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
一、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纪伟人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是硬道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重在“发展”两字。发展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是对常规和传统的超越。从长远角度看,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绝对的,从某个阶段看,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发展的前提是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创造发展的环境,构建发展的目标,提高发展的水平。在高职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专科与本科层次、国办与民办、速度与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可从以下几点认识。
1:发展的前瞻性。所谓高职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就是指高职教育应对发展观进行反思,高瞻远瞩,超越传统,把握现实,预见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及应采取的宏观政策措施。这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发展的持续性。所谓高职教育发展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整个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整个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比例与发展地位的确立;‘三是高职教育大发展时期政府投入应逐年增加;四是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
3.发展的整体性。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决不能把它作为,个教育层次来看待。基于这种认识,高职教育是一个整体,单纯地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并不能带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才是高职教育的大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未来的、持续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观
不同的发展观可以派生出不同的高职教育发展观。那种片面强调高职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忽视人的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呼唤着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的高职教育发展观。
1.高职教育优先发展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职教育而言,所谓“优先发展观”,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规格需求而提出的,是基于我国高职教育结构中人才类型的严重失衡而提出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给整个社会的职业结构带来相应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许多职业岗位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大大提高,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派生。这些变化主要是对人才的类型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中,“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的比例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岗位技术幅度加大,岗位技术层次要求提高,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已成必然。鉴于此,必须确立高职教育优先发展观,切实把高职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2.高职教育的人才素质观。《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基于这种理念,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调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且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加强学生心灵育导与人格的培养,强调“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并举,实现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塑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类型高职人才。确立高职教育的人才素质观,需要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人文素质、创业素质、合作与交往素质、精神与心理素质等;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重点放在职业转换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重点放在个性的解放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素质的培养,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学习方法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潜在资源”。再进一步说,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创造人生价值,可以创造社会财富。
3.高职教育的终身学习观。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要按照江主席的指示精神,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因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要前提,成为人类借以适应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实现自我超越,成功驾驭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终身学习,学无止境,正是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的。在新的世纪,我们必须树立起全新的学习理念,明确终身学习是生命延伸、事业发展的第一需要,从而真正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三、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速度与规模。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发展速度加快。据《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10日公布的数字,从土997年到现在,经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高职学校101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331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完全转向高职教育。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地位已显现出来。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前15年(1980~1995)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恢复发展的最好时期,而1995年至2010年这后15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o
——发展规模扩大。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加拿大的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40%以上,德国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总规模的30%以上。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如果按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5%计算,3年内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将可能达到200万人以上。
——发展模式多样。我国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我国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肯定,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会有所创新,“国有民办”高职教育、民办高职教育将有较大发展,且呈多样化趋势,有可能成为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布局与结构。布局也是一种结构。
高职教育的地域、行业布局与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会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功能和效益。布局与结构是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合理程度的直接反映。
——区域布局。我国高职教育机构主要布局在中等城市,这是由高职教育突出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广大农村培养人才这一办学目标所决定的。
——层次布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趋向分析,现阶段主要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的类型结构更加完善,层次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以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为主体、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和研究生层次高职教育为两翼的合理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应与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
——专业布局。笔者认为,目前,仍以发展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所决定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将会有较大比例的发展。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与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规模发展。原国家教委文件规定,到2000年,高校(本科)校均规模要达到3500人。参照本科院校规模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与现状,笔者认为,高职学校近期校均发展规模可确定为2 500人以上,中期(5年)校均发展规模应不低于4000人。4000人规模的高职学校可以认为是规模效益的最佳选择。在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时,就考虑到规模发展这一重要指标要素,坚决防止“小而散”、“小而全”、“小而多”的现象发生。
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
1.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从统权走向放权。笔者认为,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实现制度创新。一是摒弃传统的集权式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化、弹性化的分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重在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育机构的设置、撤销、调整的决定权应在省级政府。二是摒弃单一的行政决策制,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制,把高职教育的决策权与行政执行权完全分开。
——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要加大省级政府对所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统筹决策力度,坚决扭转“条块分割”、“条条分割”、各自为战的办学格局;坚决克服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宏观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对高职教育实行间接管理。在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社会广泛参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参与的范围包括:参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和咨询;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调整及质量评估标准、毕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参与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参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市场适度调节。作为沟通政府、社会与高职学校联系的中介,市场调节是促进高职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市场调节主要包括:通过人才市场,调节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通过生源市场,调节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
——学校自主办学。高职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开放办学,是构建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的核心。高职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用足用活高职发展政策,切实履行自己的权利,认真承担起自己的办学责任,在人才质量和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创新,这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2.增加投入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比例逐年提高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投资渠道。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开发,因而在教学设施与设备方面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是一种低投入、多产出的教育。这完全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解。据部分高职学校领导反映,目前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高职学校教学设备数量不足,且陈旧现象严重。为了确保高职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坚持政府办学为主体、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方针,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
3.师资培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江泽民主席指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高职教育必须按照江泽民主席的指示和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努力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高职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很小,距(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应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进“两高”教师,即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达到或超过《意见》提出的要求。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舍得投资,要有长远培养计划,走自培与引进相结合的路子。“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总数时40%以上。
——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开发。研究是源,教学是流。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高职学校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更不可能成为某一学科的学术骨干。教育科研在离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务必高度重视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作者系常州技术师院职教所副研究员
(常州213016)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