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戴美晶
在人们心目中,幼儿教师是成功的育儿者。但她们说:白天的集体教育与晚上的家庭个别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她们也有教育失败的痛苦与遗憾。然而,毕竟她们有专业知识,能很快地总结经验,纠正方法。她们成功的经验、方法比一般人多。这里选载几则以餮读者。---编者
从事幼教一辈子悟出先从吃饭习惯培养起
原中福会幼儿园园长张洁说:当年做母亲时没空想着如何培养儿子,现在当奶奶有空了。我就从幼儿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做起。这也是早期教育内容之一。
孙子一断奶就和我们住在一起,当孙子能坐时,我就抱他坐着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吃粥,我们吃饭。他的小脸看着大家吃饭,也一口一口地学着吃,很高兴。能独立坐时,就让他在大椅上放小凳子独立坐着和我们一起就餐。他面前放着我特制的细食。我们吃一口饭,夹一筷菜,让他也吃一口粥,吃一口菜泥或鱼泥等。日久就成习惯了。
然而,孩子也有贪玩不愿吃饭的时候,我就让他玩够,还陪着他玩,但不能超过吃饭时间半小时。我就说:"乖宝宝,我们准备吃饭。我去洗手了,"并起身去洗手。看看孙子没有尾随,我又说:"奶奶拧不开水龙头,宝宝本领大,来帮奶奶好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转移。
孙子也有胃口不好的时候,我不会硬要他吃下定量的食物。他能吃多少,就给他吃多少。如:平时吃一小碗的,胃口不好就拨掉一点,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吃下,就再拨掉一点,留下一小口,要求孩子吃完。这样孩子虽然胃口不好,但总感到自己每天吃饭都是吃完的,一点也不剩下。
现在孙子已21个月龄了,不但能独立、按时吃完饭,还会剥虾,啃鸡腿呢!吃完饭他会把大椅子往前一推,将自己的碗、匙小心地拿到厨房去。
变孩子的"纠缠"为"寻根刨底"
上海徐汇科技幼儿园戴美晶老师说了她昨天"打发"女儿的故事:刚吃完晚饭,女儿懿家就缠着我讲故事,而我正在为全家削苹果。望着拽我衣襟的女儿,我想"赶"她去爸爸或爷爷处,但一想他们一天下来也累了,于是顺口编了一个谜语:"一间红屋子,没有门来没有窗,里面住着几个小不点儿。"谁知女儿被这经不起琢磨,又不太顺畅的谜语转移了注意力。她歪着头想啊想,接着放开我先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回答她:"没有窗,没有门的房子岂不是很不透气吗?你去问爷爷。"爷爷笑着说:"我以前住过的防空洞没有窗;但有门啊!"女儿不解地又去问奶奶。奶奶牙掉了,嘴也瘪了。一字一句地说:"那间小红屋一定非常暖和,可是小不点儿怎么回事---你去问妈妈吧!"女儿兜了一圈,缠住的不再是成人,而是"谜底"。她仰着脖子等我削完苹果告诉她"谜底"。突然她机灵地猜道:"妈妈,是不是苹果?"我笑了,肯定地点点头。"小不点儿就是苹果籽!"我告诉她。她小心地捏起苹果籽包好,说要去种呐!最后,戴老师说,其实孩子纠缠成人也是一种需求的表现,家长要冷静、耐心,用智慧去满足他们。
借助邻里,改正儿子见人不招呼的习惯
上海宝山区童星围棋幼儿园教师张利新说了她的一段经历:儿子自会说话起,就不愿叫人、招呼人。家里来客人,他总是紧闭着嘴,两眼直看着地,任你好说歹说都没用,客人们总是客气地说:"算了,算了,小孩子嘛没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我很着急。
儿子五岁那年,楼里搬来了新邻居,也不知何时儿子交上了新邻居家的杰杰。一次,他去找杰杰玩,敲开门,径直喊:"杰杰,我们一起玩好吗?"杰杰的母亲开玩笑地说:"我是透明隐形人吗?为你开门,你没看见?"儿子一下楞在那里,像一截小木桩。我马上提醒儿子,儿子拨弄着衣角就是不吱声。"叫杰杰妈妈或者吴老师都可以。"新邻居微笑着对我儿子说。儿子才从喉咙里咕噜了一声,吴老师马上放行:"去玩吧!"此刻,我大概比儿子还高兴,因为儿子第一次会招呼人,尽管是被迫的。
以后,我坦诚地与吴老师交谈了我的心事,同时又请来我家的客人也协助我,不久儿子不礼貌的习惯总算纠正了。
后来,我问儿子为什么,他说:"就是你要求我叫人,人家并没有要求我喊他!"所以,沟通邻里、亲朋好友形成合一的教育氛围,对孩子帮助很大。
女儿快上小学,却不知"4+5"急中生智---打牌,补上了这一课
上海市安全局幼儿园园长陈亚琴记忆犹新地说,当时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与女儿玩牌,使她能快速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运算。
女儿在幼儿园时,老师教过她10以内的计算。回到家,我也拿些趣味的习题给她练,可她坐不住,没耐心听。对打牌练计算,她觉得好玩,能争第一。当然,家长的谦让也要有个"度",要让孩子经过力争后才能得到"第一",否则逼不出孩子。
玩法很简单:取扑克牌1~5点数牌,与孩子平分。然后,双方各抽一张牌放桌上,看谁加得快。如:我出一张方块3,她出一张梅花4,即"3+4=7",谁先算出就轻拍一下桌子,同时报出正确答案;反之,谁就输了收进牌。等孩子熟练了,就把牌点增加至10。
玩牌中练计算,孩子不会觉得枯燥,还能培养孩子不服输,争上游的意识。
陪女儿"逛"建筑工地
上海闵行莘松幼儿园教师张晓健说,孩子想学的时候,一定要满足他,不想学的时候,不要硬逼。学龄前儿童想学的表现与学龄儿童不同,他们专注留神一样东西,不断地提问就是想学的表现。
从幼儿园到我家,要经过一个建筑工地。每次接女儿回家路过,她都要伫立很久,提出很多问题。听见隆隆的打桩声,女儿问为什么要打桩?我说:"地面都是泥土、石子、不结实,打下桩会使地面结实,这样盖上的新房就不会倒榻。"看见工人们在浇混凝土,她又问:"水泥里为什么要放"铁"(指钢筋)?看见电锯锯木头,她又奇怪:为什么工人叔叔"切"木头不用刀?于是,我及时传授了有关"锯子"的知识。当房子全部造好,挂上门牌号:428号,她又疑问了:"我家431号在马路对面,这样排号,人家多不好找。"她真是杞人忧天。我又与她讲了上海立路牌,排号的规律,并让她懂得了什么是"双号",什么是"单号"。
这些知识,不是她想要学时传授,她能认真听你叙述吗?知识是平时积累的。
看着高楼造起来,女儿的体会是:工人叔叔本领真大!我想她说的不是老师云她亦云的:工人叔叔本领大。
"冷处理"以后不忘"热加工"
上海师范大学幼儿园园长刘佩丽认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无理,经常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平息,但事后往往忘记"热加工",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要"冷处理"的理由。这对孩子不再重犯有好处。
一次,我带儿子逛商店,他看中了一只精致、漂亮的铅笔盒,吵着要买下来,理由是明天可以给小朋友开开眼界。我不同意,他就哭着赖在柜台前不走,并说我们家又不是买不起。我大约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没理他。当他平静地站起来离开柜台时,我主动地搀住他的手,并问他现在使用的铅笔盒是否坏了。他说没有坏。"没有坏,再买新的就是浪费!所以妈妈不同意买。"我严肃地告诉他。他问:"如果铅笔盒是坏了呢?"我说:"只要不是你故意摔坏,是正常坏了,我会给你买的。在买的时候,让你选你最喜欢的铅笔盒。"他笑了,与我拉勾一言为定。
如果只"冷处理",孩子不会理解父母的用心,反而会觉得父母不爱他;及时"热加工",既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还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图/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