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河山一样的土地

1993-08-27 06:39刘新平
中国青年 1993年12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

刘新平

见杨慧珠之前,只知道她是搞石油勘探的,而且她所持有的油勘理论在当今世界还是第一流的,好像是将李四光教授的理论提高了一大步。就这一点小小的并不完全准确的先期认识,便坚定了我要采访她的决心。因为以我一点仅有的对于理工界的常识,我当然知道作为一个极年轻的女性,要在理工的王国里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已属不易;而要成为其中众望所归的佼佼者,则更为困难。何况,她的背景也确有异乎常人之处:1979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1984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机械系博士学位,同年进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室,任副研究员。1989年回台湾,在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任副教授,主持多项尖端科技项目的研究;1991年初放弃已建立的良好科研条件和台湾各界的高度重视,举家迁至大陆,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92年4月,出任清华大学与石油勘探局“地震波勘探开发”联合研究所所长至今……

刚见杨慧珠,我便急不可耐地向她求证她的理论和研究是否与李四光教授有传承关系,她轻轻一笑,原谅了我对于她的专业的无知:

“李教授的研究是从地质学的角度,结合力学原理,构建他的石油勘探理论的。概括起来讲,就是地球板块的挤压运动,造成地球内部地质结构的变化和重新分布,通过对这种变化的研究,寻找储油地质。我则是从力学且是从动力学而非静力学的角度出发,用非天然即人工地震波场中波的传播,来确认地球内部某些细部的构造,作出探索性研究,如哪里是含油、含气的构造,哪里属于有油贮的地层。形象地说,这就相当于给地球作CT……”

解释完这一切,杨慧珠沉默了一会,满脸的郑重其事:“有件事希望你能答应,请以后不要再将我与李四光教授相提并论。李教授以他的地质板块理论为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立下不朽功勋,他是我最为崇敬的一位地质学家。与他相比,我真的觉得自己还很渺小。”好像专为印证她的话,她特地取出一份电视报,“下星期重放电影《李四光》,我已经打了记号,到时一定要再看一遍的。”

新竹,位于台湾岛西北部,头前溪和凤山溪下游冲积平原南侧。清雍正元年设淡水厅,光绪元年改为新竹县,为台湾北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台湾声名显赫的清华大学,就在新竹境内。

1957年12月4日,在一对笃信基督的夫妇家里,降生了一个哭声嘹亮的女婴。也许“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中国父母的共同心愿,父母经过长久思考,为女婴取了一个灵天秀地的名字——慧珠。

小慧珠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慢慢长大的。健全的心智,活泼、聪灵的天性,使她成为一个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女孩。小学四年级即在《国语日报》上发表《梨山游记》一文;六年级参加全省小学生作文竞赛,获第二名;初中时又分获全县演讲比赛第二名和书法大赛第三名,其绘画作品还代表台湾中学生赴秘鲁参展。至于音乐方面,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传统戏剧,都爱听爱唱。在加州大学读博士时,几乎所有的贝多芬交响乐她都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有人说这和她是搞声波研究的有关,听觉特别灵敏。她却说听音乐得用心灵去感受,去捕捉,而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因为只有那样,才能真正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听其言,俨然一位音乐传教士。

整个高中阶段,杨慧珠对文学一直情有独钟,屡有习作问世。但在选组时,她还是选择了理科。她自己对此的解释是:“我是A型血,多愁善感,又天性追求完美,写出的文稿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一遍遍撕毁重来。我想如果从文,我将会一辈子都处于一种痛苦的状态。也许就是为了逃避罢,我到底还是选择了1十1=2。”

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并没有错。因为如果她决定从文的话,很难说文学界就会出现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但却可以肯定地说,理工界绝对会少了一位才智超群的女强人。像《应用力学》这种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期刊也就少了一位经常为他们提供一流论文的女作者。同样,如果不是她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也很难说弹性波传播、压电陀螺力学、水下声学等领域,至今是否依然一片空白?

国际学术界无疑应该为此而弹额称庆。

杨慧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提起她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她首先将其归于父母施于她的无限关怀和爱心。

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了杨慧珠的学业,她的父母早就超过了“三迁”之数。上小学时,为了方便小慧珠,父母便在学校附近买了一栋房子。这是杨慧珠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杨慧珠在台北第一女中读书时,父母又在台北租了一栋房子,使得她放学之后,依然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待她的归来。后来,父亲干脆辞去公职,全家迁至台北。高中毕业,杨慧珠考入清华,全家再次搬回新竹。等杨慧珠到美国读书,父母又远涉重洋,去美国陪伴爱女……

“可以说,没有父母的爱,就不会有我杨慧珠今天的成绩。我总觉得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报答他们施于我身上的无限恩惠。”杨慧珠说,目光里透出一往情深。

谈起在学业上对她影响最深的导师时,杨慧珠自然而然地提到她在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室的老板Bogy教授。在此之前,杨慧珠是个长于思考的人,理论上往往走得很远,却缺少亲自动手、更少下野外的经验。她的博士论文就是依靠在实验室里搞些数字模拟和模型完成的。但Bogy教授在研究中是个要求绝对准确的严师,任何理论和数字都必须经过严格求证,这就迫使杨慧珠不得不经常亲赴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回实验室再作精密分析。“Bogy教会了我一点,那就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理论上的巨人,同时也要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而就是这一点,使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受益无穷。”

1990年初,应国家人事部专家司邀请,杨慧珠来大陆参加学术会议。那次北京之行坚定了她回大陆的愿望。因为就是从那次会议上,她深切感觉到她的专业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要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准,能源工业将成为最为关键的支柱产业。虽然中国的石油勘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沉睡地下。目前,中国的石油勘探大多走重波勘探的路子,她深信她在弹性波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关多波勘探的构想,将会带来巨大的开发前景。而在台湾,她的研究成果只能束之高阁,最了不起也只能停留在学术探讨的层次。因为台湾“无油可探”。

当然,促使她放弃台湾大学优雅的环境,优越的条件,优厚的待遇,原因并非仅限于此。在台湾,她教授过那里最优秀的青年学子,在大陆,她首先选中了清华大学,内心里她觉得那才是她真正的母校,她要在自己的母校里,培养一批大陆最优秀的年轻人,使他们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傲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是她深蕴于心底的愿望。

当笔者问及她在台湾长大,又去美国读书、工作过,来大陆后是否有不适应和陌生感时,杨慧珠笑道:

“我母亲常说,台湾和大陆一样是自己的河山,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同胞。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怎么会有陌生感,又哪儿来的不适应?当然,工作上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设备呀,条件呀,人事呀,都有一些。但我相信这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我坚信这一点!”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连续第8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SCI影响因子2018年突破2.5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我国石油供给还安全吗?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