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华
对于一位患有严重的终末期心脏疾病而不能用药物治疗,也不能用手术治疗的病人来说,内心世界和肉体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病人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颗健康的心脏,从此摆脱心脏病的折磨,像其他正常人一样,尽情享受美好的人生,体会人间的温暖啊!人类长久以来就有这种美好的愿望,但是在许多医学科学的难题未能解决以前,这仅是一个神话般美好的祈盼和一个甜美的梦想。现在,这个千千万万晚期心脏病病人和其亲人们的祈盼和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心脏移植手术已经成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的方法,病人经过心脏移植手术以后,重新恢复了生命活力、回到了美好的世界。过去许多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病人通过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新生并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心脏移植手术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年代,有着曲折的过程,在70年代初期时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研究的地步。但是在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们的顽强而不懈的努力下,历经磨难、不断探索,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救治了大量的终末期心脏病人,并且获得了极为良好的效果,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几乎可以说无异于正常人。
心脏移植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首先是动物试验,直到60年代中期才运用于人体。1967年12月,南非的巴纳德(Bamard)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虽然病人仅存活18天,但他的工作为心脏移植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几周后,舒姆维(Shumway)和他的同事们也完成了他们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1968年,全世界数十个医学中心共做心脏移植手术102次,但由于排异反应和大剂量药物的副作用,病人绝大多数死亡。鉴于这种结果,70年代的心脏移植工作进展十分缓慢。1981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将环孢霉素应用于心脏移植病人并获得良好的抗排异反应的临床效果,1984年开始在心脏移植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环孢霉素的应用也推动了心脏移植工作的发展。其后,心脏移植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定型手术而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由于各种心脏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作为一种过渡的“桥梁”,使许多病人可以等到心脏移植的时候,也促进了心脏移植工作。
现有的资料表明,心脏移植后1年存活率高达90%,5年存活率大约在70%,总体来说,其预后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全世界有数百个心脏移植中心,每年大约可以完成3500例以上的心脏移植手术,美国是做心脏移植手术最多的国家。
我国心脏移植的研究始于70年代,第一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由上海瑞金医院的张世泽等医生完成,病人存活109天,是我国开展心脏移植最早的医院;第二例心脏移植由北京安贞医院于1992年完成,病人是一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存活9个月。其后,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附院、湖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福建省协和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等10余家医院均成功地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国内心脏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附院的1例病人,已存活6年。
我院完成的1例心脏移植病人也已存活4年多,而且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能力,如果不去看胸部的手术切口疤痕,谁也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一位患有肥厚性心肌病、进行过无数次抢救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现在他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美满,他总是赞叹现在的美好生活,觉得越活越有意思,是现代医学技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那么,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和可以做心脏移植手术?总体说来,凡是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也不能用手术方法(如心内畸形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架桥术等)治疗。预期寿命不超过1年,同时不伴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者,均可以做心脏移植手术。具体指征是:一是心功能极差或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而药物治疗又无法控制、无法用外科手术治疗者;二是有严重的心绞痛而无法做血管化手术者;三是终末期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特发性心肌病和冠心病等)患者;四是先天性心脏畸形十分复杂,不能用一般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治者;五是因心脏病而完全丧失生活、活动能力,预期寿命不超过1年者。同时,还要求心脏移植病人:①年龄最好在60岁以下;②无恶性肿瘤、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存在;③近期无肺梗塞病史;④无严重的周围性血管或脑血管疾病;⑤无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无精神病;⑥肝、肾、肺功能基本正常;⑦不吸毒、不酗酒;⑧其家属同意做心脏移植手术,并能提供各种支持。
心脏移植前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心肺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及白细胞基因类型检测、病毒检测等。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后监护室条件及医护人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只有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才有可能进行。而且有专门的移植手术组和术后监护组,医护人员均需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可以处理移植术中、术后的各种异常情况。
手术前要尽量维持病人的心功能,防止感染,并应尽量保证病人的营养摄入,以使之有良好的体力渡过术后恢复期。维护其他器官的功能也是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一环。
移植手术后病人要在隔离的监护病房内渡过2周至1个月,目的是进行良好的术后监护、防止感染和处理可能发生的排异反应等。术后用药主要是抗生素和抗排异药物。排异反应的处理由于有效抗排异药物的应用已不再是难事了,一般的排异反应均可以在2~3天内得到控制。
心脏移植的关键是病人符合移植条件、良好的心脏保存技术、熟练的手术技巧、严密的术后监护、有效抗生素应用、排异反应的及时发现和抗排异反应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总之,心脏移植手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加之有良好的抗排异反应药物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监护与治疗,完全可以使大多数晚期心脏病人获得新生。
(编辑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