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木
于国华今年43岁,此前是博士班的班长。
作为国防大学的教员,他算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原是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官,离休前的任职就是国防大学教授。
只是,他承父业“承”得实在不易。
在最该读书的时候,正赶上无书可读。于是,1969年底,不到16岁的他穿上军装,到安徽池州军分区当了一名小兵。一年后,他被调到省军区司令部;再过一年,他有幸被选送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学习。
直到今天,他对这半年的培训学习仍心怀感激。是这次培训在他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培养了他自学的兴趣。这之后几年,在别人打扑克下棋的时间里,他自学了大部分高中课程。电视上开办英语讲座后,他又跟着自学了英语。
1983年,已是“而立”之年的于国华考上安徽大学开办的夜大中文班,成为一名夜大生。第二年,他又考上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指挥系。两年后,他作为全班100多名学员中两名全优生之一毕业,获大专文凭,并荣立一次三等功。
1988年,于国华报考国防大学战役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被录取。关于这次报考,他强调是为了提高自己,创造条件在部队长干。他说他对部队太有感情,不想脱下军装。
1991年,于国华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员;1994年,当国防大学获得军事学博士授予权时,他毫不犹豫
就报考了战役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录取后师从展学习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对于攻读博士这3年的学习生活,他这样简单地作了概括:“没有晚上11点前睡过觉,也很少看电视电影,基本上是一个人很孤独地面对电脑……不过,军事学的世界很精彩,一旦钻进去,不觉其苦,反觉其乐。”
他的博士论文是《现代进攻战役主要问题研究》。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际,他正在紧张地作出国讲学准备。
回顾自己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兵成长为军事学博士的经历,他感慨:“个人的成长当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但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追问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他想了想,说出3个字:“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