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献宝功盖和壁

2000-06-14 05:12天津:云希正
收藏 2000年10期
关键词:徐氏天津市文物

天津:云希正

徐世章先生在从政之余,特别是去职以后,致力于蓄藏古物,举凡旧砚、古玉、文玩、玺印、书画、碑帖、善本图书都在他访求的范围之内,并潜心研究,详加考订,功力颇深。

他鄙视那些将古物作为牟利本钱的人,并说:“这些古物,绝不能从我手中流散到国外。”解放后,他看到人民政府真正爱护祖国文化遗产,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政府的信赖,为对所藏文物作最妥善的处置,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化私为公,嘱咐子女将家藏文物全部无偿献交国家,供全社会、全民族共赏。在献交文物之前,他曾对子女说:“我毕生精力收藏文物,几十年呕心沥血,终于将它从分散变为集中,如果传给你们,势必又由集中变为分散,只有捐献给国家,才更易保管。”他还曾与好友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周叔蘱先生商量过捐献之事,得到他的支持和鼓励。周叔老也是向政府捐赠文物古籍的倡导者和带头人,两人所见一致,志同道合。

1954年先生辞世,夫人杨立贤及子女徐绪如、绪年、绪开、绪述、绪珍、绪玲、绪璐、绪栋、绪假等,通过周叔老正式转达了将家藏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的意愿。同年7月,市文化局组成接收小组第一次从徐家接收文物2380件,计金石类250件、文玩类417件、古砚964件、古玉612件、字画拓片95件、书帖103种(含4000余册)。1954年12月,第二次从徐家接收文物369件,计旧墨166件、毛笔13件、古印章71件、拓片79件、古玉21件、金石类9件、笺纸旧绵56件、书1件、烟壶1件,以上两次合计共2797件,是市文化局50年代收到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一批文物。当第一批捐赠文物收到后,市文物局于同年8月在天津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爱国捐献文物展览”。开幕式上,市领导人向徐氏后人颁发了文化部沈雁冰部长签署的褒奖状。津京报刊对此作了广泛报道,各界反应强烈,参观者络绎不绝。

到了1962年,徐氏家中又清理出清代黄鼎绘《万里长江图》正本2卷,稿本4卷,徐氏后人通过朱启钤先生转呈文化部,愿一并捐献给国家。文化部认为徐氏此前捐献文物数量既多,价值亦高,此次捐献,应给予奖励。天津市文化局于1962年8月29日借市政协礼堂,举行了“捐献《万里长江图》授奖大会”,周叔蘱副市长、市委宣传部方纪副部长出席了会议,会上高度赞扬了捐献人的爱国精神。徐世章长子徐绪开讲了话,社会知名人士和收藏家代表翁之熹、陈邦怀、朱鼎荣、冯文潜、张叔诚、张重威、陈亦侯等一百多人出席了大会,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徐氏捐献品中旧砚和古玉是其强项,珍品荟萃,各具风采。旧砚中不仅质料精良,且多名家题识、名家收藏、名工雕刻,都有一定的观赏和历史、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国古砚迷人的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编者注:本刊下期将有专文介绍徐氏藏砚,此处相关内容从略)。徐氏所捐玉器,自成系统,虽一家所藏,从中也可大略反映出中国古代玉雕发展进程和成就。其作品时代,自新石器时代始,历经商、周、秦、汉、南北朝、下及隋、唐。不仅典型器物悉备,而且拥有不少绝品。如龙山文化青玉鹰攫人面佩,琢工技艺高超,透雕和剔地阳文并用,有重大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全国仅见。再如商青玉龙形蚷,河南安阳出土,扁平体,浮雕,两面均碾琢蟠龙纹,并涂朱砂。琢工运用透雕和双钩技法,线条娴熟流畅,精美程度不亚于妇好墓所出者。如此精美的龙形蚷,在商代只能是有一定身份的王室成员或贵族才能佩戴。商代刻铭玉器,“癸巳 怿”玉簪和“田”字铭绿松石燕形佩,反映了商王武丁祭祀祖先并赏赐近臣玉笄和田猎的史实。西周青玉大璧,玉质纯净,器形硕大,与周代文献“用苍璧礼天”的记载相符合。至于春秋、战国、两汉的佩玉,如璜、鵏、璧、龙形佩、管、珠以及刚卯、严卯等,数多质精,真可谓濠园藏玉“玉不美不收,器不绝不藏”。

徐氏所捐文玩方面包括印章、臂搁、古琴等项。印章方面除罕见的汉代琥珀印外,其余多为明清时代的流派印。如清初周彬(尚均),康熙时董沧门等人,他们采用浮雕、透雕、薄意雕技法,制作的印纽和印章纹饰,精美绝伦,所用印材,多为田黄、田白、寿山、芙蓉、冻石等。其中有几匣汇集了制纽、篆刻、印材俱佳的各式各样石章,匣面上镌刻“含章内美”“含章贞吉”,真是件件莹润可爱,美不胜收。臂搁是中国传统书写必备的文房用具之一,明清时代较为盛行。所捐明何震(雪渔)竹刻“席上珍”臂搁,白文深刻,秀丽典雅,与雪渔治印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康熙时,原籍嘉定,后移居天津的吴之阣竹刻骏马臂搁,薄地阳文,别有情趣。吴之阣是继朱三松之后嘉定第一竹刻高手,真品十分难得。所捐清雍乾时期嘉定派代表人物周颢(芷岩)竹刻书画臂搁,也历来为人们所珍爱。古琴方面有明万历七年潢南道人监制的益藩琴,仲尼式造型,漆面乌黑,有蛇腹断纹,是一张保存完好,流传有绪的名琴。

徐氏所捐书画碑帖数量虽不太多,但件件都是善本精拓,且不乏珍品、孤品。如清傅山、傅眉父子画册,设色绘山水小景十六开,是傅氏父子合璧的力作。清黄易《得碑图册》,淡彩笔墨,绘访碑、得碑、贺碑情景十二开,有自题、翁方纲题诗。清黄鼎绘《万里长江图》,有着色正本2卷,墨色稿本4卷,正本高68厘米,全长80米,这幅长卷详尽地描绘了长江沿岸的山水风光景色,卷尾下署“雍正甲辰十月虞山黄鼎作”,是作者历时数年完成的巨作。清张四教绘《新罗山人像》,边跋很多,对了解新罗山人身世提供了佐证资料。在碑帖方面,有北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号称墨皇本,清代崇恩旧藏,原碑第十五行末尾“圣慈”的慈字未损,研究者认为它是北宋早期拓本,更多地保存了王羲之的字迹风神。另有宋拓《西楼苏帖》,帖中集苏东坡与亲友的信件、诗文之大成,南宋乾道四年(1168)摹刻上石,此为原拓片,如此完整齐全者国内仅见。此外仿名家书迹画稿制作的缂丝挂轴,在捐献品中占一定数量,如清乾隆缂丝《明皇试马图》轴,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自由地变换色彩,又有乾隆御题诗文,精工细作,堪称清代缂丝中的佼佼者。

除以上各类外,徐氏所捐文物中尚有战国山字纹铜镜陶范。山字纹铜镜出土品和传世品都常见,但如此完整的陶镜范则稀见,对了解战国时期铸铜镜工艺极有价值。又如汉马形金饰件,汉虎羊纹金环饰,具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色,弥足珍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市文化局三次接收徐氏捐献的2797件文物古书后,将其中善本图书拨交给市图书馆庋藏,将一部分古玉、砖瓦拨交给市历史博物馆。1957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从市历史博物馆分出单独建制后,又将古玉、砚墨、文玩、书画碑帖、印章等转拨给市艺术博物馆。徐氏捐献的文物,大大充实了这些馆的藏品构成体系,单就艺术博物馆而言,不仅藏品数量增加,而且质量上升了一个档次。

数十年来,对徐氏捐献品除了进行分类、整理、分级妥为保管外,还经常不断对外轮换展出,甚至赴国外参展。馆内参与整理、研究工作的业务人员,逐渐成长为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艺术博物馆编辑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砚》《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玉》,综合性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大型图录,都入选了徐氏捐献品,备受人们的珍爱。责编岩梅

猜你喜欢
徐氏天津市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难逃的凶手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难逃的凶手
会跳的骷髅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