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勇
放法,是大成拳重要技击方法。
放法,即以手臂接触对方,通过接触点力量的变化以及步法、身法的变化,同时借助沾、粘、连、随、定人、夺位等诸多手段造成对方身体失重,然后将其抛掷出去的一种方法。
放法,是大成拳基础实战方法,初学技击者,第一步先要学会放人。但达到一定境界的“放”,又可以成为高级技击手段。当年,宗师王芗斋与师兄钱砚堂过手,于一迎一送之间,将钱氏放出,坐于事先指定的座位上。后来,著名拳师洪连顺登门造访、切磋拳技,二次较量,皆将洪放出坐于事前指定的沙发上。尽管第二次搭手后洪氏百般躲避,仍未能逃脱“定数”。芗老先定位后出击的放人功夫,堪称绝妙高超、炉火纯青。欲升入这一境界,非多年锤炼又怎能达及。
对于放人,习大成者可谓无人不知。然而,怎样才算是正确的放人方法,如何才能掌握正确的放人之术,却并非所有人知晓。每每见到一些初学者,两两相搏,奋力角抵,推推搡搡,又拉又拽。一旦进攻,只是生推硬顶,全凭笨力行事,即便可以将人搡出去,亦十分勉强,这只能算做推人,而不能称为放人。
只有达到如下要求时,才能算做放人:
其一,须造成对方下盘不稳或身体失去平衡。欲达到这一点,应在与对方两手搭接、往来推荡的过程中,运用沾、粘、连、随的手法,恰到好处地变幻力量的轻重,转换力量的方向,处处控制对方。
其二,发力部位(一般情况下为手掌)必须与敌方身体贴紧粘住,否则,一旦出手就会形成扑、撞,而不是放。
其三,进击同时,前脚必须跨越对方重心,形成夺位。否则,不仅无法正确掷放对方,还可能因力量出尖而导致自身前倾失重。
以上三点既是放人的要求,也是放法的原则。
掌握放人之术,有两项功法必须修炼,即托婴桩与钩挫试力。这两种功法在许多大成拳著述中皆有介绍,此处只做简要叙述。
托婴桩:两足成丁八步姿式站立,两掌迎面伸出,高与肩齐,掌心相对,意念中两手托一婴儿(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指弯处托住婴儿两腋下)。
钩锉试力:以托婴桩姿式站立,然后两手回拉,至一定距离后两掌翻扣,再向前推,如此反复练习。意念中前推如锉,回拉如钩(前推时意念中不仅掌面如锉,掌背及小臂上下面皆有锉意;回拉时两手上下腕弯及肘弯处均有钩意)。
学习放法为何要站托婴桩呢?原因有二:
一、托婴桩的桩式形态与放法的基本姿势完全一致,这就便于练者在桩功训练这一阶段即可通过意念活动来揣摩放人的原则与要领。任何一种技击法的掌握首先要依赖于桩功的锤炼,也就是说,你想要在实战中运用什么,必须在桩功中练过,否则就不可能运用得当。
二、众所周知,大成拳桩功有培养锻造功力的作用。所有的技击桩都能够增长功力,而不同的桩法又能造就自己独特的技击力。托婴桩便可造就放人之力。试想,如果有一个人由上向下以两手分别按住你的两肘弯甚至两小臂处,将身悬到空中,而你依然能够保持托婴桩的姿势不变,那么你在放人时便可以达到无往而不利。这种力量正是通过托婴桩的锻炼获得的。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托婴桩可以造就全套放人时所用的技击力。
学习放法为何要练钩锉试力呢?其原因如下:
钩锉试力是托婴桩的补充锻炼形式,是动起来的托婴桩。在钩锉试力中,托婴桩中的上挑、下按、回拉、前推等手法通过往复揣摩得到进一步锻炼,逐渐形成本能,为在实战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有的人以为,钩锉试力仅仅是前推后拉的直线动作,这是错误的。从外形上看,是直线往还,但实际上走的是圆形路线。也就是说,在以托婴桩姿势站好,做最初的回拉动作时,不应是直线回拉,而是上挑带回拉的弧线运动,拉到一定程度准备前推时,应该是下按加前推的弧线运动。表面上看似直线往还的运动,实际上是由上挑、回拉、下按、前推四个方向的运动构成,走的恰恰是一个圆形(当然,这个圆形不一定十分规范)。为什么这样练才算正确呢?因为在实战中,若欲将对方掷放出去,必须先要破坏其身体平衡,这就需要运用钩、挑、按、挂等各种手法,但如果我们没有事前练过这些东西,又怎能在实战中去正确应用呢。
托婴桩和钩锉试力是锻炼放法最重要的功法,但这并不等于说其它功法就可以忽略。事实上,若欲全面、高质量地掌握放法,还必须配合走步、发力、试声、推手等功法的锻炼,才能迅速、正确地掌握“放人”这一技击方法。〖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