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飞行坦克”

2000-06-13 21:27孟鹊鸣
坦克装甲车辆 2000年8期
关键词:设计局驾驶舱游击队

孟鹊鸣

俄罗斯在去年8月开始的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斗中,动用了部分空中打击武器,其中被称为“飞行坦克”的“米”—24武装直升机再次参战,担负起重要角色。这种被西方称为“母鹿”的武装直升机和“米”—8运输直升机每天出动40余架次,执行攻击、运输和救援等任务,为有效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立下了新功。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场使用武装直升机作战的成功经验,对苏联武装直升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米里设计局总设计师米里是武装直升机的最积极倡导者之一。他将美国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的作战经验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应该研制一种生存力高、机动性强、武器威力大,既能对地作战,又能运送一个作战小分队的战斗运输直升机。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克列申科全力支持米里的主张,推动了苏联第一种武装直升机的发展进程。

研制任务于1968年5月下达,米里设计局奋战一年多,研制出“米”—24А,与此同时,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25F也参与了竞争。最终,“米”—24在竞争中获胜。首架原型机于1969年9月19日首飞,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直到1974年末,装备“米”—24的2个直升机中队进驻东德,才使外界首次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身经百战

“米”—24是前苏联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是第一代武装直升机中的佼佼者。它经历了30多次各种局部战争,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武装直升机之一,到目前为止,总计已生产2500余架。除装备本国陆军航空兵外,还装备了原华约集团各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陆军航空兵。

实践证明,“米”—24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且还是一种可用于空战和运输的武装直升机。据《红星报》报道,“米”—24在视野、机动性和火力方面均比其它反坦克武器优越,它能在敌防空武器射程以外打击敌装甲目标。这种直升机与坦克的战损比为1∶12,有时甚至可达1∶19。

在1980年~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有200多架“米”—24投入了战争。1982年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苏军通过有效地使用“米”—24武装直升机,改变了阿富汗的战局。在战场上,“米”—24强大的对地攻击和火力支援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阿富汗是个多山的国家。阿富汗游击队躲在深山里,利用地形做掩护,同苏军周旋。苏军则利用“米”—24直升机搜索和打击阿富汗游击队。“米”—24一般是紧密配合步兵行动,在地面进攻之前先对阿富汗游击队根据地进行空中打击,常使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阿富汗游击队不怕高空飞行的战斗机,却非常害怕低空飞行的“米”—24直升机。

在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与伊朗的8年战争中,伊拉克的“米”—24D共击落53架美国造伊朗直升机和1架F—4“鬼怪”Ⅱ战斗机。在此次战争中,“米”—24D成为世界上首次参加直升机与直升机空战的机种,并取得与AH—1S直升机交战战损比6∶10的战绩(即在10次交战中,“米”—24损失6架,AH—1S损失10架)。

设计特点

“米”—24在设计上与众不同。除装有强大武器外,还可在机舱内运送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因而也有人称其为“步兵战机”。“米”—24的最初设计存在许多不足,如A型的驾驶舱盖设计为方形,驾驶员和武器操纵员视界受到限制,影响对目标的搜索和跟踪。又如驾驶舱过于宽大,不仅飞行阻力大,而且易受攻击,影响生存力。为此,米里设计局在1971年对“米”—24А型进行了重大改进,座舱盖改为现在人们熟悉的,看起来很凶狠的梯形双气泡式。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取消机组人员并列而坐的宽大驾驶舱,改为两个各自独立的串列式驾驶舱,武器操纵员在前,驾驶员在后。这种改型被称为“米”—24D,该型机1973年投产。

为提高作战生存力,“米”—24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机组舱及重要设备均有装甲保护,两驾驶舱均密封且备有空调系统,因而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和在有化学及放射性污染区使用。两驾驶舱的驾驶仪表互为备份,燃油箱设计有防火系统。为避开热自寻的导弹的攻击,在机身中设置了假目标投放箱,内装132发假目标。为提高红外隐身性,避开红外导引导弹的攻击,安装了屏蔽式尾喷管设备。进气道有防砂装置,可防止在滑行、起飞和降落时沙尘及异物进入发动机。

“米”—24采用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机身下部装有1挺俯仰角和方位角变化很大的12.7mm四管机枪,这种机枪具有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能力,机头下方装有1组探测器,包括1个雷达和微光电视。机身两侧装有相对较大的短翼(6.66m),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可为全机提供25%附加升力。短翼翼下武器挂架可携带UV—32—57火箭发射器,每个火箭发射器可装32枚57mm火箭弹、1500kg化学或常规炸弹以及其它武器。短翼翼尖可挂4枚AT—2“蝇拍”式反坦克导弹。

改进型种种

“米”—24共有8种型别,各种型号的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只是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按北约给的绰号分别有“米”—24“母鹿”A、B、C、D、“米”—24W“母鹿”E、“米”—24P“母鹿”F、“米”—24R“母鹿”G1和“米”—24K“母鹿”G2。其中D、W、P型出口型代号分别为“米”—25、“米”—35和“米”—35P。

猜你喜欢
设计局驾驶舱游击队
阅读理解专练(五)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苏霍伊与苏霍伊新机设计局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四)3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指挥员
中国民航如何保护飞机驾驶舱?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