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谱成
《贺新郎》词的产生
苏东坡的一生,前后在杭州居住的时间最长,其次就算是黄州了,在杭州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建树颇丰,政绩卓著;在黄州度过了他一生最轻松的日子,使他的文学作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个性和情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
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除了会审讼案外并没太多的事情,因此他一有机会就游山玩水,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酒宴与祝典中与歌妓尽情玩乐。
初夏的一天,风和日丽,杭州城里的府僚与文人学士设宴西湖,丝竹管弦,飘荡四方,但歌妓秀兰迟迟未到,派人去喊,才姗姗而来。问她原因,她说,洗澡后困倦,就睡觉了。忽听叩门声,才知乐师们早到。苏东坡听她一说,也不再计较,但旁边的一位副官一直盘问秀兰。当时石榴花盛开,秀兰折了一枝,献给副官,以表歉意,副官见状,更加生气。东坡见秀兰处境尴尬,即席填《贺新凉》让秀兰咏唱。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秀兰婉转轻歌,情真意切,一曲未终,副官怒气顿消,酒兴已浓。后人称此词为《贺新郎》。
带着妙姬闻进禅房
东坡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三教九流都愿与他交往,他也广交结游,不拘小节,他与大通禅师过往甚密,大通禅师是圣洁的佛教徒,若单独见他必须先行沐浴,女人当然不能涉足禅房。东坡一次携歌女妙姬上山逛庙,突发奇想,带着妙姬闯进大通禅师的禅房,并向禅师行礼,大通对他的举止十分不悦,但东坡似乎啥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还要求禅师把诵经用的木鱼借给妙姬,他填了一首道歉词叫妙姬唱《南歌子》: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大通听了放声大笑,东坡才高兴地带着妙姬离开大庙,还向别人说,他们学了“神秘的佛课。”
“郑容落藉”,“高莹从良”
东坡第二次离开杭州回京城任职,再也不像元丰二年那么惶惶而狼狈了;因此,他路过京口,即今之镇江,还去拜访南徐太守林子中,并休息几天。林子中当然尽地主之谊,设宴招待东坡。宴会上有二名歌妓拿着木牒,类似今日的名片,那木牒上分别写了“郑容求落籍”,“高莹求从良”,并请求林子中批准;林子中也是一位喜欢逢场作戏的人,对郑容和高莹二位说:“你们去求今天在坐的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吧,只要他为你们写一首诗或填一首词,能表达你们的愿望,我立即就答应你们。”郑高二人早就钦佩苏的为人。更想得到他的恩赐;东坡听后,欣然命笔,在郑容的木牒上写道: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时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名声不负公。
接着在高莹的木牒上写道:
高山白早,莹雪肌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大家一看,原来是一首《减字花木兰》,各占半阙。并把“郑容落藉”,“高莹从良”嵌于句中,众人拍案叫绝,太守林子中也高兴地批准郑、高二位的请求。
醉意朦胧,诗赠李琦
东坡谪居黄州,政治上失意,但精神上富有,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与群众打成一片,找到实实在在的东坡了。他能静下心来从事诗、词的创作、佛教的研究,从而使创作获得丰收。
东坡虽居乡下,但他仍不忘结交游玩,黄州的徐大受太守经常约他去喝酒,长江对岸的朱寿昌太守也时常过来交谈,少不了带些好酒好菜来,还有他的朋友诗僧参寥,陪他足足一年,陈糙也多次和他住在一起,使他的生活并不寂寞,况且还有那么多的农民朋友,耕牛和可爱的黄狗。苏东坡有时喝得醉醺醺的,哼着“黄泥坂词”,蹒跚地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有时横卧在山间的石头上,看日出日落和山间的云升雾降。过着自然而闲适的轻松生活。
苏东坡是书法家、诗人,当时向他求字画诗词的很多。在他即将离开黄州时,他都向朋友们一一题赠;一个叫李琦的歌妓也向东坡求诗,恰好东坡此时已多喝了点,醉意朦胧,挥毫写下: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赠李琦;”这时东坡的酒劲上来了,醉卧桌旁,后来以“却是城南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续之。这诗一传在外,李琦名声大震,身价百倍了。
东坡一生参加过许多次聚会,几乎每次都应艺人之求,在她们的披肩或香扇上题诗,但他的诗格调清雅而艳。东坡与妓女的交往,只是趋于社会潮流,并没有风流韵事传于后世。苏东坡的一生,是多面的,恰巧是这五彩的多面构成文人心目中的苏东坡。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