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仍然可算是盗版,以前我曾提到过,中国交响乐演奏水平的提高,搞好室内乐训练是一个关键。不过本人业余,所以发表之后,内心惴惴。但最近看到国外大师评价另交响乐演奏提出同样看法,更看到小提琴家梁大南也提出音乐会形式可多搞室内乐。于是觉得这个问题仍然可以再提出来。
不妨说,直到近两年,中国的交响东事业算是有了起色,一个是体制的变革,二是从业者待遇的提高,三是演出市场的扩大。虽然还远远不如人意,但总算是摆脱了永远要高喊振兴甚至挽救的状态。
但,中国的交响乐往下走将面临更严重的挑战,就是有了市场怎么办,拿什么奉献给听众,我的交响乐团?
近年来,我们对国内交响乐团的爱护有加,很少批评,这恐怕是为了打气,没有问题,这并不说明书我们的交响乐团的演奏就没有问题。除去乐器质量原因,某些晚会、堂会,不必计较质量外,中国的交响乐团铜管和木管两大弱项该说是圈内人不言自明的共识。
同时,近年来,我们的古典音乐上演的曲目有愈演愈大的趋势,而很少出现小型的室内乐音乐会。
提高一个乐团的水平,要从声部开始,抓声部训练,从室内乐开始,这还是我小时候李德伦先生对我们一个小小的中学乐队的教导。我想这个道理今天不至于过时。没有每个声部本身良好的音响融合和表现,我不知道大部头的作品怎么能够完美。
但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乐团的训练方式,老实讲,也许各个乐团并没有忽视这个问题。因此想提的是一个进一步的建议,要在演出市场上推广室内乐。要面对听众,乐手们就必须拿出本事来,训练的压力会足够;要欣赏室内乐,我们会少一点起哄的听众,音乐厅里会少很多手机和传呼机的场外对位,真正的爱乐人会得到更舒服的享受;要上演室内乐,我们的专家需要更多的推介,媒体要更多的参与,票价由于整体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更多的接受;要推介室内乐,我们就需要根据中国听众的需求和现状研究上演曲目,大量很少演奏的文献将得以传播。此外,我相信大量上演室内乐将大大激发中国演奏家们争当特定领域演奏大师的热情和决心。这也正是中国乐坛所缺乏的状态。
如果能这样,我希望首先是北京各交响乐团的指挥先生们下这个决心,其次是当前掌管着两个最好的音乐厅的钱程先生提供市场和票房的积极运作,再其次自然是传媒的积极配合,尤其应当进一步开展负责的批评--如果上了正式传媒担心让人面子上下不来,至少可以在内部场合提供这种氛围。说得异想天开一点,最好组织国内的室内乐音乐节加上大赛。事在人为,热由人造,有这样一个过程,我相信中国的古典音乐不但在乐团水准的提高方面,还是听众的成熟和市场的拓展上,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