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乃修
一
世纪交替之际,适逢身在北美,回顾中国20世纪文化袅袅烟云,心里感触一派苍凉,许多问题缠绕心灵。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胡适的文化价值太缺乏当代中国学术界的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
我以为,20世纪政治界和文化界,为中国留下建设性积极影响的人物,首屈一指的是这样两位:孙中山和胡适。孙中山为中国社会转型和走入现代化,留下珍贵的政治遗产,胡适则为中国文化转型和走入现代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品格,堪称伟人。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演奏第一提琴的人物。五四时期文化界大梦初醒似地崛起的传统文化批判、特别是新思想新方法指导下的古典文化研究,都与胡适的卓越眼光和出色的学术贡献分不开。特别是在那种“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乃至“不读中国书”等等极端激进的时代氛围里,能够以理性眼光和智慧态度对待古典文化遗产、及时提出以新方法整理和研究古典文化遗产的人,唯有胡适。这是一种大胸怀、大智慧,也是一种深思维和高眼光。
胡适的文化地位,不在他的学问有多深邃,成果有多丰硕,而在他的思想和见解开拓一代人心胸,开启那个时代的学术先河,成为五四新文化时代中国学术界的精神导师,推动中国新一代学者以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从事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为中华民族培养了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各门新建学科的栋梁之才,构筑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殿堂。50年代对胡适那场轰轰烈烈大批判,恰恰证实胡适在中国20世纪文化界无人能够取代的巨大存在和深广影响。
胡适的文化地位,不仅仅在于他的一系列开先河的学术著作,诸如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而且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和道义风范;不仅在于他的性格的正直、真诚,不存在政治歧视或党派偏见,对人对己表里如一,而且在于他的信念的纯正、心灵的无私、人生的勇气以及理性的洞察力,在于他对全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理性和良知、人权和民主、自由和宽容这一系列精神价值的坚守和高扬。
可悲的是,半个世纪以来,这样一个朗若白昼的事实,不仅得不到学界的认识和评价,反而遭到否认和痛诋。对于知识狭窄、偏见太多、眼界太小、心灵不自由的人们,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胡适,这本身似乎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
二
七八年前,胡明先生曾对我说,他在写胡适传,掌握了许多材料,且有与学界不同观点。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快出来。不久之后,身在北美,时而念及此书。前几天,在一家大学图书馆浏览,才见这本《胡适传论》已出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八十万字的著作。
这本《胡适传论》,是五十年来中国学界颇具学术功力和思想见识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的胡适研究进入新时代,即理性和公正时代。
这是一本很下功夫、追求真知的著作。作者多年来有心从事胡适研究,阅读和积累大量材料,特别是对胡适本人著作细心阅读,对一系列有关历史事件、文化争论、言论罪案,深思细辨,探求真迹,不人云亦云,充分占有史料,不虚不飘,以富于学术良知的态度,第一次真实勾勒出胡适的学者品德、道义勇气和君子风范浑然一体的个性智慧和人格风度。
在胡适研究领域里,存在太多偏见和迷误。作者拨开那些乌七八糟,蒙蔽心灵的雾霭,把胡适研究建立在对丰富史料的细读和精研上,建立在自己的真知和独立思考上。书中援引丰富史料,从各种角度,重新构筑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真实形象,一位博学深思、富于良知、大智大勇、领袖群雄的大学者形象。
这是一本冷静扎实、富于真实知灼见的著作。史料若不和见识结合,依然难有出色的学术著作,只有当丰富的史料与卓越的见识结合,智慧才会闪光。作者一扫前人和同代人的浓厚政治偏见和文化陋见,对胡适的许多文化观点和一系列有关问题给以重新评价,显示出研究者的见识和勇气。例如,对“问题与主义”,作者指出,胡适厌恶空谈习气,因而强调踏实研究具体问题。对于“整理国故”问题,作者高度评价胡适《新思潮的意义》和《国学季刊序言》两文的价值,这就肯定了整理国故在当时的文化价值。二十年前,我读胡适此两文,曾被其广阔文化眼光打动,特别是后一文那种国际文化视野、那种比较文化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忍不住在《屠格涅夫与中国》一书末章谈及五四学者文化眼光时,特别援引胡适此文观点。胡明先生从这一角度理解胡适,有高屋建瓴之效。
作者把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盟主来立论,塑造胡适的文化形象,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尊重历史事实的。以胡适对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巨大影响而论,以当时学界众多人士对他的思想、学术和人格的敬重,无人能望其项背。史学界的陈寅恪、陈垣等等,包括更老一代的王国维,都对他极为推重,更不要说他培养的几代学生在中国学术界均成重镇,诸如上古史学者顾颉刚、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明史专家吴晗等等。还胡适以学术界领袖地位,实在是讲了一句真话。
中国现代化历史的复杂情况和党派斗争的激烈,使胡适这样性格正直、富于良知及道义勇气的自由知识分子,受到左右两边壁垒森严的党派人士共同打击和谩骂,处境来得格外艰难,命运又特别富于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变化。作者实事求是揭示胡适终生坚守的自由原则和宽容立场、对国民党政府的尖锐批评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这是对胡适性格重塑和对胡适人格再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扫荡了那些泼在胡适身上的政治污水和诬蔑之辞。作者指出,胡适文化性格具有超越时代性,因此难以得到时人理解。这是值得思味的。不过,胡适这种两面受攻的命运,恰恰说明他的文化价值和独立人格。
三
胡适的文化价值,需要给以充分揭示和肯定。20世纪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有没有胡适,会大不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不缺乏狂热和激进,有一批陈独秀式的革命闯将,有无数参与推倒旧文化的狂热战士,但是,胡适却在批判旧文化中显示出极其难得的清醒理智和高瞻远瞩的文化远见,毫不迷狂。洞见革命和改良的依存关系,意识到批判中还有继承,唯独胡适及时呼吁年轻人要多读书、求真知、要以学术态度而不是孱头式一把火烧光旧物那种野蛮习气对待民族文化遗产。正是在读书求知、研究问题、做有用之才这种理性口号下,在文化转型时期,建立起一支撑起20世纪中国学术殿堂的现代学者队伍。这是胡适对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做出的巨大的文化功绩。
胡适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他的精神观念、政治理想、人格素质乃至性格特点等等多方面。中国20世纪社会文化土壤出现胡适这样精神气质如此磊落超凡、恍若天降而非世出之人,这是一个灵光四射的奇迹。他是一个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富于理想、永不灰心、永远打不倒的人,他对人的真诚、仁厚,他的宽容大度、严于律己,他的良知和勇气,他的深刻睿智和广阔眼界,他的自由民主理想和独立不羁立场,他的“容忍比自由还重要”的卓越见识,他的朴素理论语言和平实文风,他的反对弄虚作假、“有几分事实、讲几分话”的踏实作风,他对个人名位无所挂怀的非凡气度,他的透明人格和高风亮节,他对一切骂客不忌恨、不报复、不在意的高朗态度,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异数,一位谪仙,一位性格气质伟大的人物。
20世纪刚刚过去,回首百年中国文化界出现的各方群雄,不免枨触颇深。他们或弄潮,或潜居,或驰骋,或隐逸,应当说,能够表现一番的,都表现过了,各在不同领域留下自己痕迹,也无不显示自己格局。然而,像胡适这样超越狭小门户、格局,气派恢宏,健康、理性而尊严的人物,实在少有。中年陈独秀有勇气、有热情,却缺乏理性和深刻,直到晚年才臻深沉和大悟;晚年王国维全失早年虎虎生气,萎成一介俗儒,精神状态完全灰颓,活得极可怜。胡适却一生如莫扎特似的朝气勃勃,迎着时代的罡风苦雨,怀着痛切的大悲悯,一脸佛陀式微笑永不消失。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博大胸襟,成为现代中国一份最可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代。
胡适,象征着理性、睿智、良知、勇气、博大和宽容诸种精神价值。胡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存在。中华民族有这样一位天才飘逸的子孙,有这样一种优秀文化遗产存在,是值得骄傲的。新世纪、新文化的风帆,应当从这里出航。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应当从这里扬帆。
五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对胡适的歪曲和误解,随着岁月的剥蚀和良知的复归而化为淡淡青烟。在这部《胡适传论》中,作者对50年代那些批判胡适的人们(多是胡适的学生和朋友)做了寥寥数笔揭示 ,为他们留下小照,堪称现代文坛百态之一。一部学术著作,不可能、也不必面面俱到,书中对胡适新旧体诗歌的论述,似可不谈或少谈,写诗不是胡适长处。
五十年来,学界无视、轻蔑或否定胡适的文化价值,这是民族的悲哀。现在,这本著作,以它的理性和勇气、史料和见识,公正地再现胡适的文化形象,这是理性和良知的胜利。胡明先生这本著作,为当代胡适研究奠定了根基,开拓了前景;它唤来的,应当是胡适研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