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易醉酒

2000-06-06 13:44郭奕斌
大众健康 2000年3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脱氢酶乙醛

郭奕斌

逢年过节,朋友相聚,总免不了热闹、庆贺一番。此时酒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恐怕无人不晓:贪杯过度不仅不能助兴、活跃气氛,还会醉酒伤身,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醉酒,也叫酒精中毒。酒中的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刺激很大。醉酒人出现行走不稳甚至摔跤、呕吐;随后脸色苍白、昏睡、血压下降,有的陷入昏迷,极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然而,不同种族、个体,醉酒后的反应是不同的,甚至相去甚远。有的人一沾酒就脸红,一闻酒味就恶心,而有的人则以酒代水,饮食自如。据研究,酒精敏感者,当摄入的酒精达到每公斤体重0.3~0.5 毫升时,即可表现出面赤、皮肤温度升高、脉搏加快等酒精中毒症状。而酒精耐受者则可无任何症状。

据研究,黄种人中80%为敏感者,白种人中仅5%为敏感者。那么,为何不同种族、个体对酒的反应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得从乙醇的代谢过程及其遗传基础说起。原来,人饮酒之后,进入机体的乙醇可经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简写ADH,又可分为ADH1和ADH2两种)的脱氢作用转变为乙醛;后者又会经乙醛脱氢酶(简写ALDH,也有ALDH1和ALDH2两种)的作用转变为乙酸,然后再转变成其它物质。

引起酒精中毒的真正直接"罪魁祸首"并非乙醇,而是乙醛。乙醛能刺激人体的肥大细胞,使之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使得患者颜面、胸部、颈部乃至全身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皮肤温度高等症状。此外,乙醛还会伤及神经系统,导致心跳加快,使人产生恶心、头昏等许多不适症状。

这就是酒精中毒的实质。由于不同的种族、个体,其体内所含的ADH和ALDH的成分、比例和数量有很大差别,如大多数白种人的ADH主要为ADH1,而90%黄种人的ADH主要为ADH2,而后者的酶活性为前者的100倍。所以,大多数白种人在饮酒后产生乙醛较慢,而黄种人产生、积蓄速度较快。

对于乙醛脱氢酶ALDH,大多数白种人含有较多的ALDH2,而90%黄种人则含较多ALDH1,前者酶活性比后者高出许多,故大多数白种人在饮酒后,体内乙醛转变为乙酸的速度快,而黄种人则慢。因此,具有ADH2和ALDH1者,其将乙醇转变为乙醛的速度快,而将乙醛转变为乙酸的速度慢,故体内乙醛堆积多,因而对酒精最敏感;而具有ADHl和ALDH1者,乙醛产生慢,消除也慢,故对酒精次敏感。

至于具有ADH1和ALDH2者,因乙醛产生慢,而去除却快,故体内乙醛堆积少,因而对酒精最不敏感。由于黄种人大多为ADH2和ALDH1这种类型,而白种人则正好相反,大多为ADH1和ALDH2类型,故黄种人对酒精的敏感性比白种人高得多,这就是国人易醉酒、易产生酒精中毒的原因。由此可见,不同种族对酒精敏感程度的差别是有其遗传基础的。

这种遗传基础在于编码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存在差异,使得这两种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种族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才导致了大多数黄种人比白种人更易引起酒精中毒。至于相同种族不同个体之间对酒精敏感程度的差异,除了受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外,同样也是由于不同个体所含的ADH和ALDH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引起的。(本栏目责任编辑:魏兰新)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脱氢酶乙醛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新制Cu(OH)2氧化乙醛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