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看国家兴衰

2000-06-14 00:30侯继武
军事文摘 2000年11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舰队

侯继武

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曾七次率舰队出洋。郑和所率舰队堪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舰队,其旗下“宝藏”号长400米、宽160米,设有9幅帆,船身分设几层舱板,有豪华的舱室与看台。舰队包括补给船、巡逻船和20艘淡水运输船,舰队共载28万人,其中有通晓诸多国家语言的翻译家、观测气候和星象的天文学家,还有修船技工以及医生和收集各地奇珍异草的中医药学家,仅负责外交礼仪的官员就载了两船。

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却鲜见于中国历史文献中。郑和实实在在创造了历史,但他没有能够改变历史,他的远征无法左右明朝政府不愿推行海洋发展的意愿。

郑和七次下西洋事件本身完全说明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罗马帝国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富裕和文明发达的泱泱大国;中国当时就有人口密集的国际大都会之称,几千年来欧洲任何国家都难以与之匹敌。比如说,12世纪的杭州已是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了,而13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的人口也只不过10万多一点。郑和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的一半,即使1820年清朝时候,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占全球经济的29%,印度则占16%。可见,明朝时,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丝绸纺织、手工业生产,还是商业经济、航海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综合国力独占世界首位,主宰这个世界的似乎应该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而不是西方的白人。

然而,仅仅过了几百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成了任人宰割,被西方人任意蹂躏、欺辱的弱国,各种原因颇耐人寻味。

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后,相对而言,中国和亚洲国家采取了比较封闭的政策,因而失去了主宰世界的良好机遇,却为欧洲和稍后的美英等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424年,明成祖永乐帝驾崩,朝廷政争连年,结果是官吏在政争中取胜。朝廷停止建造舰船,并限制私人造船业,还解散了海军。在1500年,朝廷下了禁令,凡建造双桅船只者一律处死,而到了1525年,朝廷明令销毁所有的远洋船只。历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就这样在不明就里的政争中断送了,从此,中国那呼风唤雨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削弱,其根源不可能是单一的宫廷权力斗争所致。

史学家指出过许多原因,其中导致中国最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其一,当时的亚洲和中国资本积累和向外发展意识不强,旧中国社会是儒家当道。中国上层阶级轻视商贾,中国士农工商四种职业中,商人位居末席。而相对的欧洲则是贪婪无厌。14世纪以葡萄牙为代表的列强,组织船队乘风破浪经非洲东岸,绕过好望角到亚洲搜购珍贵商品香料。麦哲伦的水手们曾以成本高出万倍的价钱,出售了从亚洲廉价收购来的26吨丁香。

其二,闭关自守的自满文化导致了中国的停滞不前。俗话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自郑和下西洋之后,滋长了夜郎自大的风气,很少吸取外国的先进东西,甚至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是“中国”,外国蛮人都不足取。凡事守旧的理念与妄自尊大,怀疑新观念是中印文化的共同特征。儒学官僚当权,禁止远航,致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多么沉重的历史教训!△

(原载《山西政协报》)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舰队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郑和下西洋
西洋菜煲陈肾汤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俄太平洋舰队将裁5000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