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庆华
大家都知道哈佛用实例法教学。前一天我们领到了第一学期的教材。每门课的教材由几十份单行本组成。每份单行本就是一篇实例。但是实例法究竟如何教法,对我来说却是个谜。第一天,当我清晨8点来到教室时,已有一半同学坐在那里了。教室里灯火通明,没有窗子。座位呈马蹄形排列。
8点25分,全班90位同学到齐。
8点29分,教授进入教室。
8点30分正,上课开始。
第一天第一堂课是市场营销学。实例是就费尔德毯子公司的新产品展开讨论。教材首先介绍毯子的品种、销售渠道及市场竞争,接着介绍新毯子的特点,以及该公司生产的其他毯子。然后说明毯子通过百货公司和大众用品商店两种不同渠道的销售情况,并讨论顾客选购毯子的心理。最后要求学生提出一项营销方案。方案中要包括价格、利润目标、包装、设计、广告、经销渠道等多个方面。文后附有8幅插图介绍费尔德毯子公司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毯子的品种、颜色、零售价、批发价、成本与其工艺特点。全文长达24页。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市场营销学的人来说,这大量的信息似乎是团乱麻。没想到推销一条毯子竟有这么多学问。
第一堂课的气氛特别紧张。显然,每个同学前一晚都读过这篇实例,而且都作了准备。但是没有一个人此刻心里感到踏实。
教授似乎在一个一个地打量着学生。他缓缓地环视一周后,终于望着一位同学说:
“桑德斯先生,请你分析一下费尔德毯子公司的问题。”
顿时,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桑德斯稍稍愣了一下,便开始发言。他分析了毯子的市场、顾客的心理,又探讨了新产品的潜力、经销者的手法,最后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他的声音响亮清晰,只是稍显急促。
桑德斯刚讲完,至少有20个同学立即举起手来。实例讨论就这样开始了。
实例教学法是哈佛经理学院的传家宝。每个实例描写的是工商企业遇到的真实问题。有的实例似乎是从一个将军的角度叙述整个战局,有的则记录一个士兵模糊片面的印象。有时实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实例的最后,总是问你:
“你说该怎么办?”
实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同学强记内容,而是迫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其实现实世界也往往如此。我们不可能掌握一切应该知道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又常常混杂在一大堆纷乱的信息之中。现实世界中多半没有一种精确的答案,却有受时间、资源、人才等条件限制的多种选择。实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决策的能力。
实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经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到I的9个班,每班90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我被分配到H班。我们班上除了我这个中国人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牙买加、法国、韩国、哥伦比亚、津巴布韦等9个外国学生。有两个美籍华人同学。同学中有美国参议员的子女,有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理科生,有奥运会运动员,有西点军校的教官,有税务律师,有会计师,有银行家,有工程师。
无论学生过去学的专业是什么,第一年的课全是必修课。内容有会计学、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写
哈佛大学外景作讲演课、组织行为学、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管理模拟竞赛。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须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材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里,我们要分析800个实例。一篇实例短则一二十页,长则三四十页。每星期一、三、五上三节课,二、四上两节课。除了实例外,还发给我们与实例有关的背景知识、理论说明等参考资料。阅读分析一篇实例至少需要二三个小时。
经理学院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上课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上课发言不但重质重量,而且讲究时间性,满腹经纶,准备得再好,如果教授没有请你发言,就只好按兵不动,坐失良机。老师是否容易看到你举手,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坐的位置。
经理学院没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择业方面的心理学咨询。咨询服务处的校医每年大约接待700多名学生。上课发言感到困难是学生“就医”最普遍的原因。新生要是到了开学后第三个星期还缄口不言,恐怕就需要一些心理治疗了。第二年最普遍的就医原因是考试引起的焦虑和失眠。考试前失眠或焦虑本属正常,但过度忧虑,惶惶不可终日,则是犯了心病,得由MBA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专家开一贴心药。心病和其他疾病一样,越早发现,越早就医越好。即使是杯弓蛇影,一场虚惊,那也无伤大雅。因为保密是医德。
不过,不管求什么心理学家的指点,哈佛经理学院恐怕终非神经脆弱者的安乐窝。
(摘自《哈佛管理学院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