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家的秘葬

1998-03-31 07:49许智范
知识窗 1998年2期
关键词:灵柩成吉思汗蒙古族

许智范

历史上诸多统治者为了死后永享荣华富贵,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心营造自己百年之后的“栖身之所”。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仅从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陪葬坑就可见一斑。散布在关中地区的汉唐诸陵,座落在河南巩县的宋陵、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也都是名闻遐迩的皇家陵园。

秦汉唐宋辽金明清,历代王朝都有皇陵,唯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未建皇陵,考古界也从没有发现过蒙古帝王或贵族的茔墓。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处的成吉思汗陵,其实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性建筑。

元太祖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戎马一生,征战中亚和南俄,1227年病逝于进攻西夏的征途上。其属下遵照他本人的遗命,秘不发丧,将灵柩运回漠北起辇谷。为了绝对保密,不让别人知道其方向,护送灵柩的队伍将遇到的路人统统杀死,在葬地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以后再下葬。据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判三水发源之不儿合勒敦诸山(今肯特山)之一山中。葬后周围树丛生,成为密林,不能复辨墓在树之下。其后裔数人亦葬于同一林中。”正是由于谁也不知道成吉思汗灵柩所在的确切位置,于是虔诚的子孙只好将大汗生前用过的宫帐安放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并建起八座白色毡帐,人称“八白室”。几百年中,这座陵寝一直接受着成吉思汗后代的祭祀。由于蒙古族过去是一个流动的民族,“八白室”也就经常转移,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的,这也是“八白室”长期流动的终结。

蒙古族除火葬等习俗外,也有土葬习俗。土葬一般有两种葬法,一种是深葬,“墓而不坟”,填土以坑平为限,然后再放马踏平;另一种是起坟头,坟前立一门式木架,坟头上安置木板,板上放一鹿头作为祭品。

蒙古族帝后们的葬法则很特殊。他们的楠木棺与汉族的箱柜形棺不同,只是将独根粗大的楠木劈作两半,中间刳出与人形大小相近的空缺,让死者安卧其中,并置放金壶、金瓶、碗碟匙箸等随葬器物。装殓完毕,将两木合而为棺,再用三道黄金箍将其束紧,然后便送往墓地。据波斯人志费尼记载,成吉思汗的陵墓中的随葬品不乏金银和马匹。

待棺木运至墓地,便开挖深穴掩埋。开挖出来的穴土要一块一块依次排列,待棺木下葬后再按原先次序一块一块地填坑、覆盖。埋葬以后,在墓穴处宰杀一头幼驼,再以万马将附近地面踏平,指派千骑驻守,待第二年长满春草以后才撤帐离去。假若要祭祀,就以所杀幼驼之母驼为向导,母驼踯躅不前、凄声悲鸣之处即为当年宰杀幼驼的故地,也就是世人难以寻觅的元朝皇陵的所在地。

《元史·太祖纪》上也明白记载着太祖死后“葬起辇谷”;成吉思汗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及拖雷等人同样埋在起辇谷。然而这“起辇谷”究竟在何处?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目前比较认同的看法是,起辇谷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个叫曾克尔满达勒的地方。当时,这里由禁卫骑兵一千户巡逻守护,其外围有箭杆插成的短墙,严禁任何人走进去,违禁者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及其以后的几位元朝皇帝,死后也全部从旧俗,北上归葬起辇谷。其灵柩由元大都(今北京)的北门建德门运出,汉族官员出建德门祭奠之后便悲号着退回城中,而蒙古族官员则要护送灵柩北归起辇谷,深葬并平土。若有不幸的老百姓撞上这支送葬的队伍那总是要倒大霉的。据说成吉思汗孙子蒙哥汗死于今四川合川钓鱼山,其灵柩千里迢迢运往漠北祖茔安葬,护送队伍一路上照例滥杀无辜的路人,整个归葬途中竟然有二万人死于他们的斧钺之下,其草菅人命的残酷程度实在是令人发指。不过,死者归葬祖茔并深埋草原,使其与草原融为一体的秘葬方式,也正是蒙古民族崇拜祖先并追求宁静与自然的文化意识的反映。

(责任编辑/韩春萌)

猜你喜欢
灵柩成吉思汗蒙古族
神灯
扣子里的智慧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成吉思汗指挥赛马
全球最致命火灾令巴西悲伤
曲解善意造成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