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善
人们常说东北三省是我国的工业“巨人”,其实,支撑这个“巨人”的主要是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东北三省科技人员数、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数均居全国各大区前列。
然而,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科技人员和成果“北方开花南方结果”的现象悄然出现。“巨人”经受着严峻的困惑和挑战。
近水楼台不得月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景遐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某省召开的一次科研成果交易会上,有400多位厂长经理参加,所里展出的科研成果竟无人问津,最后不得不拿出38项实用性强的成果白送给企业,此项决定即使写出告示又做了广播,也只有7位厂长前来过问。景遐斌说:与这些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所有位工作人员到江苏泰兴市出差,随身带了一本科技成果资料汇编,市里听说后如获至宝,纷纷找到这位工作人员,一天之内便达成意向书15项!
论实力,东北三省共有科技人员320多万,其中辽宁省科技人员总数达162.49万人,居全国各省市第2位;黑龙江省科技人员66万人,居各省市的第13位,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7%,比全国的1.8%高出0.9个百分点。中国科学院有12个分院,东北就有2个,直属科研所13个,这些科研人员每年研制成功并经省部级以上单位鉴定的科研成果数千项。然而,不仅转化率低,即使转化,许多成果也流到南方,尤其是流到东南沿海一带。东北某省14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统计,在1670项科研成果中,实现成果转化的有1571项次,其中向省内转化的有779项次,向省外转化的有792次,分别占成果转化总数的49.6%和50.4%。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每年通过省级鉴定的成果近50项,省内转化的仅占1/3,其他均被南方省区吸引去。哈尔滨工业大学鉴定成果百余项,仅有30%至40%在省内转化。这些科研成果南流后,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的形成了产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东北三省科技管理部门的同志说:应该看到,科技成果既然是商品,就具有在流动中转化的属性,但这些年的状况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单向流动,而且流量越来越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具有人才技术优势的东北人,近水楼台何以不得月?
缺乏竞争意识,思想观念陈旧,是东北厂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哈工大18系教师研制成功真空镀膜玻璃,某市一家企业领导闻讯赶来,2万元转让费还嫌责。就在这时,南方某市长听到消息,开着汽车赶来,当场决定投资2000万元,而哈工大则以技术入股,双方合建企业后很快见到效益。校科研处张秋道副研究员深有感触地说:东北有些企业领导思想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总希望学校把成果白给才好。缺少风险意识,是东北厂家的又一表现,哈工大在王经三教授研制成功镉镍电池后,校科研处长主动找到某市一家电池厂洽谈转让事宜,企业领导思前顾后,担心销路不好,不敢要。没料广东江门电池厂厂长李就出其不意地找到了王经三,花15万元搞中试,建起厂房生产,日产电池1万支,90%销往国外,工厂一跃成为全国明星企业。
经济机制不如南方活,是科技主管部门的普遍反映。在吸收科研成果时,大中型企业不如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不如乡镇企业。东北三省国营企业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多,而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南方省市集体乡镇企业十分发达,在吸收科研成果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三省科技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尤其强调,承包经营带来的短期行为,是妨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对短期难见效、投入资金大的技术改造项目不愿主项,有的企业领导只管承包的三五年,工人能开出工资、发出奖金就行了。黑龙江省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在企业中推广密闭式冷凝水节能新技术,连着走了好几家企业,厂长们都说这项技术好,就是不想上,有的怕搞不好出了问题承包期内不好交待,不如安安稳稳过日子;有的眼看承包到期,投入资金过多,不愿为下任厂长做嫁衣裳。
打官司的烦恼
科技人员最怕打官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艺系教授王滔研制成功可以取代同类产品的封头旋压设备,一家企业对这项技术很有兴趣,成果在企业转化后形成生产能力,企业获得大量利润。王滔提出作为技术转让,请厂方付费,厂方却一改合作初期好话说尽的态度,不承认是技术转让,说这一设备是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搞出来的。王滔据理力争,坚持索要,厂方递到法院,讲了一大堆“理由”打官司,弄得王滔教授心灰意冷。
前几年绦纶很紧张,长春一家研究所研制成功利用绦纶废丝做增塑剂技术。东北某市一家企业听说后,以2万元技术转让费拿到了成果,由于企业动作缓慢,拖了2年以后才进行中试。但这时绦纶行情已发生变化,原料涨价,生产的产品不赚钱了。这本来是市场经济寻常事,与技术本身无关,但企业却以技术不成熟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研究所赔偿10万元。法院先后开庭3次,每次都要把所长和有关科技人员传到
法庭。这个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对记者说:那些日子,又要忙所里的工作,又要应付法院,搞得焦头烂额,虽说最后胜诉了,但却伤透了科技人员的心。
如果说这些科技人员仅仅受到打“官司”的困扰,那么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就没有他们幸运了。原抚顺市石油化工厂有位副总工程师应一家化工机械厂聘请,以“星期日工程师”身分,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该厂作技术服务,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使这家机械厂顺利完成客户设备加工任务,创造了100余万元产值,创利税40余万元,企业也付给这位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费6500元。1990年5月,他被起诉,并以受贿罪判刑3年。沈阳有两位高级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给一家乡镇企业搞技术咨询服务,分别获得咨询费1.35万元和3。25万元,后来被捕,1992年3月以“取保候审”形式放出。工厂停发了他们的工资和一切福利待遇,法院没收了全部技术咨询费。
辽宁省信访办公室的同志介绍,科技人员因技术服务收费问题的上访越来越多,是近些年信访工作中少见的。科技主管部的同志说,与东北厂家打交道,发生的纠纷多,一些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允许的也被视为非法,一旦告到法院,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常常败诉,这就使得一些科技人员不愿与东北的厂家打交道,唯恐不小心陷入官司之中。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政策却宽松得多,发生纠纷也很少,科技人员可以放开胆子干。沈阳市科委的同志说,打“官司”判刑,看起来是一两个科技人员的事,其实是科技界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表面抓了一个人,影响的是一大片,许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被吓回去了。
北方之“花”能否在北方结果
科技主管部门认为,改变科技“北方开花南方结果”现状,首先要把科研人员凉了的心“暖”起来。
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真正落在实处,是当务之急。东北地区科技人员的突出感受是,对知识、人才价值的认识,北方不如南方。在珠海,我国第一家利用外资创办的科研实体——益士文化学电源开发中心总工程师王玉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应该承认,广东的工业基础、人员素质是不如东北的,但他们具备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观念新,尊重知识的软环境好。”这位哈工大的高材生说,在东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这里是用武无英雄之人,在东北想办成一件事,层层设卡,在这里就方便多了。我们的中心成立后,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多次来看望,他对政府工作人员说:“只要‘益士文的王纪三教授科研需要,一律开绿灯。”东北的市委书记能做到吗?珠海重奖科技人员后,市民并不感到惊奇,认为受之无愧。而哈尔滨重奖市中药二厂工程师郎伟君15万元,却在厂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就连厂党委的一位领导都说:“郎伟君一个人都得了,太贪了。”在舆论压力下,郎伟君不得已把钱捐给了母校和家乡,风波才得以平息。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蓬勃发展,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紧迫感。今年6月吉林省作出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规划,提出到2000年,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达到80%,成果推广率要达到40%。辽宁省、黑龙江省都作出大力推进物质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对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咨询服务、业余兼职制定了优惠的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
东北地区一些企业的实践也表明,只要政策措施得力,优化环境是能够吸引人才和技术的。沈阳波级管制造公司向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发出千余封邀请信,请科技人员为企业振兴出谋献策。短短一年,公司召开17次新产品推广应用和新技术研讨会,建立了一支分布各地的由3769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庞大信息网络。厂长佟恩光响亮提出:谁有科技项目需要试验,我们无偿提供场地和经费,成功了,科技成果属你们,我有偿转让;失败了,费用由我承担;凡愿到我公司落户的科研人员,上浮4级工资,没房的给买房子。这家公司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众多科技人员。朝阳市有位工程师研制出旋流除污器,因无人提供资金、无试验场地,放置一年多。佟恩光得知后,立即组织科技人员论证,7天后通知对方,出资进行试验,产品试验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这家公司一年开发了11项新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创利45万元,一下跨入全国同行业8大生产厂家行列。
哈工大校长杨士勤、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镇威等人认为:科技成果研制成功并不等于投入生产就能产生效益,一项科技成果被企业所采用,常常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一些企业领导之所以不敢贸然吸收科技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怕投入资金后担风险,一旦中试不成功,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企业领导就很被动。因此,各级政府应从科技开发基金中拨出款,建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对那些经过专家论证,项目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通过风险基金贷款予以支持。沈阳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他们成立了市科技开发事业中心,制定了沈阳市科技开发风险基金管理办法。风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市财政每年用于建立风险基金的专项拨款;每年科技三项费用划出一定比例以及新产品税额中提取一部分等渠道。如今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风险基金的建立,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许多企业都前来申请项目。
但愿东北人从此能学得聪明一些,紧紧抓住科技这第一生产力,以促使本地区经济的真正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