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窗
这几年我们化大力气抓团干部队伍建设,效果究竟怎样?从在岗团干部的状况固然可以看出端倪,而看离岗团干部的转业情况则更有助于说明问题。这次共青团建设、改革、发展“百地千点”大调研活动对团干部的转业走向和转业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
调查表明,团干部的转业走向是:到党政部门的多,到经济技术部门的少。下面一组数字很具表现力。据福建、山东、辽宁、湖北、贵州、海南六省的调查,团干部转业到党政部门的比例分别为87.4%、84.5%、81.2%、78.5%、72%、63%;到经济技术部门的比例分别为7.6%、8.1%、13%、12.1%、17%、25%;到其他部门的比例分别为5%、7.4%、5.8%、9.4%、21%、12%。由此可见,党政部门是现时期团干部转业的主渠道、主流向。
调查还表明,团干部转业后的使用情况是:平级使用的多,提拔使用和降级使用的均少。据辽宁、海南、贵州三省的调查,平级使用的分别为81.4%、80%、72%,提拔使用的分别为11.1%、11%、21%,降级使用的分别为7.5%、9%、7%。山东省1990年以来16个地、市专职团干部转业的67人中,58人同级安排,7人提拔重用。江西省10个地、市近年来转业的团干部中,有4人提拔,8人平调,3人保留待遇;县级中有60人提拔,81人平调,27人保留待遇;乡级中有148人提拔,144人平调,27人保留待遇。与一度流行的降半格使用相比,目前团干部的转业平级使用占绝大多数的状况,令人感到乐观。
跳出统计数字,再观团干部队伍的建设,那么有几点认识已渐渐清晰。其一是,在党政部门的重视、团组织的促进和团干部个人的努力下,我们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果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其二,在团的岗位上受到综合训练的团干部,转业到其他岗位后适应性强,这表明团的岗位确实是为党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只要团的性质不变,这一点什么时候都不会变。其三是,随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强化,党和国家需要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有能力、可信赖的优秀青年人才愈益迫切,目前团干部的转业走向与这种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慎重对待。
根据这几点认识,一个合乎逻辑的建议油然而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团干部队伍的建设。这一建设的前提仍然是牢牢把握团的性质,使团干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考验;这一建设的新意在于为团部熟悉经济、熟悉管理创造条件,在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干部培训等环节中加大经济的含量,使团干部的素质更能切合当前人才“供求关系”,进一步拓宽转业渠道,满足社会需要。