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也
许多男子汉私下里有这样的感叹:自从有了孩子,她对我再也没有兴趣了,简直把我当成了多余的“第三者”。
孩子在夫妻之间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我们总是爱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对女人来说,这种感受却具体而复杂得多。母亲向来把孩子看成是自己肉体和精神的一部分。从妊娠到分娩,女性又经历了一次生命苦乐的洗礼。这往往是男子所体验不到的。有了孩子,女性变得更坚强了,内心的充实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空前的。女性还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秘密——有了孩子,她似乎又多了一个筹码,可以帮助她和丈夫抗衡。对丈夫越是不满,她对子女越是溺爱。
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同、磨擦也会销蚀掉夫妻间原有的爱。比如,父亲规定在进餐前1小时不准吃零食,但妈妈怕饿坏了刚从幼儿园回来的孩子,认为吃一点儿零食也没关系。她也许干脆把饼干直接塞到孩子手里,于是孩子便会振振有辞地对爸爸讲:妈妈让我吃的。到正式就餐时,孩子便不肯吃饭。这时妈妈又得哄着他吃。丈夫看了十分恼火,会斥骂甚至会打孩子。这时的家庭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母性驱力的作用,母亲更容易对子女迁就和保护,更多地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爸爸越是对子女采取严厉的态度,妈妈和孩子的“统一战线”越牢固。尽管父母从理论上懂得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的重要,但在活生生的孩子面前,这种理性认识常常变得软弱无力。
由于诸多的原因,随着孩子降临人世,夫妻间出现一段时间的感情淡化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并非不可弥补,关键是要尽可能从子女那里给自己留出爱情的空间,有意创造爱的氛围。这里有几条建议:
一、夫妻中有一人当教育的主角。对子女教育要协调一致,这是家长听厌了又难以掌握的一条教育原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想相互改造对方的想法一般来说都是行不通的。倒不如明智些,在管教孩子时,尤其是批评孩子时,只由一位担任主角,另一位不干预或少干预。这比双管齐下又矛盾重重好得多。矛盾教育下的孩子会慢慢地学会找机会,利用矛盾各个击破,使双方的教育达不到目的。更危险的是,孩子会形成双重人格,见了爸爸说爸爸的好话,见了妈妈讨好妈妈。这种人格缺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由一个人为主管孩子,可以使孩子在稳定的教育模式中保持相对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不担任教育主角的一方,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当好孩子的榜样。其实,孩子行为和品德的形成,绝大部分不是从爸爸或妈妈的嘴上讲的道理中听来的,而是从父母的一举一动中学来的。一位心理学家讲的更是坦率:一个恩爱、欢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最为重要。对夫妻来说,摆脱了对子女教育的无谓烦恼,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爱情空间。
二、营造家庭欢乐氛围。比如,把餐桌当成交流情感的场所。夫妻劳累一天回到家中,做好饭菜,一家人围坐桌前,多么希望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满足一下食物和感情的饥渴啊。可是,有的家庭将餐桌变成了对子女、爱人“算账”的地方,如追问孩子的成绩,埋怨爱人某件事处理不周等,很容易把聊天变成吵架,一句话过了头就会产生怨恨。怨恨是家庭的蛀虫,它吞噬着人的情感,伤害着家庭的肌体,拉开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丈夫在餐桌上动情地说,烧了这么多菜,辛苦啦。妈妈真好,是不是?孩子在这种美好气氛中,也会讲出一天里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人所共有的互酬心理。
不管婚后有没有孩子,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如意之处,夫妻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学习感谢、安慰、鼓励和体贴的功课。将夫妻、亲子间的“甜言蜜语”理解为虚伪做作,是导致夫妻感情淡化的开始。
三、不要丢了“异性吸引力”。夫妻感情淡化总是与其中一方的风度下降有关。无论老少夫妻,都应注意自己的风度,增加爱情的魅力。粗俗刻板、缺乏新意的形象,会使人感到厌倦。有了子女后,也别忽略了忙里偷闲修饰自己。
四、多到外界活动。婚后不注意户外夫妻近体活动,也是情感僵化的原因之一。自己的小家庭里,尽管不乏温馨的气氛,但它却与大社会之间有一堵墙。在小屋里呆久了,感情就会凝固。因此夫妻在安排一年的生活时,千万不要忘记郊游的打算,带孩子到外面玩玩,和朋友聚聚。在更广阔的背景下领略夫妻情感的另一番滋味。
五、可以在家做一个实验:一边对爱人说:你今天的打扮真漂亮,一边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或者拥抱一下。在以后的几个小时里,你的爱人会一直显得兴奋欢快,动作敏捷。这说明夫妻间虽然有了一个孩子,但仍然需要彼此身体的接近。夫妻应当尽量与孩子分床睡觉,这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可以使夫妻在感情生活上更加和谐美满。
总之,夫妻只要注意感情的调适,孩子出生后不仅不会使夫妻感情淡化,还会在三口之家里和谐发展。
填写下面这三张表格,会有助于你们夫妻二人清理一下各自对孩子和对爱人的感觉和想法,加深你们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如果你们能各取一张白纸,各写各的答案,然后再一起誊写到这张表格上,相互比较一下,也许你们会会心一笑,或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