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元煌
裕兴是2000年中国企业界闯出来的一匹黑马。
当以新浪为首的中国网络公司还在憧憬着遥远的纳斯达克的时候,裕兴以大陆第一家企业,而且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身份在香港的创业板上市。一年前的1999年3月,当盖茨来中国推销他的女神维纳斯的时候,也要选择裕兴作合作伙伴,和裕兴的总裁祝维沙握握手。前不久,在关于网络是否泡沫的争论中,老祝站出来向吴敬琏叫板,他在《中国经营报》和《南方周末》上发表了“泡沫是风险也是机会”的文章,反对一概斥新经济为泡沫,认为新经济就是有泡的吃没泡的,泡大的吃泡小的,没有泡沫同样有风险,而且是国家级的风险。观点不能不说独到。
“裕兴是大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和前来裕兴采访的记者聊天时,裕兴电脑科技公司总裁祝维沙说的一句话。
老祝能侃,谈裕兴的成功经验,能够天南海北地扯上一大堆,但有一句话,他会时不时的就重复一遍:裕兴是大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慢慢地,笔者听出了点门道,原来,裕兴多年不鸣,现在一鸣惊人,是因为老祝把办企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什么呢?
裕兴玩过的两个行业,学习机和VCD,都不是好玩的地方:有人说过中国有两个怪胎,就是指学习机和VCD。可就在这两个行业里,裕兴玩得还不错。别人打价格战,想当老大就得狠心杀兄弟,裕兴不打;别人搞短平快,裕兴搞研发;别人拼命地扩大规模,裕兴玩命地增加功能;别人发展快,裕兴的发展慢。别人死了,裕兴还活着。总之,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裕兴活得不错。
现在,裕兴许多“快乐的农民”(老祝的自嘲语),变成了潜在的百万富翁,裕兴不再像过去那样“土”了,办公室不再逼仄,老祝的“桑”车换成了“奔”车,老祝为招人才敢于一掷千金,所有这一切都令人鼓舞,但笔者心头突然发一点疑问:裕兴100%的发展速度还能保持多久?大家选择的生活方式还能够有多长时间的活力?
上市不是为融资
“你不缺钱,为什么还要上市?”这是裕兴在上市前的路演时,一个德国投资基金的经理的问题。
的确,裕兴不缺钱。创业以来,裕兴都是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增长,99年的利润超过1亿,在国内电子百强中,利润率可与清华同方比肩。
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机制,这是祝维沙的回答。
首先是要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企业和它的管理者到底是什么样子,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有了自身的定价,进行资产重组时,在谈判桌上的身份是对等,只要把股权置换一下就行了,像AOL(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那样。而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就不可想像了。“否则,就只能算净资产,那可惨喽,金子也只能当铜卖。”祝维沙这样说。
其次,是追求先进的企业制度。祝维沙认为,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而不应仅仅像我们国内的股票市场那样,成为国企融资的工具。现在的国内股票市场,不仅股权无法正常流通,而且没有期权。
“有了期权,人才价值的问题就解决了”。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祝维沙看得很清楚,现在中国企业的人才已经大量流失,外国企业挖我们的人才,“一手拿美元,一手拿期权”。裕兴的期权设置是30%,可以在十年内行使完毕。这就意味着,裕兴可以为优秀人才提供1.2亿股的期权。但祝维沙还想更高一些,像李嘉诚的TOM.COM一样,50%。
祝维沙之所以对现代企业制度情有独钟,还有一个原因,当年创业时,他吃过产权不明的亏。
那是1987年,祝维沙从当时的工作单位下海,担任原单位下属的三川公司的法人代表。第一年三川公司就赚了30万元,这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但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这个公司被解散了。
后来,祝维沙自己办起公司。《公司法》一颁布,祝维沙立刻把裕兴改组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从一开始,裕兴公司内部执行的就是开放性的股权制度。换言之,祝维沙白手起家时,就知道用股权来招大家“入伙”。
祝维沙说,小企业吸引人只能讲理想,能给的只有股权。从1991年创业起,每年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画一张大饼,并超额完成计划。那时是“吃着面条,谈着希望。”1997年VCD市场兴起,祝维沙就去北京工业大学挖了两位师哥搞VCD研发,“我给股份,你来吧。”
在裕兴公司内部,不同的级别,会给你一个允许入股的额度,两年内允许你投入。针对现在执行的期权制度,祝维沙有自己的看法,“这只是送,相当于把期权奖励变成了变相的物质分配。”
知识经济的典型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合一,像杨致远与雅虎、张朝阳与搜狐的关系,两权合一是新时代下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祝维沙的观点,既然承认人家的脑子,就应该给股权。在他看来,资本家向头脑让步,是公平的。现在裕兴内部员工有80%持股,在香港上市后,算起来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百万富翁。
“好企业赶快去上市,”祝维沙经常重复这句话:现在是有胆有识有钱有机制的企业淘汰没有制度的企业。
裕兴的生活方式
由于有了办三川公司时的失败经历,老祝在二次创业时,除了明晰产权以外,还与大家一起定下三个原则:名不争,利不争,互相照顾。
“裕兴是大家选择的生活方式。”老祝经常这样说,办企业看你做什么,把它当作做生活,心态要好。大家相互照顾,不能把企业作为争名夺利的场所,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裕兴的规则是大股东让着小股东,老人让着新人。
创业时期的几个股东的股份没有什么差别,老祝管这叫见面分一半。后来,大家象征性地差上一点点。“但是,如果特别强调自己一定要比别人多多少,中国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利的。”
的确,老祝的做法符合当时国情和人情。
后来,有人嘲笑裕兴“土”,老祝便自嘲裕兴是一伙快乐的农民。但正是这群IT业的“农民”不懈耕耘,才开垦出中国信息家电这片沃土,引来“维纳斯”这只金凤凰。
随便,也是裕兴生活方式的一种。
裕兴看起来更像个研究所,因为它没有其它企业军队化管理的那一套。老祝说,微软就很自由散漫,这是把企业当成生活方式来做。
人员的流失率很低:只要你不炒我。当然进人也慎重。
老祝对管理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对于员工来说,安全感是第一位的,不要让他感觉到安全率低。迟到就迟到,但一到晚上,加班的人不少,老祝说,也没有加班费。
裕兴的生产基地老祝不直接管理,类似OEM式。老祝说,我不想管这么多人。
稳健,这也是裕兴的生活方式。
老祝认为自己的速度还是慢的,但企业的成长却是健康的。裕兴是以牺牲了企业的市场发展速度为代价的。老祝说,裕兴追求的不是规模效益而是速度效益。在价格上,裕兴总是力求寻找一个消费者、市场和企业都能接受的最佳结合点,并通过对产品的不断开发,完善功能、丰富软件和提供完善的服务以实现产品保值增值,从而维持价格的稳定。像超级VCD,裕兴的是900多元,别人700多元,但裕兴的功能却往往苦心孤诣,胜人一筹,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老祝认为,裕兴是最有资本打价格战的,但价格战的受害者不仅是企业、产业,更是消费者,因此裕兴的定价要考虑到其他人的生存空间。裕兴是个良性竞争者,但VCD行业开会时没有喊上祝维沙。老祝自嘲说,VCD业内没有带我玩,开会不找我,是因为我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存。
企业发展经常是要冒风险的。裕兴这样考虑问题:这是一个多大的风险,能不能承受?如果是个几百万的风险,可以冒,要是上千万的风险,肯定不冒。
生长期长,成熟期也长,这是裕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