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话采风

2000-06-06 22:56丁遵新
大众摄影 2000年2期
关键词:龙灯民俗文化民俗

丁遵新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是鲁迅先生名作《祝福》的开篇话。农历的新年也毕竟最像新年。在我国民众的传统观念中,农历的新年——春节,远比阳历元旦重要;在岁时的风俗活动中,春节也远比元旦隆重、热烈。相比较而言,农村又较城市更看重春节,庆祝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因为我国的岁时活动原本是和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相伴而生,节令活动都是和农事活动的自然节律相吻合的。在走向现代的年月,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一春,城里摄影人有机会到农村去过年、采风,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

激情与理性

摄影是一门丰富而艰难的艺术。优秀的摄影家就是善于在最适当的时刻,赶到最恰当的地点,在最恰当的瞬间按动快门的人。摄影创作需要激情,需要勇气和毅力。激情是摄影创作的原动力,在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到农村去采风、创作,这无疑是明智而富于激情的选择。

创作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民俗采风尤其如此。一个人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分不开。思路开阔眼界才能开阔,镜头的视野也才能开阔。大年采风,作为一种民俗摄影活动,关键在于摄影人的民俗意识和民俗眼光。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民间习俗,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显现出民族和时代的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春节是我国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各民族、各地域春节的庆贺活动形式各异,但中心主题都是辞旧迎新、祭天祈年。

农历春节适值立春前后,一元复始,大地春回,对于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而言,这是最具特殊意义的。就生活节律而言,这也是享受丰收果实、养精蓄锐的最好时机。民间关于“年”的传说甚多,实际上都是神话的形式阐释它的必要性和价值。春联、门神、腊八、祭灶等等,都有许多故事。这些神话传说未见得科学,但生动有趣,同样都寄托着民众祈求人寿年丰、吉庆有余的良好愿望。了解一些春节习俗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以民俗文化的眼光审视和选择镜头取向是大有裨益的。

春节和其它的岁时民俗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时序、节令为转移,但节日民俗带有更强的人为因素,文化色彩更浓。春节作为“年”,实际上不只是正月初一,而是包含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汉族地区,一过腊月初八,年事活动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君,称为过“小年”,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

民俗是传承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是不断变易、革新的,但主要活动大都保留下来了,如腊八粥、团年饭、贴春联、祭祖、守岁、拜年、闹元宵等,只是内容和形式大不一样了。不过这种变化往往是非常微妙的。比如春联、门神的内容就变化多端。在门神中手持青铜大板斧的秦叔宝、尉迟恭的二位大将的形象在某些地方可能还留有痕迹,但更多的可能是关帝、财神,还有用名人像代替门神的。神龛上供奉的也不仅仅是“天地君亲师”,影星和美人照也可能占有一席之地。至于年节服饰、餐饮、娱乐活动的变化等等,往往也能透出时代的特征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以特色显著的年节系列活动为题材,当然很有意义,以年节活动中的某一民俗事项为题材,如春联、祭祖、守岁等进行系列拍摄,组成专题,也可以别开生面,留下时代的印记。

“三十的火,月半的灯”

大年除夕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两大高潮。故有“三十的火,月半的灯”之说。元宵节又称灯节。届时张灯结彩,放烟花、鞭炮、敲锣打鼓、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扮故事、划采莲船、舞蚌精、百戏社火,人们成群结队观灯看戏,尽情欢乐。元宵节堪称是中国民间的狂欢节,也是摄影人年节采风的重头戏。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民间俗信龙为神异之物,在天能呼风唤雨,在地能为人降福消灾。龙灯是各地元宵灯会的主角。但全国各地龙灯的种类可以说数不胜数,仅以湖北为例,较独特的就有高跷龙灯、高龙、火龙、草把龙灯等等,各具特色,造型和舞法大不一样。至于狮子、高跷、采莲船、蚌精以及花灯更是各不相同,不仅因地域而异,也因人而异。各地龙灯、狮子、采莲船、花灯的制作和舞弄有不同的传统,也有不少高手。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作为民俗采风,对于各地灯节活动的源流、特色、人物故事多一些访问、考察,从中不难发现具有民俗文化价值的拍摄题材。

总之,岁时采风应该有备而来。岁时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民间艺术等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而且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也很大。一旦投入其中,就会有不尽的摄取源泉。

实录与创意

摄影人大年采风大致上不外两个思路:一是民俗题材的摄影创作,二是民俗文化的实录。作为创作个体在实践中二者可以兼顾,但作为不同类型的拍摄,二者的着眼点、行为方式、摄影语言的运用就大不一样,前者重在创,后者重在实。

民俗题材的摄影创作贵在花样翻新。由于民俗活动的传承性、延续性,有许多活动都是大同小异,年年如此,你拍我拍他拍,跳不出窠臼就易雷同。创作就是创新,新就是奇,奇就是少,就是与众不同。独特的场景,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技法和瞬间都能化平凡为新奇。舞龙灯、耍狮子历来是影赛的热门题材。浓烈的民族色彩和热烈欢腾的气氛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色。虽然“年年灯相似”。但只要突出特色,巧妙地运用技法,捕捉精彩瞬间,却也能常拍常新,达到“人人影不同”的佳境。

民俗文化的实录则重在如实写照,图文并举。科学性和系统性是民俗摄影的重要特点。有些民间习俗难免带有若干迷信色彩,实录并不就是宣扬,相反只有平实的图像才具有真正的科学、文献价值,才能为民俗的考察研究提供佐证,并留下时代的印记。民俗事象的扬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首先是实录,然后才是辨析。由于镜头影象在叙事方面的局限,民俗事象的拍摄常常需要系列化、专题化,辅之以准确翔实的文字。民俗摄影并不排斥审美,但主要不在于形、光、线、色的强化变异的美,而在于民俗文化的差异所构成的意趣美,在于行为方式的新奇、器物形态的新颖和情趣立意的独特。

人间可贵是真情,年节活动五彩缤纷,但其核心还是一个情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亲情、重人伦的民族。年节活动中的祭祖、团年、拜年、送节礼等等,都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家庭和睦,邻里亲善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些在年节活动中都有生动的体现,无论是着眼于艺术创造,还是着眼于民俗文化的实录,都应该突出人,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既有利于丰富民俗题材的内涵,也有助于突破民俗活动的表象,创造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猜你喜欢
龙灯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舞龙灯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舞龙灯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正月初十舞龙灯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