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000-04-28 07:52赵学华
人民教育 2000年5期
关键词:校长素质教育德育

赵学华

第三次全教会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提出:“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我认为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目前主要是:

1.推进素质教育,转变观念是前提,政策法律是依靠,所以校长在先进教育理论定向、政策法规导向、实施操作取向上要发挥动态整合作用。

作为教育理论定向的素质教育中的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和教育全程的贯穿性;作为政策导向的素质教育的总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不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行动中,使理论定向、政策导向与实施操作取向有机统一起来,那就等于架空。所以校长一定要发挥“三向”的整合作用。为此,校长就必须进行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决策,如: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职业观等方面的决策,还要有教学改革的决策、提高素质的决策、改进管理的决策,等等。“三向”整合在于校长与教师要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主要形成于不同思想观念的撞击、交锋,要创设一种宽松的“三向”统一的讨论与辩论的环境,在研究、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制定“三向”统一的规章要求,以使“三向”统一具有内在驱动力,而不只是行政执行力。

2.推行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t教师队伍是关键,所以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发挥果断优化作用。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长职责之重,治校之本,发挥作用之基。当前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发挥优化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师资格优化——实行竞争上岗,不合格的不能留在教师队伍;进行教师素质结构优化——对学科单一化倾向加以改造,丰富其要素,优化其结构,使教师尽快根植于宽厚的业务知识基础之上,定位在现代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进行利益驱动机制的调整与优化——依据能力、绩效,拉开分配档次,贯彻优质优酬原则,敢于向优秀教师倾斜,给予特别荣誉和奖励,辅以培训考核并与评职晋级结合起来;进行教师管理优化——当前,特别需要剖析教师面临的教学困难,需要研究在政策上提供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条件,研究教师自由选择教学方式和创建多样化教学园地的政策机制与潜力发挥的场所。要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岗位系列达标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3.推进素质教育,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证,所以校长要在学校管理层面改革上发挥改革示范作用。

目前学校的运行机制主要服务于升学目标,高投人、重负荷,不改不行。校长要将传统管理的重实践轻研究,改为既重实践,又重研究,以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实践;要大胆借鉴,适度引人市场机制,形成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利益驱动机制、竟争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规律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即封闭与开放结合观念,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结合观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边共振”观念,重视决策论证观念,加强管理有效性研究与指导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技术观念等;建立超越规范管理体系。

4.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科研是先导,所以校长要在开展校内科研信息沟通、成果推厂上发挥催化促成作用。

为了减少或避免素质教育推进的盲目性随意性、失范性,加快其进程,这主要取决于校长是否在学校确定了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尽管搞教育科研的艰巨性、迟效性不可低估,但校长一定要重视组织攻关。如要发挥催化促成作用,校长需要将行政管理与科研相结合,从行政管理上规范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保障,及时推广教育科研的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教育常规,使教育科研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依靠教育科研进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使每次重大的推進都经过选点试验、规模实验校内推广三个阶段,不搞简单行政命令;通过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的结合构建素质教育模式。

5.推进素质教育,办出学校特色是必然要求,所以校长要在特色办学上发挥渐进探索作用。

特色办学是学校改革的一大趋势。学校不可能也不应该办成一个样子,每所学校都应有自我个性特色。校长在管理中必须强调特色意识,转变以应试为中心、以求稳为中心、以功利为中心的办学价值观,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价值观,努力使学校形成特色,并使它得到发展。

6.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点,所以校长要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发挥倡导保障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能是在守成守旧的教育环境下进行,而要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创新精神相协调的条件下进行,校长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倡导保障作用,必须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同时树立创新教育多元观。创新既表现在学业上,也表现在非学业性,一种思想(思路)相对于个体是新的,是创新,相对于同质群体是新的,也是创新,相对于特定社会是新的,也是创新,只有用多元化、多层化来衡量创新,才能真正倡导创新。

7.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所以校长要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上发挥优先求实作用。

第三次全教会强调:“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校长要努力肃清各种否定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的错误观念,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例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把德育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适当地联系实际;合理地安排德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德育的多种方法,建立健全学生品德发展档案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者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者德育素质的培训、考评制度,逐步形成一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善于进行德育的专兼职队伍。

8.推进素质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所以校长要在素质教育指挥评价机制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上发挥推进作用。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和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启示,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差距,在课业考试与评价中使用等级制和评语制,把经常性的形成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段所举行的校外统考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重视采用表现性测验(如展示学生的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把新学的书本内容同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与8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把考试观转变为评价观。要将只重视掌握结果”的评价转变为既重“掌握结果”又重“发展结果”的评价。掌握结果往往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发展结果往往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综合能力、理解能力等相联系;强化课业考试的教育功能,淡化考试的区分功能,允许学生展示才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共性目标的辩证统一。

9.推进素质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实施,所以校长还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上发挥主动媒递作用。

猜你喜欢
校长素质教育德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