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涛
巴巴拉·W·塔奇曼是美国著名的历史作家,她获得普利策奖的名作《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早在1985年即有了简体中译本,如今这已经是第4个版本了。很多中国人就是通过这本书,对史迪威有了如下印象:果敢、无私,为中国抗日操碎了心。蒋介石则是另一外一副样子:骄横、无知,一味打自己的小算盘。
这种对蒋、史关系的看法,即来自于英国史家方德万所谓的“史迪威—白修德模式”。以美国记者白修德为代表,加上驻华外交官谢伟思、戴维斯等左翼人士,构成了史迪威在中国的主要幕僚圈子。他们数年如一日地抨击国民政府腐败,甚至传播捏造的蒋介石绯闻,并使之成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主流看法。
塔奇曼的基础材料也正是白修德、史迪威的回忆与日记,这让她只能站在一方立场上,去批评另一方,没有史家应具的“同情之了解”,无法真正理解战时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塔奇曼力赞的史迪威,在来华前没有任何战场经验,指挥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不顾实际,拒绝蒋介石的建议,导致了远征军的惨败。
蒋介石愤恨史迪威,但从未在礼数上怠慢他。1945年1月,中印公路开通时,史迪威已经从中国离任,蒋介石还是将其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其实史迪威力主修建的这条公路并没有发挥什么实际作用。这验证了当初陈纳德、丘吉尔、美国军方当初的判断—与其耗费人力物力修公路,不如加大驼峰运量。
要全面看待史迪威,一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梁敬錞《史迪威事件》、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齐锡生《剑拔弩张的盟友》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