛全部烧光。
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被盖得严严实实,到了清晨,又刮起了大风。薛礼立即吩咐把事先赶制的硫磺和火药装在小纸袋里,用纸捻成细绳,把小纸袋系在麻雀的爪子上,然后将已饿了两三天的成千上万只麻雀放了出去。由于城外大雪茫茫,又无草垛之类的堆积物,麻雀无处寻找草籽和粮食,都向城里的草垛上飞去。由于麻雀急于觅食,便用爪子使劲地在草垛上猛刨,很快挣脱了纸捻绳的束缚。使一个个装有引火物的小纸袋掉在了草垛上面。
过了大约1个小时,薛礼又吩咐士兵将另一批挨饿的麻雀的爪子上系上点燃了的香火头。也放飞出去。同样,这些麻雀也都飞到城里的草垛上攫食。不一会儿,香火头就点燃了装有硫磺和火药的小纸袋,城内草垛几乎同时燃起大火,火光冲天,整个岩州城成了一片火海,城内秩序大乱。乘此时机。薛礼率军猛攻,一举破了岩州,大获全胜。
洪水烈火阻追兵
国峰
1940年夏天,英法联军开始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令英法联军最头痛的是:德军上千辆坦克在后面紧追不舍,不除掉这些坦克,就无法安全撤退。针对这一情况,英法联军的指挥官们决定用“水拦火阻”的办法,对付这些“乌龟壳”。
几天后,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实施。德军的坦克穷追不舍。英法联军把敦刻尔克与加莱之间沿海一带的水闸全部打开。顿时,洪流奔腾,汹涌澎湃,周围的洼地变成汪洋一片。德军坦克不得不寻找高地躲停。两天后,洪水稍退,德军坦克小心翼翼地驶入洪水泛滥过的田野。这时,英法联军打过来一阵炮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水雾茫茫的田野里突然泛起一片火海。在冲天的大火中,德军坦克纷纷着火,一些坦克被迫停止前进,任其燃烧,更多的坦克则在令人窒息的浓烟大火里栽进了运河。
原来,英法联军为实现火阻之计,在水中倒进了几千加仑的工业酒精,酒精随着炮火爆炸燃烧起来,从而使德军的坦克群遭受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