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春
最近,“数字地球”这个非常学术化的名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这个一年前由美国人提出的新概念,在科索沃战争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美国正将“数字地球”计划作为国家战略在推广实施,这就使得人们在安全受到威胁的同时,非常想知道,“数字地球”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数字地球”?
近日,本报记者与北京大学数字地球工作室的专家进行了对话。
坐在家里打仗
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李琦教授针对记者的提问,回答说:“数字地球”这个概念是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去年1月31日提出的,一年多来,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目前,美国宇航局的一个说法比较能为普通人理解:“数字地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表达,也就是用虚拟现实的方式组织全球各种信息。
“数字地球”具体到实用会怎样呢?李琦教授说,从不久前的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到,美国在军事高科技的应用上更趋极至,这场美国人称为“按电钮”的战争实际上就是“数字战争”,它更多地采用了高精度的数字地图和模拟仿真技术,能够坐在家里打仗,名副其实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北约空袭南联盟时,美国五角大楼里的一间会议室里,旋转着由高性能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和数字地图构成的战争模拟系统。操作人员在一张由仿真系统生成的与波斯尼亚山区地形相似的地形图上演示着飞行任务,每一个飞行员执行任务前,有关人员都要先在这套 系统上进行仿真飞行。在空袭前,五角大楼里已经不知对南联盟“轰炸”过多少回了。“数字战争”正是美国“数字地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这一计划首次在军事实战中具体应用。
数字的概念就是精确,那么,“数字地球”精确到什么程度呢?李琦教授介绍说,你只要上到互联网,就能领略这种精确。比如,在微软的主站点,你能发现一种“世界数字地图”分辨率达1米,进入这种地图后,只要你连续点击,可以清楚地看到所选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甚至连机场旁停放的车辆都能数出来。这还仅仅是比尔·盖茨响应戈尔的“数字地球”计划推出的一套商用全球数字地图,可以想象,美国军用的地图会精确到什么样子。
显然美国“数字地球”计划在军事上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已有不少院士、教授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样,重视中国“数字地球”的研究。
敌方有可能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说到美国“数字地球”计划对中国的威胁决非空穴来风。有一个例子,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了名为“中国时空”的研究报告,证实美国已经将辛亥革命以来所有中国的年鉴资料,按照地球坐标输入计算机,并准备回溯到清、明、元、宋、唐。如今,我们虽不知道美国人已输入到中国哪个朝代的资料了,但有一种担心不是多余的:也许不久,美国人将有可能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对此,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吴少岩教授很有感触。这位参与过我国银河计算机研制的博士说,美国的情报部门一向对他们的假想敌非常关注,常常提早很多年对对手进行研究。值得警觉的是,美国“数字地球”的成功,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无密可言,甚至,很多东西我们自己不知道,而他们知道。其卫星的精度已经到了可以看清地面上一个将军肩上有几颗星的程度。
吴少岩说,美国的全球战略都是基于国防需要的,“数字地球”的研究也是由军方牵头在搞。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5枚导弹的准确命中,便是“数字地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一旦把这种技术拓展开来,那么在军事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对任何目标进行打击,这对全球的安全,不言而喻是潜在着威胁。
中国“数字地球”起步不晚
中国的“数字地球”研究起步并不晚。美国在1998年1月提出后,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当年5月就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数字地球工作室”,致力于数字地球的研究和“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探讨。吴少岩说,“数字地球”的研究与国防战略是紧密相关的,在科索沃战争后,“数字地球”的研究就更显得紧迫。
吴少岩介绍说,“数字地球”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美国提出这项计划,是其技术发展和需求所决定的,到了这个层次,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而我国目前在技术上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来应对其挑战。虽然对于这一研究并非没有争论,但目前大家都意识到,世界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已经使这项研究变得非常迫切,而且,这不仅仅是一种军事上的挑战,对我国的国防、科研、经济各方面都将会有很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那么,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呢?吴少岩虽未对此回答,但他举例说,比如我们在网络上难以一下子很快发展,但可以从软件研制上进行突破。以往我国软件业发展缓慢,主要还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需求目标,如果现在有此明确目标来进行研究,相信可以带动我国软件业的飞速发展。
总之,数字地球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危和科技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已经对我国提出了挑战:“数字地球”之战,中国不能落后。(袁建明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