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建功业

2001-01-15 09:58郝文明
中国民族 2001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干部

郝文明

中国共产党走过 80年的风雨历程,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史册。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的高度重视,是这部史册的重要篇章。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时候,翻开史册去阅读、去思索这些闪光的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光辉的历程

民族关系是一种相当复杂和敏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治乱、国运的兴衰、国力的强弱。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和有着影响力的各族干部,对民族关系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有此著名论断:“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他在充分研究了民族问题这一社会现象后作出的科学判断,高瞻远瞩而又深刻明了。

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懂得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思想感情,了解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同少数民族人民有着血肉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也把他们看作是自己利益的代表,给予信任和爱戴。他们是密切少数民族同党和国家关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桥梁和纽带。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对实现党的任务,成就我党大业至关重要。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我党始终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便有少数民族的代表—一水族邓恩铭。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关于中国境内问题的少数民族决议案》中,明确规定要“尽量引进当地的民族的工农干部担任国家的管理工作”。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要“培养能够治党、治国、治军的各类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除了通过战争锤炼和在巩固政权的实践中提高外,还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举办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创办了民族学院,集中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养。历史留下许多闪光的名字:邓恩铭(水)、乌兰夫(蒙古)、韦国清(壮)、粟裕(侗)、关向应(满)、罗炳辉(彝)、腾代远(苗)、马本斋(回)、向警予(土家)……他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而伟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民族地区民主改革,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党提出了要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于是一项项关于民族干部工作的政策颁布;一个个培训民族干部的学校创立;一批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起来,在新中国风风雨雨的历程中,走出了一大批与整个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少数民族干部,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辉煌的成就

80年风雨兼程,我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方针政策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取得了很大成绩:

1、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1950年的3.7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82.3万人,占全国干部总数的6.9%,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人才的相当规模的队伍,他们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也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形成了以中青年干部为主的梯次年龄结构和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正常化格局。现在,全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已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少数民族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九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中,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36%;全国政协少数民族委员257名,占委员总数的11.7%,大大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3、少数民族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结构正在逐步改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国家公务员约6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89.8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 67.2%。其中取得高中级职称的有55万多人。少数民族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及女干部和 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数量都有较大增长。

4、建立了一支较为充足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有 2.1万人,占全国总数的 11.3%。人事管理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地区人才成长的环境,有利于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三、宝贵的经验

80年来,我党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建章立制,制定政策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大力培养和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根据不同形势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方针和政策。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急需大批少数民族的干部,中央政府强调指出,各级政权机关,均应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额,大量吸收少数民族参加政府工作,并开办少数民族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195O年11月,政务院批准实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提出要“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并制订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五十年代中期,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需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得到新的加强。中央政府提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在政策和立法方面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1978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制订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84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自治地方主要领导以及各类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配备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等方面,都作了专门规定,使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九十年代初提出了不仅要继续重视培养一般少数民族干部,而且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高中级干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包括国务院一些部门工作,让他们参与国家事务和自治地方事务的管理。

1993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简称中央“三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会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就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规划。2000年 6月,中央“三部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世纪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广开渠道,扩大来源

我党根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需要,十分重视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新中国建立伊始,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中央“人尽其才”的方针,广开才路,扩大干部来源,根据不同民族,提出不同要求,保证各民族所需要的干部同时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专、中专、中技和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部队复员转业的少数民族干部;国家还下达专项指标,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干部,通过张榜招贤吸收录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少数民族工人、农牧民和待业的知识青年;从工厂、农村和牧区,择优招聘一些思想道德素质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知识青年充买到乡镇干部队伍等。

建立民族学院,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源源不断地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输送新人的主渠道之一。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开始建立中央民族学院,西北、西南、中南民族学院以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青海、西藏等省区的民族院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民族院校1O0多所。各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陆续发展了本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多年来,各民族院校和自治地方举办的各类院校为各少数民族培养了大批干部,其分布遍及所有的民族地区,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为各民族的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除办民族院校外,各地还通过各类高等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3、适应需要,提高素质

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不仅要有数量,还要重素质。对此,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渠道、多样形式和多次培养的办法,使之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大胆提拔,放手使用,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90年代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有关省市,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领导机关中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担任党政领导职务或挂职锻炼,或是选派民族地区优秀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这是加强干部交流、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他们领导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央三部委从199O年开始组织优秀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10年来,共培养了19个省、区、市41个民族的1135名干部。2000年,中央三部委共同制定了《2000——2009年选派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工作规划》,计划通过10年努力,再为民族地区培训4000——5000名干部。

其次,各地以党校和行政干校为阵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岗位培训。中央党校开办了新疆干部班、西藏干部班,许多省、区、市建立了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干部管理学校。

从长远来说,要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必须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我国已初步确立了民族教育体系,对发展民族教育,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普及义务教育,培养民族地区建设事业需要的初级和中级实用人才。

4、改善结构,更新观念

各民族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根据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调整不够合理的专业设置,增设急需专业,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机构改革,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一部分有能力、有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后,输送到经济部门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先进地区改革开放的好思路、好经验,增强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意识,提高竞争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各族干部之间,发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紧密团结,心心相印,和衷共济,形成合力。

5、制订规划,建设梯队

我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配备。国家通过立法来保证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如《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配备作了具体的规定。领导班子调整、换届时,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同时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按照在职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实行科学管理,强化培养。在培养措施上,分类指导,因人而异,建立健全培养、选拔、考核和管理制度,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象一池流动的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

6、加强领导,共同推进

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和民族政策,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订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规划和目标,分步实施;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建立工作制度,定期专题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指导性意见,并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

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80年光辉历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这些政策适合中国国情,成效明显,是保障民族平等权利的重要机制,并还将在实践中继续健全和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干部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