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星
不知大家有无同感,那就是在徒手赤脚动作练习时,有时会感觉到手脚发飘、劲道不够,缺乏重量感。但当你戴上手套、穿上鞋子后,这种感觉会有所改变,冲拳、踢腿显得有力了,意念感觉也好一些了。上述情况更多的是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原因是初学者没有经过肌肉素质、动作技术的全面锻炼。或由于自身肢体结构、素质等原因,习者还不能很好地激发格斗搏击之本能,所以练起来效果欠佳,这也是正常现象。有人训练时在无意中找到搏击感觉,这是训练正确的结果。但有人感觉的慢一些,还有的朋友训练很长时间了,手脚还是软绵轻飘,全无杀伤力。所以,有意识的做一些肢体的重量感训练对提高搏击能力、改善训练效果是不无益处的。当然,重量感训练不能作为提高搏击能力的全部课程,它只是一个方面。功夫流派种类众多,鉴于不同流派有其特定习练之法,也许此项并非所选。但若能有参考借鉴之处,也合笔者本意初衷。
说是“重量感”,其实它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实实在在的重量。
物理学中有个公式Ft=mv,其中F为物体的作用力,t为物体的作用时间,m为物体的重量,v为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看出作用力是和物体质量成正比的,如时间、速度不变,当然质量大的物体作用力会大一些,所以一般手大之人出拳冲击力更强一些。就像本文开头所述,徒手赤脚与不徒手赤脚效果不同。你还可做一实验,拿一带柄的小铁锤挥舞,然后去除锤头、只要锤柄再感觉一下,你会得出正确结论的。手部的重量和手臂的肌肉发展应该是协调同步的,有发达臂肌而拳重不够,是不能充分发挥肌肉的力量优势的。拳重可通过手部肌肉锻炼获得。锻炼肌肉可做空抓及橡胶、弹簧握力器练习。空抓时先放松手臂,然后缓缓吸气,用暗劲使五指收紧成拳,收紧后闭气片刻,然后缓缓呼气放松,如此反复。空抓和握力器练习其实更多的是锻炼前臂肌肉。最为自然的拳重训练是击沙包训练。击打时,拳要有松紧变化,在击中目标的瞬间骤然收紧,这样经常使手部充血发热,可促进血液循环及营养输送,久之掌指拳缝间肌肉充实,从而增加拳的重量感。当然,少有臂肌发达而手消指纤者,日常的各种训练自然不自然的也会作用于拳、掌、指间。不过我们有意识地练习一些还是有益处的,可以找到锤击一样的感觉。
意念作为搏击重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轻视。许多的实战拳术都把意念训练作为重要课程,可以说没有精神力量的打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李小龙曾说过:“你的精神力量会使你创出奇迹来。”
重量感意念锻炼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单纯的意识感觉练习。比如平时走路或其他活动时,有意识地将意念置于手或脚上,放松手脚、轻轻抖动感觉其重量。意识中手脚有沉重感,走路时有脚踩地陷、抬脚生风之感。坐或站时,手于胸前或身侧,五指自然微曲如抓物,意念中手中有如铁球的重物,或把双手想像成钢铁材质,砸、撞它物皆毁皆废。久之,意识产生重量感,容易上手上身。
二、在击打沙包、空练、对练时也要时刻感觉重量,此时的意念不应只在肢端了,手、臂与躯干,脚、腿与躯干感觉上是整体的。手、臂、脚、腿是攻击武器,躯干是依托体,拳、脚的动量不只来源于臂部、腿部的肌肉运动,还是躯体转动、倾斜以及侧转的结果。出拳时意念腿、脚、躯干浑如一体,如磐石,拳击中物体时的反作用力丝毫不能让我挪移。意念中力量渗入、穿透敌身,如冲破敌人身体的一把大锤。
李小龙在训练时习惯把内力想象成流动的水,在动作时内力如水在肢体内流动。我们也不妨多做这样的一些假想,想象丹田处能产生水样的内力,并能随意调向手臂或腿等部位。在出拳时内力之“水”能涌向手臂,迅速加速集于拳端,有喷射而出的感觉,想像中内力之“水”加大了拳头速度,增强了拳的重量感。在腿踢、膝顶或其它动作时也可做同样的想像练习。
搏击对抗中的重量感不只是你自身的感觉,更有说服力的是对手的感受,让对手真真正正的感觉你拳、腿的重量才是真目的。攻击的效果是重量感的体现。
正确的发力是快速获得动作重量感的前提。看似简单的冲拳、踢腿其实都不是外行人认为的一拳一腿。就直拳来讲,拳击的力量是腿蹬、髋旋、体转、肩送的结果。你可做个比较,先做没有脚、髋、体、肩配合的直拳动作,然后再做有后脚蹬地,旋髋转体送肩的直拳动作,看两次有何不同感觉。第一次肯定缺乏整体劲力;而第二次就不同了,拳臂重量、速度都比第一次大得多,浑身有一种充分发力后的畅快感。重量感其实更是动作的攻击效果感、对敌人的威慑感,但所有这些都是源于正确的发力。众多的搏击术教程都会不厌其烦的介绍每个技击动作的动作姿势要领,这些都是为让练习者正确了解发力技巧,从而获得强有力的攻击效果。重量感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发力。
有了实在的力量训练、正确的发力,再加上意念升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揣摩,相信会让那些正处迷途的朋友看到前路的。〖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