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衡
教育的价值及其取向,不仅是教育问题的核心,而且也分别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教育价值所揭示的是教育对社会及对个人的意义,而其取向则是人们在认识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所追求的功效目标的形式和态度。它们分别体现了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并体现了教育目的,规范着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以引导学生向一定的方向主动发展。因而,研究教育价值及其取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针对高等教育这一特定的教育阶段,揭示它的社会价值及其特点,并着重对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作初步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其特点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它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是将社会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来评价高等教育的意义及作用。但从本质上说,一切社会生活又都是实践。若从人在社会生活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强度和大小来看,又可将我们的社会生活区分为社会实践和社会日常生活两大部分。社会实践大体上又可分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技实践和教育实践等四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人们进行生产再生产的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为了维护、巩固和变革一定的以生产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活动,它与狭义的文化活动的含义相一致。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可从社会实践和社会日常生活两方面来考察评价,这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的社会实践价值和日常生活价值。其中社会实践价值又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现将高等教育的各种社会价值分述如下:
1.经济价值。即高等教育满足人们从事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需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功能属性。它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改善劳动工具,提高劳动资本的利用率来发展生产力;二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产生了对生产关系的认识,自觉地维护、改善和变革现有的生产关系来促进和保证生产的进行。另外,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获得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认识到工作的社会意义,激发了劳动热情,增强了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文化价值。即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它主要表现在;(1)为文化活动提供了进行组织、管理和执行的文化专门人才,使文化活动得以在全社会普遍展开,成为文化活动的基础和骨干力量;(2)为文化活动提供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文化活动中有所创造与创作的专门人才;(3)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这包括通过高等教育直接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文化专门人才,将文化知识传播普及开来这个方面;(4)文化专门人才对文化的批评活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5)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文化整理、研究和创造活动,直接丰富了文化内容。文化价值本身又包括多种内容,其中政治价值在文化价值中居于核心地位,并给其他价值的实现以强烈的影响,其他价值的呈现及其大小都受到政治价值的制约。
3.科学技术价值。即高等教育在促进科技产生、发展、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它是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进行科技活动体现出来。(1)为科学技术活动提供了大批具有较深的科技知识、较广的文化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发明的专业学科人才,这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基础和骨干。(2)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传播。这有两条途径;一是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直接传播科技知识;二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科学技术推广、传播到周围的地区和人身上。(3)通过科技专门人才将科技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推广、调节着科学技术的发展。(4)直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师生通过科学研究获得了科技成果,对科技文献的整理、综述和科技书籍的编撰等,直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高等教育不仅对生产、文化、科技产生影响和作用,也对自身乃至整个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价值表现在:(1)高等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研究的成果,积累的教育经验,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持续的影响。(2)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师资,这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力量源泉。(3)培养的教育学科理论人才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的适应状况,促进着高等教育进行自身的调节和完善。
5.社会日常生活价值。即高等教育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在维护和提高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传递了社会生活经验、生活知识,使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开始新的社会生活作好了准备。(2)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能、陶冶品格、体育等,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以后更全面、更充分的个性发展扩大了基础。(3)通过培养医疗J生、体育、保健人才,维护了人的身体健康,促进了人的体质的增强。(4)培养的建筑、园林艺术、环境保护、食品科技、服装、家用产品等专门人才,美化了人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舒适。(5)教育培养了人的职业技能,可促进人才流动,提高人的地位,增强职业选择的机会,增加收益,教职员从事教育则直接获得了生活的经济来源。(6)可引发、发展人的兴趣爱好,丰富人的闲暇生活、校园生活,尤其是祟尚科学、民主精神,给社会生活极大影响。
然而,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一般价值相比,还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客体的行动性。一般说来,价值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往往是被动的,一定的价值客体相对于一定的主体来说其价值是恒定的。但就高等教育活动这一客体来说,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通过教师、学生有意识的努力来满足社会这一主体的需要,而且教育对社会的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这种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二是高等教育价值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时性与滞后性并存。一般说来,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是确定的、即时显效的。就高等教育来说,其价值体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凝结形态,如培养好人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包括论文、书稿、设计方案等);一种是变动形态,即同时发生于教育过程中。就后者来说,教育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即时得到实现,中间不存在明显的滞缓环节,其价值是即时的、确定的。如在教育中学习时事政治,澄清错误思潮,对社会来说具有即时确定的政治价值。就前者来说,教育价值在教育过程中以潜在形式存在,寓教育价值的实现还有明显的中间环节。如必须伴随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这种价值就难以体现或不能实
现。因而这种价值具有滞后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如培养的人才,我们不能说他们一定具有某种价值,只有这种人才流动到适合于他发挥作用,并且愿意发挥作用的地方,教育价值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关系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的利益、愿望和理想。社会发展取向决定着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取向的反映。所以,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发展取向问题的表现形式。我国社会的发展取向是什么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党和政府为我们所确立的我国社会的发展取向。简而言之,可以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一句话采加以概括。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基于这种对我国社会发展取向的认识,下面将分别从价值内容取向、时间取向、地域取向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的初步探讨。
1.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内容取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注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社会价值内容取向正朝着适应现代化的方向转化。但是,放眼世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内容取向还存在很多不谐调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低,世界平均水平为4%左右,而我国仅为3%不到,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1%左右。总的投入少,必然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投入。确实,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相对来说要大些,但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公民、国家人口的比例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状况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因此,在高等教育投入上不能通过教育投资内容的调整来减少它,相反,只应该在增加总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高等教育的实际投入量。(2)在高等教育人才层次上,相对地忽视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就高等教育来说,培养的人才层次越高,就越意味着在科学技术、业务领域中发挥着开发、创新的作用。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明创造。因此,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重视高级研究开发人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在高等教育的比重越大。就我国来说,研究生数量相对不足,这使我国与发达国家比,高层次人才尤为缺乏。因此,必须要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逐渐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3)从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结构看,工科学生多,理科学生少。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调整过于偏重工科的局面,使理工科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4)在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内部结构中,偏重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则相对重视不够。几年来忽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象虽有所转机,但由于“欠帐”太多,管理科学建立时间不长,培养的人才水平不高,与管理发达的国家一比较,就更显落后。美国的管理专业人数大大超过科技专业人数,这在我国尚不可思议。但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国家的国策是把管理、科学、技术放在同等地位,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管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发展管理科学,加快管理人才的培养。(5)在重视经济价值的同时,相对地对文化价值重视不够。我国文化学科与经济学科毕业生之比比较悬殊,经济建设人才比例过高,文化专门人才比例较低。(6)偏重于传统专业学科,对新兴类专业学科注视不够。科技的革新,对现代社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从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专业学科不断向纵深方向分化,而另一方面,专业学科又不断地走向综合统一。这就要求社会在注重新兴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又要注重综合型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2.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时间取向。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时间取向,即社会对高等教育在多大的时间跨度内发挥作用的看法,是社会对有关教育社会价值的时间延续性的期望和态度。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时间取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实质上主要内容就是把我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因此,我们社会的未来形象应该是着眼于现代工业的社会、兼顾农业社会、展望未来的后工业社会。与此相应,我国高等教育价值的时间取向应该是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
除了上述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来说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时间取向外,实质上,就高等教育来说,由于其价值的滞后性、长效性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还必须要有未来意识。
3.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地域取向。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地域取向是对高等教育作用的地域范围的期望和态度。它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地域分布走向,以及在教育中相应的地域课程内容。首先,我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归属上,高校归那个部门、地区管理,其地域取向必然指向那个部门、地区。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看,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高校自主管理,国家只起间接的控制、调节作用,高校在其发展中逐渐自主地形成其地域取向。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地域取向意识强烈,有利于发挥高校的自主性,富有竞争意识,能主动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缺点是造成高校布局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专业的重复设置和人才的浪费,高校、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发达沿海地区。另一种是国家对高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而高等教育地域取向由国家来规定。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高校的合理分布和专门人才的统一调配,缺点是高等教育的地域取向意识淡薄,不利于高校主动性的发挥。其次,在课程的地域内容上,如果地方高等教育在课程内容上不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就很难在地方上发挥其最佳优势。另外,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活动将愈来愈频繁,世界性的问题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国的发展。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上增加大区观念、国际观念及其有关内容,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域取向上应把区域化与国际化有机地统一起来。我国高等教育既要立足地方,又要面向世界。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高教所
(上海200092)
责任编辑;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