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太平洋的“美龄号”

2000-06-05 06:54唯先
东西南北 2000年1期
关键词:史迪威宋美龄丘吉尔

唯先

本篇记载的是30年代寇深国危时刻,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浴血奋战的一段旧事。是的,时至今日,它已化作过眼烟云,历史陈迹,但它蕴涵的教训,却值得反复思索,细细咀嚼。生而为人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的才华如何出众,只有与人民走在一起,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才能在庄严的历史舞台上演出有声色的一幕。反之,如甘心为虎作伥,甘心与人民为敌,则即使辉煌于一时,也必将身败名裂,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值得海峡彼岸的玩火者深长思之!

1943年11月18日上午11时,山城重庆。银色雾霭早已散尽。突然,净碧的长空一架大型客机穿入云霄,飞向远方。机上蒋介石、宋美龄凭窗鸟瞰辽远的江河大地,思绪飞到了几天后即将举行的开罗会议。

11月22日到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12月1日,公布了《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开罗会议的成功,肇始于宋美龄协调中、美、英三国关系的夫人外交——

隆重接待美国总统特使

1942年10月3日,陪都重庆万人空巷,突击清扫过的主要街道上横幅高悬,彩旗飘扬,欢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威尔基。威尔基乘敞篷车从机场驶向宋子文宾馆。沿途,威尔基望着无数面黄肌瘦,却真诚地挥舞中美两国国旗、燃放鞭炮、欢呼雀跃的市民,感动得时而招手,时而双手紧抚胸口。重庆市长吴国桢用英语说:“尊敬的威尔基先生,这些都是蒋夫人安排的。她表示,尽管饱受日寇蹂躏的中国人民一贫如洗,但也要热烈地欢迎您——我们的老朋友!”

“哦——”威尔基深凹的蓝眼睛闪闪发光。

1941年12月7日,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向德、意轴心国宣战,中国的抗日战线骤然拉长,急需大量的战争物资和空军。

但是,美援的条件是极有限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中国人能作出战争贡献没有信心。如何才能扭转美、英两国的态度呢?宋美龄的策略是抓住龙头美国,给西方施加压力。

当时,蒋介石深受封建文化熏陶,对西方文化知之不多。他与西方社会打交道,主要靠宋美龄作媒介。蒋介石曾告诉记者,宋美龄有三强:政治头脑灵,外语水平高,感情丰富,她的作用抵得上20个师。威尔基访华前,宋美龄对蒋介石说:“Darling(亲爱的),威尔基在美国的威望,仅次于罗斯福。1940年,他作为美国总统共和党的候选人,与总统罗斯福竞争,得了2200万票呢。这次,我们应该通过他,让美国了解中国的抗战,让中国争取到更多援助,提高国际地位。”蒋介石微笑着答道,“让我们隆重接待他吧。”

当晚,国宾馆宴会厅灯火辉煌,蒋介石一身戎装,宋美龄着蓝色软缎旗袍,在悠扬的古典乐曲中,宋美龄轻盈走到威尔基跟前,用一口纯正的乔治亚州英语,举杯道:“尊敬的威尔基先生,我非常荣幸地见到您,我将陪您访问工厂、农村、学校、军营,让您看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建国热情,这些直接关系到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呢。……”

几天行程中,威尔基目睹了中国抗战的艰难。

最后一天,宋美龄安排了一个大型阅兵式。长江、嘉陵江环绕的满目青山间,英姿勃勃的士兵戴着白手套,排着整齐的方阵,从检阅台前通过,晨光照耀下,但见钢盔闪闪,枪尖如林,吼声似雷……威尔基举起望远镜,顿时肃然起敬。

宋美龄轻轻地挽住威尔基的手臂,激动地说:“您看清了吧,这就是中国人的士气,日寇将在‘长城下撞得粉碎!”她又指指湛蓝的天空,话锋一转:“请您转告罗斯福总统,倘若我们有较强的空军,在对日作战中掌握制空权,必然能加速敌人的灭亡。”

“蒋夫人,”威尔基耸耸肩,“我明白贵国的处境,我一定向总统转告这里的一切,不过,建议您去美国亲口讲讲,也许效果更好。”

威尔基一回国,便把访华感受分10次在报上发表。10月26日,他向美国广播自己的中国之行,着重介绍了宋美龄的才智和魅力。他又以自己对罗斯福的影响力,促成罗斯福给蒋介石去信:“深望能有一日欢迎尊夫人之来美。”

赴美宣传中国抗日

1942年11月17日凌晨,朦胧的曙色中,几辆小轿车悄然驶向重庆郊外的白市驿机场。宋美龄秘密飞往纽约,以治疗荨麻疹(1940年,她去前线犒军,因车祸受惊而患上的皮肤过敏症)的名义,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宋美龄于1943年2月17日,去华盛顿拜会罗斯福。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里,罗斯福坐着可以推动的轮椅,亲热地问候宋美龄。宋美龄不慌不忙地从沙发上起身,递过去一巨册邮票:“尊敬的总统先生,我希望我亲自挑选的一点礼物,会使阁下满意。”

罗斯福突然眼放光芒,双手一撑,挺直了身板,当他看清是中国自前清第一套大龙邮票到民国各时期的珍邮时,欣喜若狂地说:“这些邮票是罕见的国宝呵,尊敬的夫人,叫我如何感谢您才好呢!”宋美龄早就听说罗斯福是集邮迷,便四处打听哪儿有珍邮。适逢交通部长张嘉 提供了一条线索:敌伪占领的上海原邮政局保险柜里有4巨册邮票。宋美龄立即派军统特务潜入上海,盗走了邮册,3册交国库,1册携去赠罗斯福。

可是,宋美龄这块敲门砖,只启开罗斯福心坎儿的一条缝,她一涉及大规模增加援华经费,罗斯福便虚与委蛇。

宋美龄的策略是以美国公众的力量,来推动罗斯福的轮椅。

宋美龄来到美国,立即成了新闻人物,无数美国人寄信汇款给她(平均每天达1000多封)。一天黄昏,宋美龄拆开一封发自新泽西州的信件,只见信封里附有一张1937年新闻照片,3美元汇票,照片是当时上海沦陷后,浓烟滚滚的铁轨上,一个衣衫破烂的小男孩在寒风里哭叫,近处则是被日军烧毁的一片废墟,信上是一位妇女的心声:“我们虽然穷,但不能无视发生在中国的这场灾难,这3美元是我3个女儿捐献给这个坐在中国某地铁轨上的苦命小孩的!”

第二天,宋美龄由罗斯福夫人、副总统华莱士领着步上国会主席台。

会场一阵骚动,记者们蜂拥而上,摄影用的强烈灯光照着宋美龄的眼睛,使她根本无法读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宋美龄镇静地放下演讲稿,向议员、记者们点头致意,然后沉静、清晰地即席演讲中国的战况……

宋美龄慢慢举起一只拳头,声调逐渐高昂:“日本在1937年突然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时候,各国的军事专家均认为中国毫无希望了,但日本未能像它吹嘘的那样使中国屈膝求饶。这时,大家改口说他们过高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力量,聊以自慰。然而,当日本背信弃义袭击珍珠港,熊熊战火在太平洋地区无情蔓延开来时,他们的钟摆向另一个极端了……”她猛力将手挥向半空,“我请大家不要忘记,在4年半的长时间里,只有中国孤军作战,承受着日本全面侵略的凶残暴虐!”……

一阵短暂的沉默。

宋美龄平息急剧起伏的胸膛,单刀直入地说:“我希望各位先生,不能‘看人挑担不费力,不仅要有理想和宣言,而且必须付诸行动!”她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宋美龄环视一周,“唰——”地抽出那封信和新闻照片,高声朗读了一遍后,抬起充盈泪水的双眼,深情地说:“我们中国有千千万万这样无家可归的孩子,你们美国也有成千上万这样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母亲。让中美两国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共赴危难,去迎接胜利的曙光!”全场欢声雷动。

宋美龄的演讲,通过巨大的无线电广播网,传遍了全美国的千家万户,新闻媒介称她“以魅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时代》杂志显著地报道了宋美龄的演讲,封面上刊登了她以淡雅的中国画为背景的大幅照片,罗斯福夫妇高度赞扬宋美龄作为中国人的代表,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接着,宋美龄不舍昼夜,会见美国各阶层人士,向他们宣传中国的抗日,争取美援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美友谊、共同抗日一时成为全美的中心话题。一些议员敦促罗斯福请求国会,废除“限制华人入境法”,允许居留美国的华人成为美国公民。这与不久前美、英两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一系列特权,成为中国在抗战期间的一件大事。

宋美龄在美国各地作了几十场演讲后,又回到白宫,她果断地向罗斯福提议:“尊敬的总统先生,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召开一次各大国首脑会议,来解决一些国际事务。”随之,她展示出一方白纸,郑重提出:一、琉球群岛、东北、台湾将来应归还中国;二、关于香港,其主权应属于中国,但可以划为自由港……

罗斯福沉思片刻道:“夫人所言有理,我正考虑召开盟国首脑会议,现在,我只能同意派两个师赴缅作战;大连、旅顺、台湾,由中美海军共同使用,请夫人将这些转告蒋委员长。”

宋美龄的“珍邮”,终于击倒了罗斯福。1943年7月4日,宋美龄结束了这段历时7个半月,往返旅程达5万余英里的北美洲之行(当中还访问过加拿大),带着满身光彩和十几箱贵重礼品,兴奋地返回重庆。

在开罗会议上争取中国权益

1942年至1943年之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岁月。盟军于东西两个战场,向轴心国发起猛烈的反攻。

两军对阵,盟国已眺望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反法西斯阵线各大国首脑研讨战争进程,战后格局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943年1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利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代表团出发前,宋美龄首先协调了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1942年初,史迪威来华后,主张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进行改革,实行国共长期合作,援助八路军、新四军,为此与蒋介石结怨。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过程中,史迪威指挥失误,又一心掩护英军撤退,导致中国军队损失5万之众,自己则逃往印度,从而更激怒了蒋介石,双方闹得很僵。宋美龄、宋霭龄去拜访史迪威时,宋美龄亲切地叮咛他:“尊敬的将军先生,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国际会议,请你帮助协调好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行,我不会让夫人失望的。”史迪威善意地点点头。史迪威多次与蒋介石争吵,都亏得宋美龄调解,他还很敬佩宋美龄的才干。宋美龄又向蒋介石陈述史迪威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举足轻重的作用,说服他与史迪威握手言和。

1943年11月21日上午7时,“美龄号”稳稳地降落在洒满阳光的开罗机场。

会址设在尼罗河畔华丽的“米纳”大厦,周围密布电网,警卫森严。站在沙漠边缘的大厦楼上,可遥望巍峨的金字塔。蒋介石、宋美龄及王宠惠、商震、董显光、俞济时、俞国华等16名高级官员,罗斯福及蒙巴顿、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陈纳德等将领,丘吉尔及布鲁克、肯宁汉、波多尔等将领出席了会议。罗斯福曾邀请斯大林参加会议,因苏联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所以斯大林在得知蒋介石要前往开罗的消息后,就没去参加。

代表团一到开罗,宋美龄帮助蒋介石仔细审议了中国提案草稿,将打通滇缅路作为头等提案。然后以蒋介石、宋美龄的名义,举行了一个邀请丘吉尔一行的茶话会。

蒋介石穿着中国礼服蓝袍黑褂,宋美龄换上了崭新的紫红丝绒旗袍,显得风姿绰约,双双立在下榻处大门口欢迎丘吉尔。随着一阵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丘吉尔口含大雪茄,穿件白衬衫,挺胸凸肚地走来。在宋美龄介绍下,蒋介石与丘吉尔紧紧握手,互相寒暄、恭维一番,丘吉尔便与宋美龄单独会谈了20分钟,丘吉尔猛抽一口雪茄,笑盈盈地说:“尊敬的夫人,您认为我是一个很老的人吗?”

“哪里,哪里,”宋美龄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您这位大政治家真是老当益壮,精神看上去比年轻人还强。”

“夫人,您知道我相信什么吗?”

“据说阁下相信殖民主义,可我却不相信您会……”

“这个嘛,牵涉到复杂的国际事务,”丘吉尔打断宋美龄的话头,眼珠一转,“哦,夫人可听说有关我的什么传说吗?譬如个性、爱好啊什么的,嗯?”

“我认为阁下说的时候比做的时候要凶,”宋美龄嘎然止笑,“阁下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因为您在英国最艰危的时候。给人以力量和勇气。现在,中国还在艰危之中,蒋委员长和我都非常希望与阁下友好合作,共同击败日本军队,特别是在缅甸战场上。”丘吉尔掂出了她的份量。

茶话会后,蒋介石换上戎装,携宋美龄去拜访罗斯福。宋美龄在翻译时,巧妙地说服了罗斯福协助中国,要求丘吉尔出兵赴缅。

23日上午开会,蒋介石眼望丘吉尔,朗声宣读提案:“目前反攻缅甸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急需英国出动海军控制孟加拉湾;另一方面,史迪威率领中美两国陆军,以钳形攻势进攻北缅的日军,而蒙巴顿指挥5万英军在缅南作两栖登陆。这样,不仅可以收复仰光,迅速打通滇缅路,而且能帮助中国收复华南、华中。”

宋美龄刚译完,丘吉尔马上摇头:“要我们出动海军,恐怕为时尚早吧。”其实,丘吉尔已与罗斯福达成协议,英国先以海军收复新加坡,蒋介石对丘吉尔的老谋深算,不顾中国利益甚为不满。宋美龄怕双方陷入僵局,机智地从中斡旋,她提醒丘吉尔:“尊敬的首相先生,贵国如果不及时出兵,支援中国物资,打败缅甸日军,那么,英属殖民地印度就有可能落入日本手里,更谈不上新加坡了。”宋美龄又示意蒋介石,点一点英国采取弃缅甸保英战略,英军在缅甸避实就虚,临阵脱逃,到处使中国远征军孤立无援而惨败的往事。

“……啊,首相先生,”蒋介石陡增怨愤,“我们第五军将士在缅甸之苦战,整个世界都知道吧!不知道您作何感想?要知道当初是英国要求我们出兵的吧?”

宋美龄紧咬不放,请罗斯福对中国提案发表意见。罗斯福扶着轮椅手把,委婉地说:“中国的提案是不错的,我们三大国都要出兵缅甸,如果让缅甸继续留在日本手里,对我们都不利,至于英国出动海军嘛,要看适当的时候……”

丘吉尔考虑到缅甸确与英国有一定的利害关系,也不可随便得罪中、美两国,勉强作了让步。

几天后,中国代表团又要求收回香港,罗斯福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影响,支持中国政府的要求,赞成宋美龄的意见,将香港变成自由港。丘吉尔一下跳将起来,咆哮道:“这个坚决不行,香港问题不是在我手里产生的!”

“尊敬的阁下,不久前,您不是批准废除了历史上产生的在华领事裁判权吗?我们非常感谢您呢。”宋美龄笑眯眯地开导暴躁的丘吉尔,但是,丘吉尔死不让步,且狡猾地将话题转移到中国收复甲午战争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失地上去。

会后,史迪威还请宋美龄参加马歇尔举行的午餐会,他给宋美龄写了张便条,要她向马歇尔陈述增加援华物资的具体理由。

宋美龄便向马歇尔痛陈利害:“尊敬的马歇尔将军,您还记得我在贵国国会上发言么,你们在关心要打败德国时别忘了日本,日本在占领区掌握的资源比德国还要多。何况,中国早日打败日本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利益。在中国战区,你们出钱,我们出人,目标都是一致的呀。”马歇尔无言以对。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罗斯福总算答应装备中国90个师(后来未兑现),给蒋介石10亿美元贷款,增加援华飞机……

《开罗宣言》于11月26日定稿,在几天后的德黑兰会议上,经斯大林审定才准予公布,然而,德黑兰会议删改了《开罗宣言》。罗斯福与斯大林单方面决定,苏联出兵东北,可以得到东北铁路和港口的特权,这样重大的事情,美、苏首脑居然不征求蒋介石的意见。德黑兰会议后,美国拒绝给中国贷款,英国则将中英联合反攻缅甸计划一笔勾销(最后反攻缅甸主要靠中国军队和部分美军)。中国在开罗会议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权益,但也失去了一些主权,国民政府饮恨咽下了一只历史铸就的“夹生饼”。事实证明,当中国一只脚陷在封建专制的泥淖,另一只脚系在列强身上,人民尚未戴上历史英雄桂冠之时,国民党政府想真正废除不平等条约,独立自主的愿望,只能付诸东流。

(吴宝荣摘自《美化生活》)

猜你喜欢
史迪威宋美龄丘吉尔
宋美龄戒烟
关于史迪威及其史迪威公路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段子里的丘吉尔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抗战时期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认识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