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走了,走的那么急

1993-08-27 06:39源潮
中国青年 1993年10期
关键词:团中央同志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冯军同志,今年8月8日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现发表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源潮的回忆文章,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这几天,冯军的音容笑貌总不断在眼前浮现,我老觉着我们还像办公室挨办公室时那样,脚还未跨出门,话就已经接上了。有时候人的感情不承认在理智上已经接受的事实,我也是。

“我一定会以党性支持你”

那还是在近十年前,我从地方调到团中央书记处,正在为从执行指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换而感到为难。当我惴惴不安地登上团中央大楼九层的时候,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冯军最先出来接迎。我对冯军早已熟悉,还向他写过请示报告,见了面口中不免念叨,“我是鸭子上架,请您多指教。”他极其诚恳地拉着我的手说:“源潮,千万别这说,你放心大胆地领导,请相信我一定会以党性支持你。”他的话使我很感动,别人曾告诉我,冯军也是和我们一起被推荐为进书记处的人选之一,而他却那样坦诚地进退自如。不久我们去开青年报刊年会两个人改稿子一直到半夜,临走冯军又把稿子拿回房间。第二天一早他把稿子交给我说:“我怕你情况不熟,讲得太干,又添了些例子。”我望着他满眼的红丝和稿纸边密密麻麻的小字,一时都想不出说什么词来表示感谢。

“老冯讲真话,我们服”

冯军是个有原则的人。有一次,一家地方青年刊物因为刊登格调不高的文章受到团中央的严肃批评,这家刊物的负责人跑到团中央来“找熟人”。当他们找到冯军的时候,冯军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们的错误,并告诉他们:“与其到处找,不如坐下来写检讨。错了就是错了,强调一百条原因还是不能变成对的。检讨了,认真接受教训,今后才能办得更好,这不是为难你们。”后来,这家刊物的同志认真地检查了自己的刊物格调,调整了办刊方针,一直把握得较好。在次年的报刊年会上这家刊物受到表扬时,他们开玩笑地对冯军说:“我们受表扬,首先要感谢冯部长让我们写检讨。”冯军特别强调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他最讨厌讲虚话和过头话。有一年我们组织“青年之家”达标竞赛活动,年终时宣传部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检查验收。当大家从各地回来汇总情况并讨论第二年工作方案的时候,不少同志比较乐观,纷纷用自己验收的典型情况说明全国的青年之家建设应该提出新的标准。到大家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冯军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意见,他说:“我发现各项活动在检查验收时看到的情况总比普遍的实际情况要好。只要在活动开展的地方,哪个县没有自己的一枝花?集中到省里就变成了一片花,再汇总到北京还不成了‘万紫千红春满园。对于各地的先进典型,我们当然要肯定,但我们不能被典型遮住自的眼睛,‘以典代面,看不清基层的实际情况。”他说,他在验收点之外多走了一些地方,发现许多“青年之家”还远未达标,因此他主张:“标准不变,普及全面。”他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到了大家的首肯,有些年轻同志说:“老冯讲真话,我们服。”

“要比大学生读更多的书”

冯军工作与学习的刻苦,在团中央是出名的。冯军生于农村,家庭清寒,早早参加了工作,一直没有机会上正规大学,他每每与我谈起,总认为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但是他并未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说:“像在校大学生那样读书是没有机会了,但我要比大学生读更多的书。”冯军爱书,有点如痴如迷,他家最多的东西是书,他曾讲过:“书是我的唯一财产。”冯军读书,可谓废寝忘食。有一次出差乘火车,我俩本来都是下铺,他非和别人换成上铺不可,道理是:“上铺少打搅,好看书。”同事们聊天聊累了,拿出扑克来消磨时光,他一看赶紧上铺:“你们玩,我可要去图书馆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了站,别人都疲劳不堪,他却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书中的内容,还说:“火车上脑子最空,看书顶有效率的。”冯军就这样靠自己的毅力,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比普通大学生读了更多的书,通过了一门又一门考试,在不惑之年获得了硕士学位。

冯军不仅爱看书,也爱写书。有一天冯军喜孜孜地拿来一本《怎样做农村团支部书记》请我“指正”,我大为诧异:“这一段这么忙,你会没少开,事没少干,基层没少跑,你从哪儿找时间写这十几万字的?”他答道:“不看电视少睡觉呗。这本书是我下基层两个月的‘副产品,基层调查的内容是素材,路上行车的时候搞构思,人家看电视的时候我写稿,两个月绰绰有余。”后来,冯军还说要和我比赛,每人每年至少写一本书。想起来惭愧,冯军是说到做到了,而我每每是搞了提纲就半途而废。

“大道理小道理都讲”

冯军是个厚道人,他手下的干部对他办事都心悦诚服。有一回,机关提拔了一批干部,有位工作年限较长而未动的同志心里不痛快。冯军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一方面在部门的会上讲“要正确地对待名、权、利”的大道理,同时又耐心地找这位同志谈小道理,冯军拿许多老同志的经历和这位干部比,然后对他说:“在这个大楼里谁不想拔尖?但不可能一件事上人人都拔尖,也不能一个人事事都拔尖,安于平凡一点,能吃下饭、睡好觉,最后不见得吃亏。”这位同志后来跟我说:“老冯大道理、小道理都讲了,我还有啥说。”

冯军平日话不多,关心人却体贴入微。他每次出差前,都问问部里同志们的家庭情况,凡家在出差地,他总要去探望一下,给老人讲些好话,给病者送袋水果,要是遇上困难情况,他还会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留下。人总是将心比心的,冯军逝去之后,到他家去的人络绎不绝,院里的人叹道:“冯军人缘真好。”我想,这不单单是人缘,人们记住的是冯军对同志那颗赤诚的心。

“送东西的,一律不批”

冯军从来严于律己。他常说:“领导要服人,自己先坐正。”有一次一位南方来申请青少年宫援建经费的同志带来一箱“土产”,他当场予以拒绝,并说:“不送东西的,该批就批,送东西的,一律不批。”他每年经手几百万元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费,没见到有敢“拎东西”上门的。有一次我们到延边开青年思想工作会议,许多人希望上天池去看看,州里的同志也愿意提供方便。时值中央下通知禁止公费旅游,有的同志提出,大部队不去就算了,团中央的同志总得留下来转一转。冯军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订票的同志给他订了会议结束立即返回的票。结果,全宣传部没一个同志留下来去天池。同志们说:“领导做样子,我们没意见。”

冯军时时处处注意顾全大局。不论是领导的批评还是别人的意见,他总是耐心听取,即使有讲过头的话,他也沉得住气。对于和他有意见的同志,他总是主动化解矛盾,求得团结。他曾说过:“能照顾大局,维护团结,个人受点气,算不了什么。”

“现在全团的干部都看着我”

1991年,我和冯军先后从团中央“转业”。中组部派冯军同志去西藏工作,在检查身体的过程中,发现他得了严重的糖尿病。有些同志建议他向组织上反映一下身体情况,换其他同志进藏。但是他却说:“我们一直在教育青年要有奉献精神,现在全团的干部都看着我,我怎么好换别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呢?”他告别了妻子儿女,毅然上了高原。后来我去拉萨出差,看到他风尘仆仆地从牧区回来,对我乐呵呵地说:“那么多人劝我不能去西藏,我来了不也没有什么吗?反而每天睡得少点,看书的时间更多了。”其实睡不着觉是一种高原反应,受他的乐观情绪感染,我的头痛似乎也轻多了。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去西藏出差,冬天的高原,缺氧特别厉害,人走在路上,好像走在天边的云雾里一样脚下没根。冯军把我接到他的住处,一幢独立的小楼就住着他自己,邻居们都回家过年休假去了。我看冯军消瘦得厉害,脸盘整脱了一轮。我担忧地问他:“你这个样子,桂霞(冯军的爱人)知不知道?”他没答我的话,而把我拉到电话机前:“来,给小高去个电话,报个平安。”他还是老样子,凡事先想到别人。我放下电话机后又向他说:“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要是顶不住,就下山休息一段时间。”他笑着应付我:“不要紧,瘦是糖尿病帮我自然减肥。”过了良久,他叹口气说了真话:“人少事多,实在是走不开。一下子瘦十多公斤,我心里也没有底,但比原来锦涛在西藏的时候总要好吧。听说当时中央征求锦涛同志的意见,他回答说,只要能使西藏繁荣发展,我宁愿死在高原上。”冯军接着说:“我也是个党员干部,也该有点那样的牺牲精神吧。”那日,是我们最后一次促膝长谈。

冯军走了,走得突然,连一句话都没留下。但我相信有许多人心中留着他说过的话,有许多人心中记着他做过的事。人的一生要是这样走过,也就值了。

猜你喜欢
团中央同志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团中央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府委员面对面
严良堃同志逝世
团中央机构沿革回顾
团中央举办首次“ 开放日”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