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的东风人

1998-03-24 03:30羊建跃龚田野
清明 1998年2期
关键词:运输部经济核算万华

羊建跃 龚田野

上海梅山冶金公司是我国优秀企业500家之一。它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的西郊,北临长江,南倚牛首山,在风风雨雨中为我国钢铁事业作出不懈努力。而在上海梅山冶金公司腹地,高高飘扬着一面鲜红的大旗,它就是值得梅山人骄傲的、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称号的运输部汽车一大队的“东风乙班”。

提起“东风乙班”的名字,梅山社区的老少无不竖指称赞,引以为豪。因为是“东风人”第一个获得市级的最高荣誉,是他们曾经创下了一年干了七年工作量的奇迹,是他们第一个把经济核算引入班组建设,是他们率先实行了单车成本核算……

“东风乙班”的前身叫“东风班”。1992年《人民文学》杂志上曾发表过记述“东风班”先进事迹的作品《东风班长》,并获报告文学大奖。当年闯天下的第一任老班长李荣胜同志,不仅把“东风班”带出了门道,而且自己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应邀上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东风班”的名字连同李荣胜被中央领导同志和文联的大作家单独提名表扬和介绍,博得在座代表的雷鸣般的掌声。如今,“东风班”的组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东风班”的班长也经历了第四轮。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我国的经济形势在变,国家的改革力度在变,同样,“东风班”也在变、在壮大。由“东风班”的前身派生出了“东风甲、乙班”。25岁的共产党员陈万华,作为第四任班长,在1995年初便扛起了“东风乙班”这面大旗,率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7名组员,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东风乙班”共有8名组员,班长陈万华,副班长夏永宁。班里大多为未婚青年,夏永宁论岁数排行老大。组员们亲切地叫陈万华为“村长”,管夏永宁为“主任”。就是这两位“村长”和“主任”使得“东风乙班”的组员关系亲如一家。在工作时,班长如同发号的司令,同时又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在休息时,谁也搞不清他们中间谁大谁小。

在“东风乙班”的班组管理中,有一个凝聚力工程,用陈万华同志的话来说:“以前东风班的班长是以自己的真情感染组员,而今我是用真心换真心。”陈万华和夏永宁两位班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东风乙班”承担着公司主体生产的原燃料的厂区内驳运工作,往返31个作业点,线路短,作业面广,生产环境恶劣,生产工艺变化大,作业时间长。早在1995年,全公司就已实行了每周工作40小时,可“东风乙班”做不到。他们一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班组一个人工作量的几倍。至今,他们仍上着每周48小时的班。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他们也会时不时地被从家中叫出来加班加点的。刚洗完澡或刚端起饭碗就被叫去加班的事,一年不知要发生多少回。

如何运用凝聚力来提高组员的工作热情呢,陈万华没有把精力放在酒席宴请上,而是把上班时的那顿饭看得很重。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东风乙班”难以遵守按时吃饭的习惯。无论班里谁先回来,大伙儿都要等到最后一名组员到齐了才会一起去食堂美美地吃上一顿快餐。但也有例外的,那就是他们常常遇到焦化厂的焦炭压库,要及时转库,这会儿他们的吃饭时间就没有了。以前老班长李荣胜带着那帮虎将是“干完了吃饭”,可时间一久,势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而今,陈万华变得聪明了。他把饭菜装进了快餐盒,在工作现场搞起了“吃饭交接班”,使生产、吃饭两不误,既保护了组员的身体健康,又联络了组员间的感情。

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在已成家的组员家搞聚餐活动,或郊游等,使组员间更加亲密,也使得家属更了解他们,更支持他们。

一提起副班长夏永宁的妻子,组员们个个赞叹不已,有时还会连声称赞道:“好!好!实在是好!”

1996年7月的一天,夏永宁早班刚下班,调度员很为难地告诉他:“刚刚接到焦化厂调度的请求,急需驳运事故焦400吨,你们看行不行?”夏永宁二话没说,就和组员又钻进了闷热的驾驶室内。可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夏永宁的女儿小娇娇因患病毒性流感已一个月了,打针吃药不见好转,妻子无奈,只身抱着昏昏沉沉的小娇娇上医院挂盐水。由于药理性反映,小娇娇出现了休克,全身浮肿,心脏停止了跳动。医院打电话到车问调度室,好心的调度员怕急坏了小夏,把真情给隐瞒了,只说是“小娇娇病重,即刻去医院”,并让组员小杨去替换他。

“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活儿就下班了,没关系,叫小杨回去休息。”从对讲机里传来了小夏的声音。此刻的夏永宁只想到让组员早点休息,唯独把女儿的病看成是仅仅“挂点药水就行了”的。

晚上10点半,小夏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医院。哭成了泪人的妻子,把刚才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说给他听。小夏,这个倔强的从不落泪的汉子,忍不住抱着心爱的小娇娇哭了,泪水滴在了女儿的脸上。当得知是梅山医院的医生用人工呼吸的办法才把小娇娇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情况之后,他把妻子和女儿拥得更紧了。他在心底里愧疚地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

第二天,组员们从小杨那里听说这件事情,无不为“东风乙班”拥有这样好的贤内助而流下了热泪。他们不止一次地说:“大嫂是东风班的坚强后盾,东风班有今天,大嫂有一半功劳!”

是的,“东风乙班”不仅有这么一位善良的大嫂,更有许许多多的贤内助和热心的朋友,支持着他们,关心着他们。

有人为“东风乙班”说过这么一句话,“东风乙班”看似一个班组,实为一个坚不可破的战斗正体,一个凝聚人心的模范整体!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年轻的陈万华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也体验到了来自各方的无形压力。

1996年,梅山冶金公司遇到了生产建设中从未遇到的困难,资金严重短缺,产品不适应市场,货物到达失衡,资金收不回,年初时,外单位欠公司款达到20亿!

20亿可以重建一个新的大中型企业;

20亿可以使梅山冶金公司从困境中走出;

20亿可以使梅山的炼铁企业向炼钢、轧钢发展;

20亿可以圆了梅山2万多职工的希望之梦!

梅山人积极采取措施,摆脱三角债造成的被动局面。他们曾经为自己的成品生铁算过一笔帐,当时生铁市场价每吨在1120元左右,而梅山的生铁成本却在1180元一吨。也就是说,梅山人每炼一吨铁,就亏本60元;一年生铁产量为155万吨,企业就得损失一个亿!

降成增效是梅山冶金公司的唯一出路,班组经济核算又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公司领导在生产建设遇到极度困难时,找到了对症下药的良方。而这良方,正是从“东风乙班”的班组建设经验中得到启发而总结出来的。作为公司班组建设的排头兵,“东风班”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已开展经济核算工作,只是当年核算的对象较简单,核算的手法较粗糙而已。

1994、1995年,“东风乙班”在运输部党政工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下,在全公司率先把经济核算工作导入了班组建设工作中。起初,组员们对核算有保留意见,总以为一线班组只要全力以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核算是车间管理人员的事,我们只需控制消耗就行了。

在一次班组学习会上,他们把老班长李荣胜请来作形势教育。老李语重心长地说:“东风”这面大旗不倒,靠的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更重要的是靠我们班组建设的不断创新和不断深化。创新就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做。深化就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提高自身素质要效益。蛮干不如巧干。一席话把组员的心凝聚到了一起。就这么,梅山冶金公司第一个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在运输部汽车一大队诞生了!运输部党委书记黄祥林不仅首肯了他们的工作,而且要求科室人员及时为他们作专业辅导,同时要求全厂144个班组向“东风乙班”学习,推广其经验。

流水帐好记,可不明白效益何在;核算工作难搞,更不知从何人手。

年轻的班长陈万华苦思冥想,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与组员们齐心协力共同商量,终于使“东风乙班”的三本帐出台了!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东风乙班”的小伙子们找到了影响货运生产利润的主要因素,那就是运量和燃料成正比关系。

俗话说,要使马儿跑得快,就得马儿多吃草。而今,陈万华和他的组员们却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使马儿少吃草、吃精草。他们把每台车、每个人、每个月完成的产量、周转量、总行驶公里设立一本单车收入台帐,又把材料消耗、燃料消耗、辅料消耗以及电瓶、轮胎消耗设立了单车支出台帐,再把两本台帐汇总成一个单车盈亏经济分析核算帐本。

这三本台帐专门针对一台车、一个人进行统计,并在每月初把统计的结果上墙公布。这就一改过去只算总成绩的“大锅饭”局面,使全班组员看得着、算得清,有方向、有目标,而且能很及时找出差距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同时,使创建于八十年代的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一下提高到了很高的层次。

班组经济核算不像搞生产突击,冲一下拼一次就会出成果。陈万华和班骨干,每天下班后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休息室,把全天的收入、支出、利润、运量等一一核算出来。他们靠毅力把核算工作坚持了下来,并使之逐步深化。

运输部党政工领导十分重视“东风乙班”的核算经验,及时向全厂班组推广,并组织班组开展“班组特色演讲”活动,使经济核算工作在运输部内形成了指标体系、核算体系和组织体系。1996年上半年,公司为推广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特意在运输部召开了“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现场座谈会”。班组经济核算如雨后春笋,在梅山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呈现勃勃生机!

1996年下半年,“东风乙班”为自己加压,把核算引向深入,实行了单车成本考核。把成本与个人工资、奖金挂钩,又是第一个在全公司内实行成本否决制。

“东风人”就是这样不断地为自己加压,不断地为自己出新课题。1996年,他们通过“转抓练增”和班组经济核算工作,全年超额完成了32.1万吨的运量和64.1吨公里的周转量,而且使单位成本控制在1.09元/吨公里。在物价不断上扬、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东风人”实现了每吨公里的成本下降9分钱!实现利润95.2万元,超过下达的计划58%。

对9分钱,在当今的社会中谁还会看重?然而,就是这9分钱,却让“东风乙班”的全体组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班里组织的“辞旧迎新家属联谊会”上,公司党委书记吴慧萍热情地赞扬了“东风乙班”的贤内助,要求他们永远成为公司班组建设的排头兵。公司总经理戴元永对“东风乙班”全年节支90万元感到特别兴奋。他说:如果全公司1000多个班组都能像“东风乙班”那样节支90万元,那么,公司的效益就会明显提高,公司的产品成本就会下降。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东风乙班”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模范集体奖状,他们们并没有因为“红”了就沾沾自喜,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更加注重班组的形象建设和员工形象建设。

“东风乙班”在作业时有“八多”,那就是粉尘多,车辆多,弯道多,倒车多,道口多,进出大门多和使用顶泵多以及穿越行人过道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东风乙班”的工作写照。可他们没有因产量高了而忽视运输质量。1996年夏季的一天中班,全班正驳运着矿石料,虽不见哪台车后挡板坏,总看到马路上有一些散落的矿石。在休息中,班长陈万华、夏永宁细心地检查每一台车的后挡板,可就是一时查不出哪里出了毛病。到了中班下班后,陈万华对组员们说,“这路上矿石撤了一地,如果第二天别人上班,第一个被指着骂的是咱运输部,其次就是东风班了,大伙看怎么办?”

“扫!”组员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班长的心里话。

夜,已很深了。“东风乙班”的组员们谁也没有走,他们各自拿着扫把和铁铲忙碌起来。

“唰,唰,唰,”除了扫把在地上磨擦的声音,谁也没有出声。有些组员过于疲乏,竟然一边扫着一边打着瞌睡。

两个小时过去,3公里长的公路被他们扫得一干二净,不知原委的人还以为是马路扫地工提前上班呢。望着清洁的马路,全组成员笑了,心里踏实了。类似这样的事情不知一年要发生多少次,“东风人”为了企业的声誉和“东风班”的形象,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不起眼的贡献。

“礼让三先”是“东风乙班”的美德。他们从不开“英雄车”、“怄气车”和“赛车”。尽管他们每天要超额完成生产指标,可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以一个“礼”字当头。他们坚持不懈地做到雨天见了行人开慢车,转弯之前让别人,进入厂门按喇叭,遇到抢道让对方等等。可有时礼让也会让出点事来。一天,组员张华驾车从料场出来正要上公路,见一辆小货车驶来,他主动停车,并打手势让其先过。谁知对方驾驶员跳下车来破口大骂,并把张华从驾驶室里拖了下来,在他胸前狠狠地捅了几拳。张华见对方喝醉了酒,本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宗旨,一直等到派出所的同志赶到现场。类似这类的事情在“东风乙班”的近一半人身上发生过。

“东风人”就是以良好道德风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诗篇,就是以高尚的情怀滋润了梅山的一草一木。

运输部党委书记、主任黄祥林在勉励“东风乙班”时,语重心长地说:“东风乙班”要做班组建设的排头兵,也要做改革创业的排头兵。对于你们的过去,是辞旧岁辛辛苦苦成绩斐然;对于你们的未来,是迎新年兢兢业业再创辉煌。

“东风乙班”,愿你像骏马一样永远奔驰,永才停步!

责任编辑邑贝

猜你喜欢
运输部经济核算万华
股神榜:长电科技、万华化学、华宇软件
万华福建80万t/aPVC项目一期工程总包签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研究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独立董事的义务——以万华之争为例
绿色海洋经济核算理论机制研究
万华化学SAP投产
让图书馆“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