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我为你的明天担忧

1995-08-22 03:33彭建梅
中国青年 1995年7期
关键词:四中三亚市校门

彭建梅

海滨,椰林,高耸夺目的大酒店,优雅舒适的别墅,

三亚的每一寸土地都展示给我一种勃勃生机。在这样的氛围,我却了解到,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的开发,三亚市一些中小学校园被侵占、被蚕食的现象很严重,属于孩子、属于明天的土地在今天就被生吞活剥了。据报道:市政府于1992年11月18日将三亚市第一小学临街的部分校园以1853.54万元拍卖给三亚国际奥林匹克房地产公司使用。按照与政府20%分成和各种赔偿,学校得了368万余元建一幢教师宿舍楼。

这是三亚第一次房地产拍卖,也是创三亚地产最高纪录的一次拍卖(5000多元/平方米),还是三亚最有影响的一次地产拍卖。

我来到了这所学校。

虽然是新工休制的星期六,一小的学生显然仍沉浸在集体的欢乐中,他们正在文艺汇演。天真、纯洁的童声合唱,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身前随风飘扬的鲜艳的红领巾,构成一幅具有永久普遍意义的“青春少年”的画卷:少年的天真烂漫、风华意气亘古不变。

欢乐的学生群中,我找到了一小的两位校长。他们在听完我的来意后,原来面对孩子的笑脸突然变灰了:“新华社内参发过了,中央电视台也来报道过,有什么用?地皮拍卖了,学校也还是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显然,他们对我的采访表示出一种先入为主的失望和激动:“看看这些孩子就知道,与少年天性相连的这块土地与别的土地不一样,与开酒店的地不一样,与作写字楼的地不一样,与用作商业大厦的地不一样,我们不能以同样实用的标准来衡量校园这块地的价值。”

待两位校长平静下来,我得知,一小是市直属重点小学,全校有32个班,18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教师,也是海南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小学。但作为重点小学,教学条件却不好,至今没有图书室、实验室、体育室等基本设施。从1987年起,除了教师的工资及少量医疗费外,市政府没有拨给学校别的经费。为了解决教学经费困难,学校被迫把临街部分的围墙临时改建成小商店出租,这样每年约有一二十万元收入勉强维持各项教学支出。

现在,市政府不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意见,将学校的黄金地段卖掉,既断了学校的财路,又萎缩了校园,学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要重视教育,这个道理政府领导不是不懂,他们是懂的,只是谁来做呢?”说到此,两位校长平和了一些,“教育有法,城市规划也有法,教育法与城市规划法冲突,谁服从谁?”再说,学校的效益看不见摸不着,而建一座大楼却眼见为实,口说有凭,做官的谁不知道做好看的事情?谁会愿意舍本填教育这个无底洞?谁能在这儿做官做到这么多年——做到教育出成绩?

我想起刚到三亚时,一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给我讲的一段经历。他说,他在新加坡看到一些黄金地段大面积的地用来种草种花,真是奇怪。若是在三亚,甚至在大陆的许多城市,早就用来盖楼了。

的确,新加坡的地皮是够珍贵。可是新加坡人在其城市规划时给草、花都留有余地,想必是不会不给孩子留一块适当的地盘的。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是不是也能把孩子、花、草等因素考虑进去?我们的房地产开发能不能别只盯着钱而兼顾一下教育?

三亚市第三小学,也中东方红小学,是三亚市河西区的重点小学。全校1570名学生。1987年与某台商联营,把校门正面的近1000平方米地让出50年,兴建“夏威夷大酒店”。但自1994年酒店开业以来,酒店垃圾和噪音已经严重影响学校教学。

三亚人告诉我,找到有名的夏威夷大酒店,就找到了三小。可是我很容易地找到了大酒店,却费了番功夫才找到三小的校门。原来,三小的校门就是酒店的侧门通道。

穿过酒店侧门通道,进入三小校园,有一种特别奇怪的“跨过学校校门”的感觉。我情不自禁回顾这特殊的校门:“尊师重教”四个红色的大字——刻在“校门”上方、酒店背面的墙上——突兀面对着我,让我却步,令我严肃沉重起来。而酒店发电机房发出的轰隆隆的噪音和堆放在操场上的酒店垃圾传来的阵阵异味让人心烦意乱,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充耳鼻不闻地玩耍,或许他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不过,学校的一位校长告诉我,老师对这种噪音和垃圾异味都很不适应,严重影响教学。而且四周的高楼大厦封闭着学校,校园既不开阔,通风也不好,这些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既然出租土地给学校和孩子带来这么多害处,那为什么学校还要明知故犯?“这是不得已呀!”学校经费紧缺,不与大酒店搞联营,就没有经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又是钱的问题!走到哪儿采访,最后问题都是出在钱身上。可是教育经费难道真的只能靠出租校园来支撑?难道新加坡的旅游事业也是靠牺牲教育来发展的?

正想到此,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原来有几个调皮的少年将足球踢到教学楼的窗户上,击碎了几块玻璃。这时,校长不得不当着我的面,喝问:“是谁踢的?”几个满头大汗、喘着粗气的少年怯目圆睁来到校长身边,自知闯了祸,人人自觉地报上姓名、班级,并表示愿意赔偿。校长向我解释,因为学校操场太小,学生做早操都容不下,只有这小块地可以打打篮球。学校多次教育学生不允许在这一小块地踢足球,可是这儿的孩子特别爱踢足球,屡禁不止。校长话音未落,又见三五位少年兴致勃勃踢着足球来到了操场上,校长喝令,几位少年收起脸上的笑容,低头嘴里嘟哝着什么,依然我行我素地踢着足球。就这样,校长一边和交谈,一边不时地喝令这帮踢球的少年,而我也是耳听校长谈话,眼观操场上的足球,心却跟着踢球的少年一起走:可怜他们挥洒天性的场地被联营的酒店、商店占去了!唯愿这种人为的鸟笼式环境不要把这些可爱的少年变成笼中之鸟!

1990年,下洋田居委会把四中1100平方米的土地拿来与三亚市海外公司搞联营,建造大厦,学校多次找市政府要求解决问题无效。结果“海外公司”把学校面向马路的大门堵死,如期盖起了大厦,并声称还要在校园里再搞一个化粪池,作为大厦的配套设施。与此同时,三亚市委招待所的职工董永好,也凭借自己住房靠近学校的条件,扩建两座6层大楼出租给外地公司,侵占大片校园无人追究。

星期天,我拿着地图冒雨去找这所学校。按照地图所示,该校就在河东桥头的大马路旁。可是我转了半天,臭水沟旁一段破旧的围墙圈起来的就是四中。

四中的校门,不过是围墙上打的一个豁口而已。狭小的校园像个污水坑,从校门到教学楼必须涉水而行。校长看见我立在校门口束手无策,苦笑着说,“上次新华社的张传宣记者就是挽起裤腿过来的。”我按照校长的提示,提心吊胆,总算没有过分狼狈,涉过了校园的污水坑。

面对学校这种窘境,校长指着周围的大楼告诉我,这些楼占的全是学校校园的地。如今只剩下这巴掌大的地方,连修个厕所的地方都找不到,孩子们要上厕所,就得跑到校外四处去找。而且新盖的这些楼房还严重破坏了学校的下水道,校园里长年积水成灾,学生不仅不能搞任何体育活动,下雨天,学生必须赤脚涉水到校门外去找厕所,情急之中,有的孩子只好在教室门口毫不避人地撤起尿来。(怪不得刚才我一进校园就闻到一股熏人的臭味。)

据说,到本世纪末,三亚要建成国际滨海旅游城。难道这种浸在臭水沟里的校园能生长出未来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优秀的导游、良好素质的三亚人?

校长还告诉我,这个校址原来是下洋田小学,也叫五小,属下洋田居委会管辖。1985年,四中没校址,就设在这所小学里,现在既不能叫四中,也不能叫五小,而这所学校在河东区,所以就叫河东学校。1985年建校时,当地政府规划的校园面积为5000平方米。当时因资金缺乏,学校盖起一座3层教学楼后,便无力拉围墙了,随着三亚城市建设的加快,这块过去较荒凉的地方逐渐变成了“风水宝地”,也变成了侵占校园者的摇钱树。

几年来,领导下来考察,都讲条件这么差怎么办学,但只是讲讲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措施。

想当初,只有小学,校园还有5000平方米,现在中学加进来了,校园却只有2779平方米。真不知道教育是发展了还是萎缩了?

带着基层学校提出的问题,我找到了市教育局廖局长。

我说海南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是开发和建设的需要,省政府都可以搬家……廖局长打断我的话,明确告诉我,学校不能随意搬家,因为要照顾孩子就近上学。

然而,市教育局的冼上海督导还告诉我,三亚从1987年升为地级市以来,原有的中小学校园在萎缩,新建的学校找不到校址安置。四中设在下洋田小学。五中寄托在实验小学。已有初一、初二两届学生的五中,今年计划招10个班,可校舍、地皮还不知道到哪儿去找。按照三亚市的发展规划和国家义务教育的要求,三亚新建的学校数目还要翻一番,才能容下不断增长的学生数目。

可三亚市区的地皮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学校怎么扩建?能把已经建在校园的酒店、商业楼拆了码平吗?城市规划能不能把目光放得远一点,给明天留一块发展的地盘?

近年来,三亚的滨海旅游城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三亚人也骄傲地自称三亚是“东方夏威夷”。然而,三亚原是历代封建王朝贬谪“逆臣忤子”的蛮荒之地,教育基础很差,人口素质不高。如果说基础设施决定着三亚今天的辉煌,那么基础教育则是三亚的明天和希望。在本世纪末把三亚建成国际滨海旅游城的蓝图中,如果急功近利,不重视基础教育,不突出孩子的位置,三亚的明天怎么不让人担忧呢?(摄影:张传宣)

猜你喜欢
四中三亚市校门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风雨中陪考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别让校门隔开知识与生活
一兜橘子
江西省瑞金四中举行“微爱包裹”捐赠仪式
樱桃萝卜在三亚市试种试验
三亚市典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其优化
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在三亚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