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式昭
从1992年至今,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已经办了八届。作为新千年新春的献礼,大年初一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台以“春禧”命名的晚会。晚会一如既往贯彻了“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的宗旨,却又有着新的特点,反映出编创者的新追求。
其一、力避锦天绣地,着意清新雅致。
说实在的,无论回头看,还是横向北,如今的各式综艺晚会(包括文化部历年办的春节晚会等),都脱不开“锦天绣地”、“竞比豪华”的流行病。舞台追求的是豪华设计,花团锦簇,超大制作,塞满空间。一次晚会动不动几百人登台,制作成知套服装。而服饰又一味向中国古代帝王后妃看齐,谓之民族化。特别是一些堆砌头饰,光怪陆离,莫名其妙,仿佛大观园里被耍弄地插得满头鲜花的傻大姐。渗出的是一种小家子暴富后的夸富炫富的审美心理。据说,这样的一台综艺晚会动辄要花七八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呢。有人揶揄地说,晚会实行的是人海战术,打的是一场“人民(币)战争”!
可喜的是,“春禧”晚会总结了历来的经验教训,明白了个中的得失利弊,确立了“高雅、清新、简洁、优美”的八字方针,以追求雅致为目标,透示出新的特点。
这台“非豪华型”晚会,不见糜费的珠光宝气的大制作,却并不简陋寒酸;减少了俗里俗气的红红绿绿,舞台显得更加清新明快;其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使演出更为赏心悦目,更具艺术魅力。据有关方面透露,这次晚会只花了200万元,约为去年的60%。这样的既简朴节约又红火动人的实验,不能不说是一次有益的艺术实践,为综艺晚会的改革迈出了新的一步。
其二,注重艺术品位,蓼示名家精萃。
在人们欢庆新春佳节之际,迎春晚会无疑要以提供娱乐欣赏为主旨。但各式晚会也应当各有侧重,办出特色。“春禧”作为文化部主厨的文化大餐,便定位在高质量、高水准、高规格、高品位的艺术展示上。
晚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国家一流的艺术家们表演的一批堪称一流艺术作品,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看到了国家的艺术实力。个中,张也演唱的开篇之歌《一楠梅花踏雪来》、宋祖英演唱的压轴之作《牵着新世纪的手》、吴雁泽演唱的《故乡情思》,都是晚会的新创歌曲,新来乍到,却特色鲜明,或旋律优美,或气势恢宏,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留曲目中,戴玉强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感情诚挚,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可谓臻于完美,百唱不衰;其他,南京杂技团的《群钗嬉春》,刘敏的舞蹈《荷之韵》,廖昌永演唱的《母爱》,青年歌手谭晶、冯瑞丽演唱的民歌,都各具特色,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戏曲节目遴选了庆祝新中国50华诞献礼剧的片断,包括于魁智《弹剑记》选段、陈霖苍《骆驼祥子》选段、钱惠丽、单仰萍新版《红楼梦》选段、韩再芬《徽州女人》选段等,推出的倒是戏曲尖子人才,但“三言两语”,匆匆带过,浮光不见掠影,不无遗憾。相对说,孙毅、韩延文的歌剧《原野》选唱,印象倒更深些。
其三、回归艺术本体,营造诗意氛围。
以歌、舞、乐为主体的“春禧”晚会,给人新的最突出感受的,当数这一特点:主创人员摒弃了逢歌必舞而又相互脱节的当今流行模式,回归歌、舞、乐的艺术本体展示。其间,将大量的充溢舞台的“伴舞”,改为“情境设计”,即克服了某些独唱独奏的舞台的空旷、单调(曲目特需这种意境者除外),又避免了伴舞的嘈杂、错乱;既制造和烘托了规定情景,又不干扰主体艺术,反而添加了其魅力,是为一大贡献。比如,苏州评弹《二十四桥明月夜》演出时,背景是秦准女子,手握油纸伞,袅袅而行;殷秀梅演唱《祖国正是花季》时,不用伴舞,背影剧院是硕大的牡丹花,演出衣裙也缀上一列牡丹;黄越峰演唱《格拉纳达》时,虽有伴舞,却并非一舞到底,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而是依律定格,当停则停,既增加了节奏感,又留出了回味空间。《雨燕》以及万山红和一群大头娃娃的《剪窗花》,都用了这类手法。新颖奇巧,意蕴含、深沉。
晚会主持也有新的突破。以古典诗词串连,主持人座、谈、吟、咏,不拘一格,别有一番情趣。这些,都有助于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感到,四位主持人中,除焦晃称积而出色地体现了原设计者的这番追求外,其他三位都未尽人意。濮存昕的笑往往僵在脸上,显得生硬做作,陶虹则有些无所措手脚,松驰不下来。
总之,“春禧”晚会的艺术追求值得肯定,方向和路子都颇富启迪意义。但并不是说,已经完全到位,更非臻于完美。以上述三项标准来比照,差距尚大,遗憾不少,满足不得,停滞不得。期望以后有更大的改进,更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