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张咏梅
一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但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坐在总统宝座上的袁世凯并不想实行什么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一心想当皇帝。在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中,当时总统府庶务司丞郭葆昌建议袁世凯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江西九江景德镇设御窑,烧制名贵瓷器,写上年号,供称帝后宫廷使用。袁世凯当即应允,命郭葆昌为陶务署监督,赴江西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
郭葆昌,字世五,别号“觯(zhì音至)斋”,河北定县人,曾在北京西安门德聚成古玩铺当学徒。幼年机智聪明,善于辞令,深受古玩铺东家的赏识,后经人介绍入袁世凯府上当差。袁世凯看上了郭世五,在筹备帝制时,郭世五已是袁府庶务司丞。1915年秋,郭世五前往景德镇,将前清的御窑厂改名“陶务监督所”。重用绘画、填彩、浇釉、造型、烧窑方面的高手,精选材料,在制作洪宪款瓷器前,郭世五为袁世凯先烧了一批署款“居仁堂制”的瓷器。居仁堂原名“海晏楼”,由慈禧太后所建,当时是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实行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年号,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不料民主革命的洪流不可阻挡,袁世凯只作了83天皇帝便下台了。而这时江西的“洪宪年制”款瓷尚未问世。在帝制的轰然倒塌声中,江西的陶务监督所被撤销,郭世五的督陶使命也结束了。这批“居仁堂制”款瓷器便被公认为真正的洪宪瓷。
二
洪宪瓷初起拟摹宋代汝窑青瓷烧制,因忌讳衰亡之君的瓷作,改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世制瓷为样,因此“居仁堂制”款瓷均以雍乾彩器为标准,精心仿造。其胎骨很薄,胎质细白而轻,釉面洁白润滑,彩料考究;绘画细腻,造型精细。品种有灯笼尊、萝卜尊、观音瓶、双耳长颈瓶等陈设品及数套餐具和文具。器物多白地施彩,纹饰玲珑雅丽,有山水、人物、七夕图、渔樵耕读、婴戏、牡丹、海棠、虞美人、月季、萱草草、兰花、灵芝、梅、竹等。款识多为红彩楷书与篆书或青花篆书的“居仁堂制”。如苏州博物馆藏的几件粉彩碗和盘(图1~3)。它们是1963、1965年由袁世凯的第十三女袁经祯捐赠的。碗的造型口弧而外侈,腹内折,圈足。碗盘内外均以过枝手法饰粉彩梅鹊图。赭色梅枝,红绿梅花明暗浓淡相衬,亮丽中透着清雅,墨彩绘成的两只喜鹊玲珑活泼(图2),圈足内红彩书有“居仁堂制”四字楷书款(图3)。
“居仁堂制”款瓷数目不详,一说有四万件。因为郭世五当时烧“居仁堂制”瓷时,有一个目的是为下一步烧制洪宪年号瓷做准备。郭世五在景德镇时间又短,是否有如此大的数量令人怀疑。另一说约在百件。传说袁世凯曾命他人烧制过3套“居仁堂制”款瓷,故宫博物院现藏其中1套,其数已不全,但仍有118件。而多数专家都认可郭世五在景德镇烧的“居仁堂制”款瓷含多套餐具与文具。因此,虽然“居仁堂制”瓷具体数目难考,但成品达数百件却有可能。
三
由于洪宪帝号的短瞬即逝,洪宪瓷又如此稀有,袁世凯倒台不久,古董商们利用人们猎奇又不知内情的心理各显神通,大肆伪造。一批批“洪宪年制”款的仿品在社会上流传并风靡一时,一部分“居仁堂制”款仿品也混杂其间。当时寓居京津的军阀政客、富商大贾们盛行以成对的“洪宪年制”款瓶为礼品,配以各式考究的楠木锦盒盛装,相互馈赠。
古董商们的仿品并非一般的粗仿滥造,而是重金聘请景德镇的专家精心仿造。由于年代相同或相近,材料、质地、工艺、甚至专家们的技法如出一辙,部分仿品与真品不相上下,有的甚至比真品还要高出一筹,给洪宪瓷的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众多的仿造高手中,竟有正宗洪宪瓷的督造者郭世五。郭世五重金聘来高手,在北京设炉专门制作洪宪御瓷赝品,掀起更大的仿瓷波澜。
但正宗洪宪瓷的鉴别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首先,据说郭世五生前曾对友人说过,袁世凯倒台前他并未烧过“洪宪年制”款的瓷器。与郭世五过从甚密的古董商王荫泰在为郭世五所撰挽联中也曾提及此事。因此,可以肯定,所谓“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都属于赝品(图4)。此外,凡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均有工细的特点,而当时或后来的部分仿品,凡相对粗造的,定为赝品应当不难。另外,一部分“居仁堂制”款仿品,其红彩款的色泽或光亮如漆,或过于浅淡鉴别时也应注意甄别。必须指出,所有这些仿品中的精品由于其制作精良,器物华美,也有其不菲的身价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图5~7)。
四
在洪宪时期,除“居仁堂制”瓷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瓷器,由于其与正宗洪宪瓷无论在质地、还是在工艺上均可媲美,也颇受世人喜爱。它们有署“郭世五”、“觯斋”、“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款的器物。其中部分器物是郭世五在为袁世凯烧“居仁堂制”瓷的同时为自己烧制的。其款识有篆书和楷书,红彩,施彩凝厚,色泽红艳。有“静远堂制”瓷,为徐世昌命烧的自用器,底部青花篆书款,字体工整,民国时期有大量仿品(图8)。有“延庆楼制”款瓷器,是曹琨所定烧的器物,款识有红彩楷书和青花篆书,器物品种较少。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