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短期大学的现状与改革动向

2000-09-13 06:52陈武元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2期
关键词:科目年度人员

陈武元

一、日本短期大学的现状

1996年度日本短期大学的校数为598所(表1)。

1996年度,短大在校生数为463492人,比1995年度减少了25830人,新生数也连续3年减少(表2)。而大学本科生数近几年却连续增长,1996年度约23690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约4万人。

从国、公、私立的学校数与学生数来看,1996年度,私立短大的学校数占短大总数的84%,私立短大学生数也约占短大学生总数的92%。

短大中,女生所占的比例,1996年度达90%以上。与大学中女生的比例占34%相比,女生所占比例要大得多。

二、短期大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1991年2月,日本文部省接受大学审议会的建议,对短大的制度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修改:(1)短期大学设置基准的纲要化与弹性化;(2)授予短大毕业生“准学士”称号:(3)引进自我检查与评价体系。

各短大实施教育改革的情况如下:

1.课程改革

设置基准修改以后,各短大可以自行设置课程,因此人们期望各短大能常常更新教育内容。1995年度实施课程改革的短大有445所,占78.5%。

2.制定并公布授课计划

事先制定并公布授课计划,授课计划包括各授课科目的目的、授课科目概要、每一次授课内容、教材、参考书。以及成绩评定办法。制定并公布授课计划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授课科目,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听课。对教师来说,通过公开授课计划,使教师能更努力地提高授课内容的质量,以及为充实有系统的教育指导,教师之间能够进行相互协作或合作。1996年度制定授课计划的短大有534所,占94.2%

3.教育研究体制的充实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从入学学生的多样化以及区域社会对短大作为终身学习机构的期待来看,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同时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对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短大,1995年度有131所,占23.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活动最多的是教学方法的研究会,有92所,占实施这项活动的短大的70,2%。此外,还可以看到为新教师举办研修会或实施教师之间互相观模教学等。

4.扩大少人数教育

实施少人数教育的有373所,占65.8%。扩充以实验与实习、小型研讨班、外语教育和毕业论文指导为主的少人数教育正在进一步发展中。

5.短大办成向社会开放的终身学习机构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对终身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强烈要求短大发挥作为面向区域社会的人们提供各种各样学才机会的终身学习机构的作用。

今后,短大将积极地努力实施有系统的、持续性的公开讲座等,以便成为振兴区域社会终身学习的核心。实施公开讲座的短大,1995年度有408所(占72%)。还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急速变化等,社会人员再教育的需要不断增大,也要求短大能接受社会人员进入正规的课程继续学习。虽然以前也实施社会人员特别制度、以及科目履修生,或接受社会人员为旁听生、进修生等,但今后还要更积极地适应这一要求。截止1995年度,有252所短大设有社会人员特别选择制度,根据这个制度,213所短大招收了1811名社会人员入学。有科目履修生的短大有309所,它们招收了2140名社会人员入学。

三、今后的改革动向

短大自创办以来,特别是作为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等社会变化,女子进入四年制大学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短大适应这一社会情况的变化。

短大为了今后能在社会起更重要的作用,不断更新、改善教育研究内容,在满足学生、社会的需要的基础上,努力使其教育更富有特色、个性更加鲜明。为此,各短大进行了如下方面的改革:(1)新办或重组学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2)设立经学位授予机构认定的专攻科[1];(3)入学选择方法的多样化;(4)按照1991年(短期大学设置基准)纲要化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今后18岁人口的减少以及真正的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短大的教育将改变以往只面向传统年龄层的学生,而转向更积极地适应社会人员或老年人等新的学生层的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还有,短大从其所在的都道府县升学的比例比大学高,与区域社会的联系较多的特点出发,将通过公开讲座与共同研究等,进一步加强与区域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注释:

[1]专攻科:相当于本科水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高教所

(厦门361005)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科目年度人员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年度仿古大戏
百度年度热搜榜
高考“新科目”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2010年度表情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