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宁:成功者的6个“不一样”

1999-06-14 03:57
南风窗 1999年10期
关键词:科龙王国企业家

●本刊记者周汉民

作业科龙集团的创始人和长期的领军人物,潘宁无疑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但同样是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成功与别人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退位后股价上升

国内企业领导顺利完成交接班的现象很少,企业的领导更替往往伴随着一场地震,于是“领导更替风险”被喻为国内企业的一大天敌。当潘宁从科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职位上退下的时候,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个中国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会否出现动荡。更特别的是,香港股市的H股(企业在内地注册,而到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的龙头正是科龙。在金融风暴中,数十家H股除了科龙,其余的投票全部曾跌到发行价以下。科龙的动向无疑是市场瞩目的焦点。1999年4月9日,在潘宁宣布退休的当天,科龙在香港的H股却上升了8.2%,丝毫没有一些业内人士猜测的下挫迹象。潘宁说:没有我,科龙照样是科龙。

企业发展不因企业的变动而剧烈振动,这正是一种成熟的标志。而企业的成熟当然更是企业家成熟的体现。

科龙在领导更替时显得风平浪静,这与潘宁的作风和科龙长期和形成的企业文化很有关系。接班人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永续经营,潘宁一直做到66岁才离开科龙,在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上也苦费心机。从1993年开始,潘宁借公司在香港上市之机,提出了由王国端任总经理的意见,自已则是董事长,这更符合夫范的企业制度,此时潘宁就作出了淡出的姿态。当时王国端却没有拉下这付重担,他认为,企业不可以有两个核心人物,于是潘宁依然两付担子一肩挑。

岁月是无情的,潘宁决心要退民,他对共事了10多年的王国端说:我都已经60多岁了,该是让我去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了。1998年12月1日,潘宁在香港宣布由王国端出任科龙集团总裁,4个月后,他又把董事长一职交给了王国端。王国端比潘宁小17岁,他们都是科龙事业的无老。

有企业的显赫,没有个人的显赫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位声名显赫的企业家,说起“海尔”,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张瑞敏,说到长虹,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倪润峰,但是提起科龙,许多人不知道它的领军人物是谁。潘宁很少在媒体上露面,许多社交活动他也总是躲在背后,公司对潘宁作风解释是:一方面他不擅于说普通话,顺德口音太浓,另一方面他不擅于辞令,喜欢做不喜欢说。实际上,潘宁为人十分低调,他从不张扬自己。

我们的传统文化崇尚英雄,在企业界,许多领军人物喜欢刻意塑造个人英雄主义,动不动就“无中生有”、“小题大作”地给自己制造“明星新闻”,搞个人崇拜,而在普通员工中则大力鼓吹集体主义,培养一群驯服的绵羊。在科龙公司里,领军人物的个人英雄主义却很少见,他们努力塑造集体英雄主义,企业核心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班子。潘宁非常注重领导集体的培养和成长,他书读得不多,学历是小学四年级,如果凭借他的数理化水平是很难构造科龙制冷王国的。潘宁说:如果光凭我的本事吃饭,科龙不知道要翻多少次船了,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科龙。这话说得何其简单而坦率,但中国企业巨子中又有几个人能有勇气说出来?

据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端回忆,科龙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几乎都是集体共同作出的。在作决策时,潘宁不会一团和气,他时常和领导成员们争得耳红面赤,与王国端也是如此,但是潘宁就事论事,吵过就忘,等心平气和下来,再进一步商讨,他从来不武断地按个人的意愿作出某项决策。当企业核心是一个独断的人物,那么企业的决策水平也就是他个人的水平,当企业的核心是一个群体,那么企业的决策水平也就“众人拾柴火焰高”,即使都是“臭皮匠”,也可以抵得上一个“诸葛亮”。科龙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决策失误,这与它的决策结构密切相关。

不做官,不搞“垂帘听政”

潘宁说:科龙没有人想当官。科龙是培养企业家的地方,不是政府官员的摇篮。科龙是家乡镇企业,多年来规模一直位居全国乡镇企业之首,据说市、镇政府曾几次邀请科龙的企业家去从政,以他们的智慧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出策出力,但是科龙的企业家们都不为所动,他们都是在科龙干到退休,告老还乡后都各自颐养天年。今年与潘宁同时退休的科龙冰箱公司总裁陈福兴,也是退隐得非常彻底。

潘宁认为,把企业做好就是最大的功劳,企业家要做的就是塑造能够代表国家实力的企业,做企业家的成就感并不亚于做一个大官。

王国端接过潘宁的“世纪接力棒”之后,并没有大刀阔斧地改变科龙的发展战略,在贬低潘宁业绩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权威,他依然执行着潘宁时期一脉相承的企业发展战略;当别人对“王国端背后是否有潘宁的影子”表示怀疑之时,王国端则置之一笑,因为当时制定的发展战略不仅凝聚着王国端的才智,而且科龙在制冷产业的发展战略多年来已证明是成功的,他个人没有必要去冒风险,在科龙里不光潘宁持股,王国端以及许多员工都持股,他们不会拿公司开玩笑,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

潘宁与王国端权力交接时的依依相惜、互相褒扬的情景在一般企业里也是十分少见的,潘宁临退前给各界的老朋友都发了一封信,内容是表明自己即将退休,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他的支持与帮助,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他的接班人王国端。潘宁很欣赏这位曾在1997年带领科龙空调公司扭亏并盈利5000万元的伙伴,他努力隐身,在多种场合把王国端推到台前,在他退休后,并没有藕断丝连,他说:我绝不会搞“垂帘听政”。王国端说:“潘宁这个人管事的时候什么都管,不管事的时候什么都不管,退就退个干净,连工资也不领。”王国端对这位长者也充满了崇敬之情。

如今,潘宁虽然担任科龙发展战略委员会顾问,但他从不插手科龙的事务,“退得一干二净”。

收入向国际惯例看齐

现在人们把国企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归咎于国企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经营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潘宁对此也深为感慨,他说:一个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利税的总经理每月只能拿几千元的干部工资,企业家的劳动得不到合理回报,这是国内现行体制不利于企业家阶层成长的重要原因。但是科龙的企业家并不清贫,尤其1996年在香港上市之后,科龙的薪水制度严格按照国际惯例来运行,据说潘宁在位时,他的年薪是300万港币,这是一般国企经营者不可企及的。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年薪在科龙还不是最高的,从香港聘请的财务总监就比他的年薪还高几十万。因为这也是国际惯例。更为重要的是科龙允许经营者持股,让经营者成为科龙的主人。潘宁有句名言:“不该拿的一分钱都不拿,该拿的一分钱都不能少。”潘宁能底气十足地说出这番话,科龙的激励机制起了重要的作用。

做股东而不是其他人的看门人

王国端说,企业家实际上是一个看门人,重要的职责是看好股东们的资产,潘宁一向是个很好的看门人。

对于股份由国家持大头的企业来说,很难避免政府干预,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以行政手段来参与企业决策、指导企业发展是习以为常的事,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运营缺乏了解,行政干预往往带来负面的影响,瞎指挥、乱摊派也由此而生。科龙集团在香港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规避政府干预。当时科龙不上国内的A股,而选择了香港的H股,主要目的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公司的一切事务按国际规范来办理,外界想插手都插不进来,现在公司的决策完全由董事会来决定,经营管理人员任命都由公司自己决定,分红的时候,国家该拿多少钱,就拿走多少,不该被拿走的,谁都拿不了。H股实际上成了科龙防范外界干预的挡箭牌。潘宁也由此成了地方上出了名的“不听话”的企业家。

潘宁对股东的钱是非常负责的,他绝不允许乱花公司的一分钱,据王国端回忆,在春节期间,公司的一个部门举办招待宴会,给潘宁送来一张精致的请柬,潘宁看了大为恼火:“请柬用的是谁的钱,公司的钱还是你的钱?你的钱我不管,如果是公司的钱,同个公司的人还用得着请柬吗?”王国端说:该用的钱即使是1亿元,潘宁都不会眨一下眼,不该花的钱,你一分都花他不了。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在潘宁任科龙一把手的10几年里,他竟然没有介绍过一个亲戚进公司,这与许多乡镇企业家族式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在用人上,他也是唯才是用,从不允许搞宗派、立山头。公司里的利益中心就一个:即股东利益高于一切。

曾有股东想到公司拿产品,或受亲朋好友所托想要低价购买,但都被潘宁挡了回来,因为破了例,不仅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而且会失去所有股东的信任,原因是你没当好这个看门人。

在位时“落伍”,退休后“时髦”

退休后的潘宁,日常的生活是打高尔夫球、拜访亲友和旅游,他依然过着富足的生活,持有科龙的股份,他的退休生活也是令其他国企老总所仰慕的。

打高尔夫球如今成为珠江三角洲企业家的新时尚,潘宁在退休之前,只打过两次,这与许多国企老总比起来,他显得很落伍,珠江三角洲的众多高尔夫球场就因许多老总的“在职消费”而繁荣。现在,潘宁时而会出现在顺德的君兰高尔夫球场上,这是他退休生活的“六大计划”之一,他还打算学摄影、开车和太极拳,读些近代史,陪老伴出去游山玩水,他开始享受另一番富足而高尚的生活。□

(编辑:张良)

猜你喜欢
科龙王国企业家
地下王国
逃离鼠王国
建立新王国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科龙中央空调 新房装修之不得不看的施工要点
科龙,挥师南下
科龙中央空调湖南市场斩获颇丰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