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铃
印度,这个哲学和宗教的故乡,它和埃及、巴比伦、中国、中央亚美利加,一向被称做文明五大古国。但是讲到文化生命的悠久、方面的纷繁、内容的幽深、各部门的尽先发达,别国似乎还远赶不上它。尤其是哲学和宗教方面,它在古代已然辉耀着灿烂的光芒,就是拿欧洲近代国家来比也不嫌有什么愧色。所以要想讨论思想文化时,把印度文化搁在脑后不谈,那简直是笑话!
然而,在这不可解的神秘之邦,它的文化是朝着多方面发展的。在它的古代一方面有梵教和大乘佛教等幽妙的唯心哲学流布着,一方面又有极端的怀疑主义、肉欲主义、唯物主义等顺世外道的思想同时并存着,就是同在印度宗教的圈子里,一方面有自饿、投渊、赴火、自坐、寂寞、牛狗等苦行外道;他方面又有五欲坚著,耽溺于嬉戏娱乐,把放荡受用当做现法涅
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印度本身乃至欧美、日本和中国的学者议论颇为分歧,我们现在且举二十世纪初年的两个印度学者的说法来代表相反的两方面:
一九一五年的春天,现代印度哲人阿难陀·阿
这种把印度文化立脚在哲学宗教上的神本主义的见解,一向被很多学者所采用。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却有和它恰好相反的人本主义的见解,以为印度文化和近代欧洲相同,也是向八方发展人性。在一九一六年,印度学者萨克尔博士(Benoy Kumar Sarkar)曾经刊行《印度文学中的恋爱观》(Love in HinduLiterature)一书,他以为关于性的事项占据印度人本主义的大部分,所以性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成分。许多文献都可以证明性是印度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主题。照萨克尔所说,性在印度宗教教义和实践的构成上无疑地占着有力的地位。
以上这两种不同的见解,都只提到半面的真理。事实上,印度文化是综合包容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从佛教以前婆罗门教的圣经《百步祭书》和附在各祭书后面的《优婆尼沙昙》(即所谓“奥义书”)里所记述的来看,在印度古代,各方面的学艺已经分科发达了。所以研究印度文化的复杂性,才不致有陷于一偏的错误。
关于印度文化的灵的方面,几千年来已经宣扬阐发得差不多了,我现在想拈出那大家所不常谈到的肉的方面来说一说。
古代雅利安人的四“种姓”虽然隶属不同的阶级(Vama),但他们都拿寻求“四宝”(Chathr-Bhadra)作根本的对象。所谓“四宝”是指着“欲乐”,“资财”,“艺业”,和“解脱”来说的。在
仁者当知,人有四姓:一、婆罗门种,多修口业;二、刹帝利种,多修手业;三、吠舍种,多修田业;四、戍达罗种,修驰逐业;其余杂类旃陀罗等,皆多修习恶律仪业。然此四姓及余杂类,习业不同,居处亦异。从少至老,所务难殊,指崇四事。云何为四?一、修持艺业,二、营办资财,三、共受欲乐,四、各求解脱。言艺业者,并从共齿,以至壮年,各于其伦,习学其事。若婆罗门,修智慧,图书印记,纬候阴阳,身相吉凶,围陀典籍。刹帝利种,增修射御,政在养人,政在禁暴,弦歌悦众,惩罚不庭。吠舍田业,播种耕耘,粮聚仓储,人天国本。戍达罗种,通商有无,兴贩往来,务滋货殖。言营财者,艺业既成,咸务自事,各于其党,兢构资生。言受业者,既丰资财,卜定厥居,婚乐宴游,姿娱声色。言解脱者,要言二类:一、婆罗门、刹利王种,发既斑白,年逾五十,力迈色衰,厌世求道,情深出要,咸谓真修,所习既殊,师承自异,九十六种各业本宗,或求生天,或计解脱。二者释种如来弟子,三乘学人,服甘露味,修习慈悲,利益群品。如是种种邪宗正宗,在家出家,精心道检,皆依王国,而得住持,并因我王演化流布。
由此看来,古代印度各种姓的人在悠久的现实生活中都经历艺业、资财、欲乐诸过程,然后才打算努力达到最后理想的解脱境界。除去释种如来弟子以外,大都在“既丰资财,卜定厥居,婚乐宴游,姿娱声色”以后,直到“发既斑白,年逾五十,力迈色衰”才“厌世求道”,可见他们对于欲乐是看得很重。从欲乐(kama)的字义来讲,广义是人生一切快乐,狭义是指快乐中主要的爱欲和性欲。印度的圣哲十分承认性的尊严,并且理解种的保存是一切生物普通的根本欲求。他们允许民众合理的享乐,在一夫一妻的道德律下所行的性欲满足,认为是“正淫”,决不看做罪恶。所以《翻译名义大集》第二百十六项所列的“十八明处”第二为“春方”(Vaishika)。统括印度古代学艺的《三十二明》里“欲乐论”也算一项,并且印度医方八分科中特设有“强精药科”,这都可以反映出印度雅利安族对这方面并无禁戒。
再说,古代印度所谓“六十四能”又有“外能”(Bhaha Kala)和“内能”(Abhyanara Kala)之分。外能指着治病法、战斗法、星宿法、祠天法、歌舞、论议、问难法等;内能指着拥抱、接吻、爪的搔伤、齿的咬伤、性交、呻吟、拟男性交、唇交等。前者见于唐代道暹所撰《涅
有三本关于这方面的书,都是英国甘伯尔教授(Prof.H.S.Gamers)从梵文译成英文,在Amritsar地方的Brimohan书店出版的。书名是:
一、《嬉戏论》(Rati-Shastra)出版于一九三二年。一本是《印度的性学》(TheHinduScienceofSex),全书都用印度湿婆天(Siva或Shiva)和他的爱人婆婆弟(Parvati)对话的体裁写成。Rati是从语根Ram孳衍来的,原来含有放纵、嬉戏等义;Shastra有科学、学问的意义,旧译作“论”。这本书共分二十章,159页。
二、《爱神的舞台》(AnangaRanga或TheStageofLove)是一九三三年出版的。Ananga是印度爱神的名字,直译An,此言“无”,Anga此言“肢体”;Ranga和Rati同出于语根Ram,直译为“游戏的地方”(Thesportiveplace)。爱神何以含“无肢体”的意思呢?这里有一段故事。相传印度古代魔鬼闹得很厉害,除非有湿婆天生下来的儿子才可以诛灭他们。不过那时湿婆还是个净修的童身,大家便想把喜马拉雅山山神ParvatiRaj(译言山王)的女儿婆婆弟(Parvati)配给他。怎奈湿婆终年闭目静坐,既然看不见婆婆弟的容貌,如何能对她发生爱情呢?于是爱神自告奋勇,想拿弓箭把湿婆的眼睛射开。果然他一射就把湿婆前额中间的第三只眼睛射开,登时就冒出三昧真火把爱神的肢体烧掉!后来湿婆虽然和婆婆弟结婚,他们生下来的儿子六面神(Shanmukha)苏布拉满耶(Su′-oramanya)也把魔鬼杀掉,但是爱神的肢体却为这一对情侣牺牲了。因此Ananga就作了爱神的名字。这本书共分十章,计本文224页,附录118页。
三、《欲乐经》(KammaSutra)一九三五年出版。著者叫“犊子”(Vatyayana)。是“印度关于恋爱最古而且最有名的书”。kama出于kam,直译为“欲求”;Sutra原义“线穿的小袋”,译云格言(Apho-rism),旧译为“经”。全书共分六卷三十章,计312页,附录38页。
这三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概括来说它们所讨论的主题不外下列几项:
第一,择偶的标准(假如我们用“壹”代表《嬉戏论》,“贰”代表《爱神的舞台》,“叁”代表《欲乐经》,那么,这一项见于“壹”,页5与页3;页153至页173;页169至176。下仿此)
第二,“做爱的艺术”(叁,页175至页202,页245至页257。)关于这一项《嬉戏论》和《爱神的舞台》两书里并没有讨论到。
第三,男女的分类(壹,页12至页32。贰,页41至页47;叁,页75至86。)他们把男人分成“野兔”、“牡牛”、“公马”三类;女人分成“牝鹿”、“牝马”、“母象”三类。牝鹿和野兔、牡牛和牝马、母象和公马,都是合适的配偶;反之,牝鹿配牡牛、牝马配公马,就算阳盛阴衰;若是牝马配野兔、母象配牡牛,那又不免阴盛阳衰了。关于各类男女的鉴别,书里都有详细的描写。
第四,情素(EroticElement)。女性身体上的循环和上弦下弦的关系(壹,页12至页30;贰,41至页47;叁,页75至页86。)
第五,六十四内能(壹,页76至页81,页143至页140;贰,页175至页222;叁,页89至页117,页125至页158。)关于“六十四”(Chatush-Shasbti)的解释,有的说这部分共有六十四章。有的说,这部分的著者叫潘查罗(Panchala),另外有一个人能够背诵《梨俱吠陀》里含有六十四段韵文,叫做Dashatapa。
那一部分的,也叫这同样名字;这部分所以叫做“六十四”,有点儿借重《梨俱吠陀》的意思。另外有人以为,这部分所包含的拥抱、接吻、吮舐、指爪搔伤、咬伤、卧倒、呻吟、拟男八项,各有八种方式,所以合成六十四的数目。但是犊子却说,这个数目不过是偶合,恰好像七叶树(Saptapara)的叶子未必是七个,五色谷(PanchVarana)的颜色也不见得是五样。照书上所写的细节,后一说比较合理一点儿。
第六,春方明(壹,页150至页159;贰,页85至页151,又,页229至页343;叁,页291至页306,又,页335至页350。)这是许多传说中的“验方”,不过从现代医学的眼光看,难免有些过于神秘。
关于以上六项的细节,这里不能也不便详说。但是,我们可以简括地比方说,它和波斯的《香园》(PerfumedGarden),叶德辉的《双梅影
总之,我们如果承认印度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固然不能以肉掩灵,同时也不可以灵掩肉。惟其知道佛教徒以外的怎样纵欲,然后格外可以了解《善生子经》所谓“邪淫六变”,《大智度论》所谓“邪淫十罪”,以及《法句经》所谓“蔽屋不密则雨漏,摄意不行则淫佚忽穿”云云,是从什么背景产生出来的了!
然而,人毕竟是人。所以在深山苦修多年的小沙弥,一旦进城,最喜欢的还是“老虎”!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作于北京宣南之双??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