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岩山
朋友,你所诉说的而立之年的困惑,也正是我近来所思考的问题之一。根据我对你数年来的观察,并根据来自同道们的一些意见,我想说你是一个充满敬业精神的人,一个朝气蓬勃干事业的人。基于这样的判断,你的一些尴尬,你的一些困惑,也就有了论说的必要。作为而立之年的你,你的既有业绩是不错的,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同龄人所能为。如果要说而立尴尬与困惑的起因的话,这也是起因之一。公平地说,人的弱点在这里起了很大的阻力。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居于下游的,没有一个人是愿意空耗一生的,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起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机遇,所以便有了形形色色的人生状态,便有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地位。你的单位,我的部门,或多或少的人中,都可以找到各式人的代表,于是这个世界便热闹起来,酸甜苦辣也就尽在其中了。要想事业有成,只有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一条路。投机取巧的事决不是年轻人的依恃。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态度。我想你还要面对一个基本的事实——你所从事的是富有开拓性的事业,是合于文化发展规律要求的事业,你能比较称心地干这么几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你的眼光,你的努力及朋友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你所供职的单位或多或少的赞成。在这种情形下,你只要对你所从事的事业保持必要的信心,而不要过多地将目光盯在那些不如意的事上。干,就是了。没有时间的积累,再伟大的事业也不会有成。
其次,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其合理的事情与不合理的事情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妥协的,发展,才是真理。所以,不合理的事儿,其地盘一天天在缩小,但换个方式它又会冒出来,斗争,又得从头开始。如果我们把眼睛只盯在这些不合理的事情上,迟早会被这些事情缠绕得透不过气来,到了我们撤手人寰的那一天,我们便会后悔——假如,我们自身更坚强些的话,某某时期我们还可以多做一些事情。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可资凭证。他同样经历过西南联大时期的困难。教授的日子其时肯定不如一个小公务员,但先生认为,人生有比衣食生活更重要的事情,本着这一想法,并得到夫人任梓坤的襄助,他安心地在别人下海之际稳坐书室,潜心著述。其他教授夫人做生意。任梓坤不能说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几埋怨,教授本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但他们坚持下来了,生活便在新的时期对他们投以微笑与鲜花。岳麓书社的唐浩明先生,他投身出版这十来年,正是出版业风起云涌、热潮翻滚的时候。且不说那一波又一波的书市热浪对从事古籍整理的他的冲击,单是那形形色色的协作出版之风,不知不觉的发财之道,便足以撼动古籍堆里的唐先生。事实是,他潜心故纸堆,学习、钻研、写作,劳作不辍,用他的话便是。日子过得很单调,没有别人那样的五彩纷呈。忽一日,先生捧出了数十卷<曾国藩文集),又一日。他拿出了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他早年的梦都在这些白纸黑字中实现了——他何憾之有?
引发我们今天心绪浮躁的根由无外乎一些外来的肯定方式,其最终的表征,都是物的占有。其实多年前的人们同样会遇到此类问题。在这一点上,如果你还要做一些事的话,我劝你还是想得宽一点,多一点儿精神自足。如果你连精神上的自足都做不到的话,我就要怀疑你能否干好一项有价值的事业?这有价值三字当然还是看重其精神文化价值,而非折合成银两的价值。贝多芬如果去学习烤面包的话,他不会有那样的潦倒。所有想不开的事情要着力去想开他,真正从事精神创造的人,似乎并不太在乎对其身外之物的占有。我曾笑对人讲,居住30平米不人道,60平米就正好,百平米以上呢,那就是奢侈。胡适老先生曾对人说,少时读书如饥似渴,但是没有书可读;中年无闲暇无精神,人家却送来许多书给你读;老来怎样呢?有闲暇有书籍却没有了好眼神。这人生就是在重重矛盾中曲折前行,每一个阶段你只能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否则,忙乱一通,什么结局也不会有。尤其对于从事精神事业的人来讲,你于一般的生活之外,想登上人生的另一重境界,你自然需暂时放弃一些人生的世俗。我有一位较熟悉的朋友,号称才子,他说他都不想放弃,于是他多多少少都得到了——然而我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了较多的虚浮与矫情。以他的水准,以他的勤奋,以他的才干,他本来是可以有更大的收获的。事实是,贪多求全的虚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的事业.因为他完全有能力达到更高的境地而非目下的处境。
拉杂如许,难以言说你三十而立的种种困惑。好在还有那么多的岁月,还有那么多的机会,你只要静下心来,是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