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玲 姚剑琴
产后抑郁症是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存在,但由于历史的社会因素和医学科学的不发达,因而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虽然1858年路易·玛丽首次对产后抑郁症有所揭示。但仍被人们予以否定。真正令医学界认同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英美日等国对产后抑郁症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才被世人重视。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产后的3~4天(少数在产后1~4个月)内发生,产妇情绪波动,烦闷或焦虑、烦躁、哭泣、失眠、不思饮食等。发病率占产妇的17.9%左右,是非产妇发病机率的15~20倍之多。多数人1周后不治而愈;但约有6%的人可有症状加剧。进而高度抑郁——躁狂、精神错乱、谵妄,甚至步入精神分裂症样状态,最后发展成为精神病患者。后者有可能导致家庭解体,小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产妇轻生以及婆、娘两家发生民事或刑事纠纷。这不能不说是对产妇的一大威胁。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与以下因素不无关系:
一是生理性因素:分娩之后,身体为适应无妊娠的生理性需求,迅速调整内环境,尤其是内分泌系统。如前列腺素水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女性激素值急剧下降到孕前水平,催乳素分泌急剧增加等等,这些变化,从生理角度来讲,都要在产后10小时至8周内调整完毕,从而对生理平衡造成冲击。成为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的客观物质基础,尤其对原有间脑一垂体系统有缺陷者,抑郁症更易发生。
二是环境因素:产妇临产和产后的一系列环境和角色的改变,是人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诸如分娩可能带来的风险,分娩方式、产褥期是否有合并症,怎样做母亲,怎样抚育新生儿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引发产妇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生产和产后周围人的态度,特别是丈夫的关照和体贴程度,对产妇来讲最为敏感。些许的疏忽,也会使产妇发生喜怒哀乐的急骤变化;家庭成员对新生儿的态度,如重男轻女的家庭,一听生个女儿,态度上立即来个180度大转弯。可致产妇极度悲伤,心情压抑;有的由于分娩增加支出。使家庭经济更加拮据,住房更为拥挤,也可诱发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或症状的减轻,以及防止精神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1,提高孕妇心理素质,使其认识到分娩、养育等是一个女人必然的生理过程,应取科学态度,进行相应的产前检查和咨询,消除疑虑和恐怖,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丈夫对孕娩的妻子赋予比平时更多的关心和生活上的帮助。尤其临产和产后的几天里。最好形影不离。使其消除孤寂和增进安全感。
3,饮食上要适口,给其喜爱的食品,并且少吃多餐,满足产后营养需要。卧室注意通风但卧铺又要避风;环境安静舒适,确保睡眠和休息。
4,家庭和睦,对新生儿不论性别差异,一律热情相待。
5,有抑郁症现象出现,应密切注意,如2周后不见症状消失,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应到精神科就医,防止发展为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