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1997-07-15 05:30
读书 1997年4期
关键词:哈耶克强权个人主义

蔡 晓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在都柏林大学的第十二次芬利演讲中说,我在准备本文时,考察了一些有关“个人主义”的标准描述,这使我几乎开始后悔自己曾经把所信仰的思想和这样一个被如此滥用和误解的术语联系在一起。

由于“个人主义”这一术语最早是同“社会主义”一词相对立,由圣西门首先创立,因而“个人主义”一词不受社会主义者欢迎甚至切齿痛恨是必然的。但正如圣西门所说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乃至现实社会主义有很大差别一样,个人主义这一术语从创立以后,它的内容早已朝各自不同的方面演化。根据我的理解,个人主义不仅是理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键概念,同时也是构筑斯密以来信奉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基石。更进一步说,理解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对透彻把握目前我们论及最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哈耶克必然倾注全力加以澄清。从他极力把真正的个人主义同笛卡尔学派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加以区别,就可发现一条基本的思想脉络。

在笛卡尔那里,理性是统治一切的法则和最高权威。他眼里的世界就像一架精巧的机器,而人类的理性不仅能窥透全部的奥秘,而且人类社会可以经过理性的规划、设计而臻于完美。笛卡尔不仅坚信社会是可以用理性来规划、设计,而且还认为,如果有统一的目标、由绝对权威的理性来规划、设计,一个完美的社会就会摆脱愚昧而展现在你的面前。在这里,任何自发的、非理性的因素都是有害的,都应加以摒弃。可是哈耶克却没有这么乐观。根据他的看法,以英国经验主义为传统的思想里,始终对理性的这种能力保持怀疑。这种怀疑终久导致两种不同的思想源流。哈耶克坚信人类许多伟大的制度都是无意中形成而被发现的,并不是出自于某个天才脑袋的理性设想。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及理性的限度问题,在哲学上肇始于康德。康德证明了人类无法凭借理性把握一切事务。如果理性不知趣地试图越过规定的限度向所有领域入侵则只能陷入二律背反,理性终久要被理性所谋杀。普遍理性的化身——上帝终于被人们用理性谋杀了。“上帝死了”。这是尼采的语言。因此,哈耶克所讲的个人主义,从哲学上讲,就是对理性认识能力作适当的怀疑,继而给自发的、片面的、零散的个人经验保留一席之地。理性可以“给自然立法”、可以设定知识的主观形式,可以给自发性的个人活动限定框架,除此,它就做不了更多的事情。

当上述两种思想反映在经济学中,就形成哈耶克所认为的两种对立的经济思想。前一种思想认为,人类理性的计划完全可以代替自发、盲目的市场竞争机制,用有形的手代替那双该死的看不见的手。他们坚信统一的计划要比杂乱的市场干得更出色,借助理性可以形成完美的经济秩序。而后一种思想则宣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自发的、非理性的、至今尚不为人们所掌握的力量——市场竞争机制。哈耶克认为,这一发现不仅成为我们理解经济生活而且也是理解绝大多数社会现象的基础。这种自发的力量不仅形成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并且这种秩序要比任何一个权威机构或天才人物所设计的社会更加合理和符合人的需要,因为人类事务中所发现的绝大部分秩序都是个人活动不可预见的结果。个人主义的真谛就是,给予个人充分的选择自由,人们凭借自己的判断进行经济活动,由此所获得的结果要优越于由一个权威机构规定统一行动所获得的结果。作为这一思想的沿伸,他们坚信经济学中的价值并没有客观的基础,只是基于人们对物之效用的主观评定,其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而边际效用又由市场中的供求状况决定。

由于哈耶克纯经济理论的色彩,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必然涉及对国家、政府的看法。哈耶克并不一般地反对国家和政府,而是强调要对所有的强权或专制给予严格限制,尤其反对利用强权来规划经济组织或经济协作。他认为能够或应该由国家或政府有意识造就的那部分社会秩序仅仅是全部社会秩序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社会秩序则是自然形成的。哈耶克对非政府的、民间的、自发的社会组织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因为自愿组成的联合团体通常比国家用强迫力量形成的更加有效。强权可以驱使人们去建造金字塔,去完成一项伟大的工程,却不能完成工业革命这样的壮举。哈耶克的洞见使我想起中国近代伟人们的见解。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始,都认为中国人太自由、太散漫,以致于一盘散沙,原因就是个人主义作祟,自由主义太多,因此集体主义、统一的意志是当然的选择。但根据哈耶克的看法,这种状态恰恰是专制主义太盛的恶果。因为在国家统制一切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缺乏自发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人们变成孤零零的个体,扼杀了个人之间任何有创新的活动,一旦强权暂时消失,一盘散沙的状态自然不可避免。正是专制才造成哈耶克所痛恨的“个人主义”——个人之间彼此对立,缺乏基于个人自发形成的组织。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他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个人自发、自愿活动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哈耶克的思想远比现在某些人的见解深刻得多,或者不明事理而全盘接受,或者借口不符中国国情而加以简单拒斥。哈耶克不同于他的先辈米塞斯,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西方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宽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知识分子毕生殚思极虑的主题就是证明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怎样才能建立在一个确凿无疑的基础上。他们梦想寻求确定性的知识,可是最终都失败了。罗素在代表他最后哲学见解的《人类的知识》的最后一页作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确的和不全面的。”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奥]F·A·冯·哈耶克著,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版,2.65元)

猜你喜欢
哈耶克强权个人主义
浅析个人在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中的地位
不要种下强权的种子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通往奴役之路》
论哈耶克自由观的特征
狮子:我是大王,我怕谁?!
无法沉默的爱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
个人主义能克制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