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信 孟 根 郭文祥
肆虏京津唐上空的沙尘暴,使人们认识了浑善达克沙地。要治理沙地的生态环境,就必须研究沙地畜牧业的转型问题。
浑善达克沙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降雨量也不是特别少,治沙工程很容易见效,飞播种草当年可成活80%以上,问题是不能保护。
为什么不能保护?因为现有草场已经承受不了载畜压力。以全境在沙地内的正兰旗为例,1949年该旗牲畜总头数为10万余头只,到1983年牲畜承包时,已增至67万头只。到90年代,该旗连续多年牲畜超百万(牧业年度)。锡盟北部旗县户均草场在3000亩上下,而沙地内户均草场仅为数百亩。阿巴嘎旗每28亩草场一头牲畜,正兰旗为每13亩一头牲畜,在如此尖锐的草畜矛盾压力下,保护措施,包括政策、政令、甚至法律,都变得脆弱了。
要改善和保护沙地环境,就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进行沙区调查,把沙区范围精确到嘎查一级。如一个嘎查的面积中沙地不少于50%,则该嘎查进入沙区范围,实施沙区管理,享用政府拔给沙区的专项经费,使用外地支援沙区的资金,执行沙区禁令,实施保证沙区人口负增长的人口政策,接受包括搬迁在内的政府安排。
二,实施沙区禁养山羊的政策。沙区养山羊是贫穷——破坏——更贫穷的恶性循环。坚决、明确地禁养山羊可以使载畜量有一个显著减少,有的苏木可减少40%。
三,把限牧纳入转变沙地畜牧业的转型工程中去,帮助沙区牧民找到并走上减少牲畜头只,减少草场耗费,增加收入的路子。这就是以舍饲为主,以放牧为辅,以优质奶牛、肉牛业为主,以良种绵羊为辅的发展道路。
沙区干部群众都知道沙区的主业应是养牛业,牛用舌头吃草,草太低了,牛就吃不到了。这便形成了一层天然的草场保护膜。而良种改良牛的数量多少,比重大小,则显示着不同地方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快慢。
养牛业基础最好的是正兰旗。该旗从1959年开始进行牛种改良工作,到1978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牛基地。
正兰旗在富裕程度上较为落后。从牧业现代化的角度上看,它较为先进。但用现代畜牧业的标准来衡量,它还必须经历一个质变才能合格。怎样来激发和促进这个质变的发生呢?
1.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区内乳业大企业兼并正兰旗乳品厂;依靠政策引导和典型引路,把养牛大户吸引到沿黑色路面的苏木、乡、镇,鼓励苏木、乡、镇职工家属养奶牛,在沿路9苏木(乡、镇),加上近路的乌素图查干苏木,建10个奶站,以沿路奶牛业确保奶产品深加工,以求得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以沿路奶牛业吸引整个沙区牧业向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饲养为主的方向发展。
2.这个旗现有的牛种是西门在达尔改良牛和草原红牛,是以肉牛业为主,而不是以奶牛业为主。要以培育养牛大户为着力点,促进肉牛业上规模。还要吸引先进的肉类加工厂移入或设立分厂。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肉牛业是基础,奶牛业是先导,饲养加工结合是方向。
3.应从沙地经济的根本出路和沙地治理的根本保证的高度看待正兰旗的畜牧业现代化改造工程,这个旗应成为畜牧业现代化试点。只要有中央部门和自治区的指导,有盟、市级领导直接抓点,这个旗在10年内实现畜种结构、饲养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完全可能的。有了这个转变,整个沙区就有了方向。整个沙区都实现了这个转变,沙患就得到了根治。
4.处于207国道与集通铁路交点上的桑根达来镇,如今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苏木。现锡桑铁路已经开工,其前景将南连张家口,桑镇必然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要以高起点精心规划并大力支持桑根达来的小城镇建设,让它成为经济、信息、金融、交通等各方面辐射全沙区的中心镇。桑根达来镇要向全沙区户籍开放,鼓励沙区牧民移居桑镇,以减轻沙区人口压力。鼓励牧民在桑镇开办奶牛厂、肥牛厂、青储工程站、草原基本建设服务站等等,支持沙区牧民到这里进入第三产业或从事加工业。
以点带面开展沙地畜牧业的转型工程,20年完成沙地畜牧业的转型,以高效牧业保证限牧,以限牧确保治沙工程,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