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杰
“国家开征利息税”被有关专家视为新一轮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际,更被人认定是政府试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有益尝试。
平衡居民收入差距
据世界银行统计,如果按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计算,1997年收入最高的1/5人口占全部收入的5104%,次高1/5的人口占全部收入的863%,收入最低的1/5人口占406%,高收入层占有总收入的比例是低收入层的127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赵人伟教授认为,如果再算上居民收入实物补贴的部分,如住房、汽车、医疗、交通等补贴收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赵教授指出,构成收入差距的方面主要有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等。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杨宜勇教授认为,比起除了上述分析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不公,人们心理感受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不公要大得多,其产生的副作用往往是双倍的。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开征利息税、遗产税就是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平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缘何贫富不均
经过多年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慈涅茨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在由低级向中、高水平迅速上升的时期,其国民的收入差距往往也不断扩大;当一国的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后,其国民的收入差距会逐渐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经济迅速上升的阶段往往奉行的是“效率优先”的政策,对社会公平则有所忽视;而在经济达到较高水平后,往往会在政策上更为重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这虽然损失一些效率,但却会换来更多的公平。
具体而言,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非国有经济获较快发展,其员工与国企职工收入差距加大;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则导致脱离土地的乡镇企业等领域的收入高过从事耕种的农民。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双重体制的布局,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灰色收入等问题的出现,进而拉大了收入差距,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改革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三是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使然。国家近几年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导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5年的调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而仅税款一项他们支付人均额却相当于城镇居民的9倍。如果再加上的杂费,其负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近3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尽管在不断扩大,但尚未超出合理的度。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
但亦有不少社会专家提醒说,我国在改革开放20年时间内,从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足以引起我们警惕。
借助税收杠杆
有专家指出,用再分配制度来平衡收入差距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当务之急是向高收入者征税。
据介绍,征收利息税、遗产税和所得税在国际上是一种通行的惯例,它对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关税收专家认为,出台遗产税也是一个敏感话题,其作用不在于收到多少税,而在于调节社会分配不公,并改变中国几代人的传统消费观念。但征收利息税必须在储蓄存款和金融资产实名制、政府官员收入和财产申报制、个人收支票据化和信用化等措施的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赵人伟教授强调,国家用税收来平衡收入差距的同时,必须减少城镇居民的现有许多补贴方式,如住房、交通、医疗等补贴,否则征税将事倍功半。
对于低收入者,我们要通过调整分配、再分配的政策,使一部分财富从富人层流入贫困层;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把整个“蛋糕”做得大一些,从而使每一个人得到的更多些;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居民在养老、子女教育、住房、医疗方面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进而全面启动内需。
(朱铭文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