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7年前,我高考落榜回乡,先当了几年乡团委副书记,后来挑起了乡里酿酒厂厂长的重担。当时我满腔热情地带领全厂职工干事业,可两年以来,酒的质量上不去,经济效益不好。现在连发工资都很困难,愁得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编辑同志,你们能不能给找位现在经济效益好的酒厂厂长,讲讲他是如何转亏为盈的,谢谢。
甘肃潘久旺潘久旺
潘久旺同志:
《中国青年》编辑部把你的信转给了我。我非常理解你的急切心情,因为我也碰到过和你一样的难题。
11年前的春天,我拿着县委的介绍信到酒厂赴任。
酿酒厂虽然已经营了20几年,可厂房、设备是那样破旧,一年只能生产100多吨低质酒。当时,职工们能按时拿到工资就是最大的奢望。
面对眼前的一切,我没有后退,而想着酒厂的未来。1986年,我带领全厂职工经过一番艰难的奋斗,终于盖起了新厂房,购进了新设备,并对职工进行了全面培训。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新的人才,给酒厂带来了勃勃生机,生产很快上去了。但是效益仍然不佳。这时,我和同伴们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是根本,销售是关键。如果销售上不去,生产的再多,经济效益也提不高。于是我们在抓生产的同时,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质量为根本”的经营宗旨,制定了“占领本省,开发东北,辐射中南”的市场策略。并对销售人员实行了“联销计酬”的经营责任制,把一批销售人员推向各地。我也带头跑销售,走访用户,每年差不多有1/4的时间在外地度过。这样一来,酒的销售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效。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畅销6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年销售额2000万元,经济效益大为改观。
企业的生产上去了,销售上去了,经济效益就上去了,但我并没有满足。我看到当今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故步自封,便会落伍。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于是,我们着手对产品的品种、花色、档次进行新的研究,继而推出了以“兵圣家酒”为龙头的系列产品,使产品走上了系列化的路子。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自1988年起,我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了“质量否决权”制度,采用“五要素乘积计奖法”,即把质量、产量、消耗、设备、安全五项指标分解,订出得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分别打分,以五个要素得分之积作为计奖依据。在五要素中,如果质量指标不得分,其他四项再好也不能得奖。这样做,使全厂职工都能从“质量第一”出发,确保每瓶酒的质量。有了质量,就有了信誉,也就有了效益。过去,特曲车间酒头酒尾“一锅烩”,产品和出酒率上去了,质量却保不住。现在建立了严格的“分级摘酒制”,以质量论奖惩,各段酒的度数、乙酸乙脂含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入库。酒工们眼巴巴盯着接酒管,如醉如痴地摘好酒。“质量否决权”,否得人们坐卧不安,“官司”打到我这里,我明确宣布:谁得罪了“上帝”,影响了企业的声誉,我就砸谁的饭碗。由此保证了质量,出厂的酒都合乎要求。严格的要求,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91年,我厂生产的“兵圣家酒”,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我也连续五年被东营市评为明星厂长。
当酒厂的产品质量、效益都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时,许多人便安于现状,认为已经不错了。在这时我又提出了“500吨优质粮食酒车间”的意见,而且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有人劝我说:“现在形势不错,安安稳稳干几年算了,搞技术改造,既费力又费钱,别找累受了。”我说:“维持现状不行,在市场的竞争中,必须站在今天,看到明天,想到后天,尽快把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形成规模生产,才能经受住风浪的考验,企业才有生命力。”现在我们厂生产的优质酒已由建厂初期的50吨发展到1200吨,固定资产由150万元增值到900万元,年利税由1986年的20万元,增到今年的200万元。现在我们东营酒厂楼房林立,花香四溢,车水马龙的厂区,一派兴旺景象。潘久旺同志,欢迎你有机会来我厂参观指导。
山东广饶县东营酒厂厂长 韩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